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38年的毕业合影,那么珍贵,幸好还在

风之问候呢 2025-01-12 13:14:41

一写在2018年小伙伴相聚时的话

(近日清理,发现几年前的稿件,首发于头条。乙巳将至,新春快乐,岁岁年安,美好永远。)

今天是2018年正月初三,这是个难忘而重要的日子。

春暖花开,月城的艳阳照,柳枝含苞,桃红李白,油菜花黄,我们相聚海河天街泊月酒店,盼来了期盼已久的聚会。

古城南街

时光倒流回20世纪的70年代末,我们是西昌城关镇第四小学1974级(1979届四班的同学,班上有40多位同学。光阴荏苒就是近四十年过去,每位同学从懵懂的少男少到了今天知天命的辛纪。亲爱的敬爱的石德音老师和同学的分别即将四十年了,班里的同学都十分思念您和想念您。

如此珍贵的影像,终于得到了。

记忆里清楚地记得,毕业合影那天的日子,是1979年7月7日,大家

到了毕业季,稀里糊涂就分别了。那时没有电话、V信和QQ等,同学们住的范围都不很远,绝大分数却没有再联系,即使在同城、同区域仿佛咫尺天涯。

军分区内的白塔,经常路过并入塔探险,听铜铃声响。

从四小分别之后,隐隐地听到我们的毕业合影只洗印了两张,心里一直记挂着;那时到哥哥姐姐们的毕业照,也希望自己的合影能留在自己的手中,始终没有得到。那个年代的小学生在公开场合是不说话不交流的,也不好意思向时任班长的马东同学问起,只始终记得马班长手上有张照片,其他同学手上是没有的,甚是遗憾!

这是我心中的一个心结,或许也是其他同学的心结。

从高处向下走的石塔街。

时间就这样到了2017年下半年,通过姐姐己的老同学,也就是马东的姐姐,联系上马东班长、说起照片的事。幸运的是马东那里有一张、弥足是珍贵。那个年代照相的机会很少,这或许是小学期间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了;今天马牙东班长把照电原件带到了现场。照片重新扫描后,将照片做好赠与石老师留念,石老师的形象做会在上面。

有幸先睹为快见到这张照片的同学,非常激动,勾起儿时美好回忆。

那个年代,女同学最爱的游戏有跳绳、跳橡筋、跳房子、抓拐和打沙包等。女同学的是否还记得跳橡筋时的儿歌,真的想再听一次;可惜现在听不到了,这些游戏中男同学偶尔会宫串一下。

男同学的最爱有滚铁环,玩弹弓,打弹珠,打板儿.斗鸡、打弹壳,

扇洋画儿、跳拱等。今天小伙伴相聚都是满满的回忆啊。这段时光是童年时代最纯真的记忆,永远不能忘怀。

石塔街上的民居和盛开的三角梅。

记得小学一年级用的课本是北京的课木,封面上是小红小明等三位小伙伴高兴地背着书色迎着朝阳去上学。记得石师带领同学们

高声朗读“天安门上红旗飘扬。人民太会堂庄严雄伟!”也记得

一年级时简陋的教室和木板课桌,还有一次放在教室里自带的小板凳被不知各的熊孩子砸了个稀烂……见到石老师就像回到那美好的童年。

今天的老西门巷,变了模样。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春季到了,教室前的银桦树就绽放火红火红的花朵;记得仓街上的美味,有冰糕.萝卜片儿、大头荣、菱角和栽秧果,还有西昌特色的凉粉;附近的几条街道是最常去的地方,特别是四楼牌南街上,有许多的小人书店。一群群的小孩捧着一分钱一本的连环画在爱得入神,忘记了回家。

石老师陈老师和舒国峰同学。

记得在1978年,四年级了。暑假即将到来前的一个周末,我们围坐在教室里,举办了一次快乐的游国和聚餐活动。当年聚餐的美味还存在舌尖,美味之极,记忆深刻。四年级时,班上有了一付蓝色的塑料羽毛球拍,由家住粮站的唐建平同学保管,这是石老师给同学们买的,每到课间,同学们都想挥舞球拍展示身手。第一次打的时候,觉得很难,后来动作熟练了,也喜欢上羽毛球运动。

两本图书的封面,一本是我的,一本是宋刚同学的。

1978年的暑假,收到了特别的礼物一本名叫《海上捕鲨》的彩色连环画,讲述海上渔民和苏修潜艇斗智斗勇的故事;宋刚收到的那本叫《勇往直前》的连环画,讲述一个缺水的山村在村干部带领下,克服自然和人为的阻拦,在崖壁上找到水源的故事。后来和宋刚交换了,着彩,扉页上有同学的名字和日期,《身住直前》似乎还存放在老房子里,这些连环画是儿童时期的最爱,一直记得。

石老师和王卫同学。

九月份到了,五年级开学的时候,只听到石老师调西昌二小任教,不带我们了,就再也没有见到石老师。我和小伙伴的得知了消息后,心里空荡荡的很是失落,惆怅,觉得石老师不要我们了,有点忧伤。前次聚会,听女同学讲、她们有时会跑我的二小去,偷偷地从门缝里看石老师上课。时光飞逝,从1978年到时的2018年春节,时光过去了四十年,当年的小学生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为人父为人母,在各自的岗位上平凡地工作着。

记得每到清明节时,石老师带着我们扫墓,大家爬上瞿建宏同学父亲开的卡车,到泸山脚下的烈土陵园祭扫先烈。然后大家自由活动,大多会到光福寺玩和邛海边游玩,庙里会看见砸坏的泥胎和菩萨。卭海边会玩打水漂,却还不敢下湖游泳。每到这个时节,爸妈会给我们准备中午的干粮,并背上一壶水,高高兴兴地出发了。现在依然记得,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在四小的后院开辟了小农场。种上了玉米和葵花;还有在西河河坝里边开荒种地,种过一次小麦;另外也是在西河的河边,同学背上柴米油盐锅碗飘瓢盆,快乐地野炊;听涂德群问学讲,石老师到了二小,还带同学们在泸山上野营过一次,真的都记得,走得影快的都是最美好的时光。

上世纪的邛海

小学是童年到少年的过渡阶段,有的记忆很鲜明。有的切模糊了。这次聚会把记忆的片断连接起来,今天的回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稍后一会儿,让我们再次唱响《让我的荡起双桨》这首歌吧!

同学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勒地忙碌着,上要孝敬走人,下要引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都默然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018年正月初三,参加聚会的同学和石老师陈老师合影。

昨晚看视《经典咏流传》节日,偶见清代袁枚的小诗《苔》,在此分享给大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讲的是,即使是苔鲜上的小花,也要像牡丹一样盛开。

今天的聚会,真诚祝福到场和未到场的每位同学,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自己的卓越!

在2018新春佳节之际,邀请到石老师和陈老师,同学们应该感到非常荣幸。最后在这里献上最真诚最美好的祝福:最敬爱的石老师和陈老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完成于2018年2月17-18日建昌古城(重新整理2025年1月11日海河)

小学毕业照的标准照,拍摄于1979年6月27日。摄影师也不提醒把衣领整理一下,其实这件是姐姐的旧衣服。

0 阅读:0

风之问候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