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阴
早上上完门诊下午休息,回家发现母亲咳嗽得厉害,便把她带到医院检查,做个胸部的CT,提示肺部感染,她年纪大了,患糖尿病多年,又有很多并发症,便让她住院输液观察。我母亲有什么不舒服总是瞒着我,她总觉得自己能扛过去,殊不知她现在各种疾病缠身,稍微有点风寒感冒了就会导致一场大病。
我给她办好住院手续,从门诊到住院部短短的一两百米的距离她都是走走歇歇,这几年老妈真是衰老得太快了,精神明显不如以前,特别是走路已经不那么自如,而且非常吃力,有时候稍微不注意还会摔倒。
母亲突然入院,什么都没带,我便回家把她换洗衣物、洗脸盆、洗脸帕、碗筷、降压、降脂等十几种药物……都大包小裹地往医院搬。我把阿姨做的下午饭也全打包带好,有莲藕大骨汤、肉圆子豆腐汤、四季豆炒香肠等,还有鸡蛋炒饭,带到医院来了后就放在病床上的小桌板上面,看着母亲吃得津津有味就特别开心。虽然自己也还没吃,但只要父母吃得开心就好。
老爸则已经备好了酒,在病房里面边喝酒边吃着菜,也挺享受的。老伴老伴真的就是老来伴,即使在医院里,他们都还发扬着以苦为乐的革命主义精神。这几年我父母每年都要轮流住几次院,我爸身体相对于我妈而言又还好点,每次我妈病了,都是他在照顾。我妈也挺依赖他的,只要我爸在,老妈脸上就会有笑容,心情就会好许多。
我把口服药物给母亲配好,并交代父亲注意事项后就让老爸在医院晚上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白天就请阿姨照顾,我下班之后就赶过来接替。平时两点一线上下班的我这下增加了一个医院的点,我一下子像陀螺一样忙起来。
父母年纪大了,现在都是我们照顾他们,其实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忙碌照顾我们的。我父母做为知青当年下乡到太阳河百户湾林场工作。我记得小时候每个暑假我都和妹妹到林场避暑。我们经龙凤镇、龙马等地,经过大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就可以到林场了,虽说城里烈日炎炎,百户湾林场海拔1000多米,树林和溪流密布,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受到盛夏酷暑的炎热。那时候爸妈要巡林护林,工作也挺辛苦的,下班了还要给我们做饭吃,里里外外忙忙碌碌。
在乡下工作几年后就知青返城了,他们都在玻璃厂工作,我爸烧锅炉,我妈在车间压玻璃药瓶。他们的工作环境都很艰苦,高温作业、灰尘漫天,还得上三班倒。这么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他们不到四十岁就患上了糖尿病。那个时候我妈为了供我读书还经常加班挣加班费,白班上了还加夜班,就是说一天连轴转12个小时,大热天在火炉子旁边不停地压瓶子。记得有天太累了走在下班的路上就晕倒了,所幸她的同事发现母亲并把她送回了家。
那个时候虽然日子过得挺艰苦的,但爸妈还是熬出来了。最难熬的日子还在后面,那是在工厂倒闭后他们下岗了。为了供我上大学他们做小买卖、出门打工等等,人到中年还继续创业。这些苦日子终于熬过后,他们也可以拿退休金享清福了,可惜身体也垮掉了。这几年父母每年都住几次院,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有的一切我都愿意承受,我想让父母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做为女儿我都会在他们身边,就像当初他们抚养我长大一样。
别的家庭如果这样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我们家还是和和睦睦的,我把爸妈接到我身边方便照顾,我家先生也挺给力的,帮忙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老爸在外面都说他这个女婿比儿子还孝顺。这样我爸妈即使身体不好,心态也挺好的,整天也过得开开心心的。
我爸妈这一代人大都有几个子女,有我们姊妹的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也还过得挺温馨的。而我们这一代七零、八零后的人,过去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了一个孩子。将来等我们老了病了,我们的子女,她们这一代的一对夫妻,上面有四个老人,养老压力想都不敢想。
有些人说将来自己老了生病了可以雇个保姆或去养老院,但身边没有自己家的亲人,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顺其自然吧,别想那么多了,想了也没用,徒增烦恼。或许将来科技发达了,机器人养老也不是梦了,所以享受当下,过好现在,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吧。岁月静好, 却因母亲病倒, 心中泛起涟漪。愿时光能缓, 让爱永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f0d8811a04ae91fdb038bf53fd5ae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