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一个科主任可能影响科室十年、二十年》,收到了很多网友的评论,我再说几句。
一个科室的发展究竟靠什么?
这是很多网友和我探讨的问题。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庞大,想面面俱到,恐怕很困难,我只能说宏观的东西。
我觉得,科室的发展,底蕴是基础,意识形态是源泉。
什么是底蕴?
底蕴就是无数前辈用勤劳、汗水、心血给我们留下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大三甲医院病人多、水平高,实际上,大三甲医院有非常强的科室,也有相对弱的科室,不管强弱,都是老一辈打下的基础。
除了新建的医院,可以说我们都是在老一辈打下的基础上去提高、去发展,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是因为我们都是站在老一辈的肩膀上。
即使是新建的医院,如果挂靠某大医院,科室的建设也往往在吃原医院原科室的红利。
我们经常听说、也曾经担心某个知名专家的离开会对科室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可事实上呢?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多数情况下,影响并不大,离开了谁,科室大概率都倒不了。
平台仍在,底蕴仍在,个人的影响没那么大。
底蕴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但绝不是光有底蕴就行了,科室想进一步发展,需要匹配合适的、良好的意识形态。
这就不得不提科主任。
科主任为什么重要?
因为科室的意识形态是由科主任引领的,科室的文化和科主任息息相关。
有些科主任重临床轻管理,这是完全错误的,甚至说,就算科主任轻临床重管理,都要比重临床轻管理好。
科主任是管理岗位。
一个科室是团结一致、和而不同,还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还是消极躺平、萎靡不振,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还是大锅吃饭、平均主义,等等等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科主任的理念和措施。
科室要发展,大家都必须努力干,干什么需要科主任谋划,怎么干需要科主任拿出办法,大家愿不愿意干、干得开不开心,是不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需要科主任动员、协调并有具体策略。
我很喜欢一个词,叫精气神,一个科室有了精气神,才有希望,若是精气神都没了,还指望怎么发展?
我可以这样说,每个医生都是千里马,只不过有的能跑,有的能负重,看你怎么用。
意识形态听起来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意识形态决定了科室里每一件大事小情的处理方案,科室里每一件大事小情的处理方案反过来又对意识形态进行强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科室的风貌。
而科主任,又是科室意识形态的第一责任人。
当然,科主任很难做,除了管理科室之外,还要向医院领导负责,更困难的是没有人权财权,很多工作依赖领导支持。领导支持还好,领导不支持,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设备没设备,科室发展举步维艰。
不过换个角度,和医院领导搞好关系、争取到领导的支持,不也是科主任的能力和责任吗?
科主任一般都不轻松,如果轻轻松松就能当科主任,要么是科主任做得不好,要么是科室发展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