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首先,我要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本书作者提出的微观一统论演化公式

是从哪里归纳总结出来的?因为它是理解全书内容,特别是微观一统论的关键。答案是,这个极其简单的演化形态数目N与各个层级n之间的数列公式:N =1,2,3,4,9,8,27…。作者是从任何事物的循序渐进的演化形态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单就任何事物而言,都是对立统一的。包括作为其特殊类型的矛盾事物在内。而矛盾事物则是由正反两方面所构成的,排中而不存在中介面。对立统一事物则是由对面、立面和中介面等三个方面所构成的,不排中且存在中介面。那么,作者是如何从任何矛盾事物以及任何对立统一事物的循序渐进的演化形态中归纳总结出演化形态数目与各个层级之间的数列公式的呢?
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在矛盾事物的演化形态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数目N呈现2的n次方的规律:1,2,4,8,16,32,64…。在对立统一事物的演化形态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数目N呈现3的n次方的规律:1,3,9,27,81,243,729…。
作者由此总结出,适合这两套演化形态体系中的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数目N与各个层面的级数n之间的微观一统论演化公式为:

a是两套演化形态体系之间的变换系数,n是层级指数,N是各个层面的两套演化形态的完备数目。
1)当n = 0, N = 1;
2)当n = 1,a = 0,N = 2;当n = 1,a = 1,N = 3。
在微观层面上,如果把n = 0,N = 1。解释为一个矛盾起点;把N = 2,解释为排中的矛盾正反两方面。把N = 3,解释为存在中介状态的对立统一事物,是由对面、立面和中介面等三个方面构成的。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来听听老子是怎么说的。《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就是零守恒。最初产生了一个矛盾起点,矛盾起点内部又分裂为正反两个方面。正反两方面的量变积累突破极限时发生碰撞、大爆炸,大爆炸产生了由对立中等三个方面构成的元宇宙。对立中等三方面的不同层面的组合及其简并就产生了宇宙中的一切。
综上所述,既然微观一统论演化公式是从任何事物的循序渐进的演化形态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反过来说,用一统论演化公式就可以推演出任何微观矛盾事物的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及其规律;同时也可以推演出任何微观对立统一事物的各个层面的完备形态及其规律。那么,这两套演化形态体系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如果可以互变,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其次,就比如矛盾事物演化形态数列来说:N = 1,2,4,8,16,32,64…。N = 2,解读为矛盾正反两个方面。N = 4,即正反两方面的二项组合共有四组,又如何解读?正负电子等轻子,以及质子、中子等重子为什么只有4种?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矛盾粒子,其结构配对子都是由正反矛盾两方面组合配对构成,而正反两方面的组合配对只有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等四种组合,所以矛盾轻子和矛盾重子只有四种!只是轻子的结构配对子之间的关系子是较轻的左、右旋的共振子,所以电子等轻子是二重纠缠态的;质子等重子的结构配对子之间的关系子,是较重的自我配对的核力子而已。这为发现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等轻子的内部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量子力学目前还未解决的难题。
还有为什么原子核外每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所有元素为什么会呈现出八周期的规律?为什么生命分子DNA的遗传密码子不多不少刚好是64个?等等。这些微观世界的基础理论问题,迄今为止量子力学未给出理论解释。难道矛盾事物的演化形态体系中的形态数目与这些数字之间仅仅是巧合吗?
而对立统一事物的演化形态体系中又隐藏着何种秘密呢?比如N = 9。解读为由对立中等三方面,两两组合最多有九种组合。而我们想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基本力最多有几种?实验发现存在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等四种基本力,除此之外,是否存在第五种力呢?
众所周知,在微观粒子中存在有作用力子、反作用力子和相互作用力子等三种力子,而且相互作用力子还可细分为左右旋两种形态。它们


结论是,现实世界中最多有五种基本力存在。作者在20多年前所出专著《零守恒终极猜想》一书中,就是这么简单地推演出了第五种力的存在,好在2019年被匈牙利科学家的实验初步证实。这是诺奖级的重大科学发现,有待权威部门的进一步的科学实验实锤。而在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中,却把第五种力“强弱力”错误地归入弱核力中,误导了第五种力的发现。
由此可见,这两套演化形态体系中隐藏着许许多多惊人的秘密。而且这是一片迄今为止从未有人去探索过的原始秘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穿越这片原始秘境,开启一段探索发现之旅吧!
杨逢春
2020年1月10日
物理说实验、文献报告, 天地人都是变化不均匀的电磁场,只是大小而异。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力,质量也跟随变化。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是基本平衡的。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光子内外也有引斥力。
在此分享一个我自以为很奇妙案例供大家参考。 陀螺仪在当今社会应用很广,陀螺仪其中一个基本特性:定轴性,当陀螺转子以高速旋转时,在没有任何外力矩作用在陀螺仪上时,陀螺仪的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保持稳定不变,即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同时反抗任何改变转子轴向的力量。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陀螺仪的定轴性或稳定性。其实以上的基本特性描述是不严谨的,以上的基本特性描述是只有在转子轴向在大于0度小于90度范围内才可以成立的,在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范围内是不成立的,在夹角等于90度时反抗任何改变转子轴向的力量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有点像薛定谔的猫),当夹角稍微大于90度时反抗任何改变转子轴向的力量大小和方向确定,不在是保持陀螺仪的自转轴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保持稳定不变,而是指向一个固定的相反方向,明显可以重复观察到,网上有卖金属倒立自动翻转陀螺可供参考,是最典型的实践证据。自动翻转陀螺在翻转的同时重心增高,势能变大,传统物理学理论无解。 陀螺仪的定轴性,在反抗任何改变转子轴向过程中如果不存在重力以外的外力,定轴性表现是和轴向角动量守恒是冲突的。研究结果可以理论个实验重新定义 时间 和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