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解语
山下有火,求贤若渴。白马翰如,与上兴也。
译文:山下烈火熊熊,象征着对贤才的渴望如火如荼。高头大马飞驰而来,助力君王开创盛世。
●本书批语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之。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务进。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也。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译文:贤能之人得以重用,国家便会繁荣昌盛;小人得志,国家则会陷入危机。作为国家的当权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小人,大力举荐君子。教育他人时,应着重培养其优点,克服其不足;使用人才时,应充分发挥其长处,避免其短处。用人的关键在于信任,若心存疑虑,便会引发怨恨;唯有充分信任,才能携手共创伟业。
●计谋精要
“千金买马”即“千金买骨”的俗称,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此后,“千金买马”便被用来比喻以诚心诚意、急切渴望招揽人才。
培养、选拔、招揽人才,并加以尊重、重用,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本大计。重用人才,国家便能强盛;轻视人才,国家则会衰亡。难道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不正是如此吗?“千金买马”所蕴含的,正是通过培养、选拔、招揽、尊重和重用人才,进而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谋略,堪称治国安邦的核心要义。
识别人才、辨别贤能,需洞察其优劣,扬长避短;明辨其贤与奸,尊贤去奸。刘邦便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并加以运用,从而赢得天下的典范。识别人才、辨别贤能,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更需怀有思贤若渴的热忱,以及礼贤下士的谦逊态度。周文王因思贤若渴,以师长之礼相待,才得以获得姜太公的辅佐;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得贤”的目的在于“用贤”,而“用贤”的关键在于君王。若君王昏庸无能,即便有贤才在侧,也如同瞎子点灯,徒劳无功。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不重用范增,最终失去天下,便是典型的例证。
●用计锦囊
一、用计前彼此矛盾态势的推演
实施“千金买马”这一人才治国强国战略的关键在于国君。一位心怀民富国强之抱负的国君,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因此,人才的重用与统治者的远大抱负息息相关。一个庸碌无为的统治者,既无远大抱负,也无宽厚胸怀,自然不会重用有才能的人。
贤人是这一复合矛盾中的次要矛盾,但其重要性在于决定着国君远大抱负能否得以创造性地实施。我们假设贤人是现实中的人才,他们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因为人的贤与不贤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由此可见,贤人的识别与考察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能够抓住本质,忽略细枝末节,洞察内在品质,而非仅看表面。
识别贤人的方式如下:让他富裕却不逾越礼法,可看出他的仁爱之心;让他尊贵却不骄横凌弱,可看出他的正直品质;肩负重任却不改变心志,可看出他的忠诚可靠;独自出使却无所隐瞒,可看出他的诚信坦荡;身临危险却不惊慌失措,可看出他的勇敢无畏;处理复杂事务却不智穷才尽,可看出他的足智多谋。
国君以重金购得千里马,千里马因遇知音而昂首嘶鸣,声彻长空。《易·贲》中说:“上得志也。”意思是:高居上位,志得意满。
二、用计后彼此矛盾态势的质变及其制胜机要
既然重用人才如此重要,那么重用人才的原则又是什么呢?八个字:用人不疑,扬长避短。
阴阳协变的制胜关键在于:选贤任能,扬长避短。《易·同人》中说:“出门同人,又谁咎也。”意思是:君王走到百姓中间,与民同甘共苦,谁又会遭受灾祸呢?
三、计谋的深层含义
1. 尊贤始隗:想要招揽贤士,不妨从郭隗开始。郭隗尚且受到重视,那些才能胜过郭隗的贤能之士,又怎会嫌路远而不肯前来呢?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良马的尸骨,千里马便会闻风而至。
2. 选贤任能:坐江山或许可以任人唯亲,但打江山绝无任人唯亲打下的。只有任人唯贤,才能夺取天下。选贤任能的关键在于“选”与“任”。“选”要精准,“任”要信任。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大多能做到选贤任能。刘邦如此,汉武帝更是广泛搜罗天下人才为己用,使得大汉王朝在武帝时期国力达到巅峰。开创大唐盛世的李世民,也是选贤任能的高手。选贤任能的最高境界,便是让人才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经典事例
燕王求贤千金买马
乐毅伐齐报仇雪恨
燕昭王在收拾残破的燕国后即位。他谦恭有礼,用丰厚的礼品招聘贤人,打算依靠他们为国报仇,但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很有见识,不如去请教他。
于是,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他说:“齐国趁我国发生内乱而攻破我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弱,没有足够的力量报仇。但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恨,这便是我的心愿。请问先生,怎样才能为国复仇呢?”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把贤人当作师长对待;成就王业的国君,把贤人当作朋友对待;成就霸业的国君,把贤人当作臣下对待;而亡国的君主,则把贤人当作仆役对待。国君若能屈己奉人,像弟子一样向贤人求教,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做事抢先而休息在后,发问在前而沉默在后,那么才能高出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跟着别人亦步亦趋,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到来。如果身靠几案,手拄拐杖,斜眼看人,指手画脚,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到来。如果放肆骄横,对人任意凌辱,狂呼乱叫,那就只有奴才小人到来了。这是自古以来事奉贤者、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能广泛选拔国内的贤人,亲自登门求教,天下的贤人听到这个消息,定会纷纷来到燕国。”
燕昭王说:“我应该拜访谁呢?”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都没有买到。他身边的侍臣对他说:‘请让我去寻求吧。’国君便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侍臣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他便用五百金买下死千里马的头,回去向国君复命。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寻求的是活的千里马,死的千里马有什么用,还白白扔掉了五百金?’侍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买它的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不惜花重金买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把千里马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如果大王现在真的想要招纳贤士,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能够被重用,何况那些才能胜过我的人呢?难道他们会嫌燕国太远而不肯前来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修建了房舍,拜他为师。接着,乐毅从魏国前来,邹衍从齐国前来,剧辛从赵国前来,贤士们争着聚集到燕国。燕昭王悼唁死去的人,慰问生存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二十八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变得富庶强大,战士们安乐舒适,士气高昂。于是燕昭王任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韩、赵、魏等国共同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被打得大败,齐闵王逃亡国外。燕军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直入临淄,搬走齐国的所有珍宝,烧毁齐国的宫室宗庙。齐国的城邑,只有莒和即墨未被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