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农村大娘被老外刁难:毛主席、邓公谁好?一番话成经典

南斋孤风中 2024-07-09 16:32:02

这一年,韶山的秋天,来得慢悠悠的。

汤瑞仁,坐在院子里的老椅子上。

看着对面毛主席的老家。

微风吹过,汤瑞仁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棉袄。

这件棉袄陪伴她多年,就像她记忆中那些艰难的日子一样。

她叹了口气,想起了从前的苦日子。

那时候,地主和军阀横行霸道,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其他了。

汤瑞仁的丈夫也姓毛。

虽然和主席不是一家人。

但在韶山这个小地方,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亲如一家。

每次想起1949年,那个特别的日子,汤瑞仁的心里就暖烘烘的。

那天,收音机里传来了毛主席的声音,说新中国成立了。

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大家又蹦又跳,好不热闹。

汤瑞仁记得清清楚楚。

当她听说自己的老乡,成了新中国的领导人时,骄傲得不得了。

更让她高兴的是,从那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交不起那些又多又杂的税了,也不用整天为吃饭发愁了。

最让人兴奋的是,大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

如今,坐在院子里,汤瑞仁常常会想起这些往事。

她看着村子里的变化,看着年轻人脸上的笑容,心里头满是感慨。

日子一天天过去。

苦日子成了回忆,好日子正在眼前。

新中国主人

195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大约7亿亩土地,被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农村的主人。

1951春天,韶山的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汤瑞仁和几个姐妹凑在一起,商量着要做点新鲜事。

她们听说了互助组的好处,决定试试看。

说干就干,她们很快就成立了湘潭地区第一个互助组。

大家齐心协力,干活的时候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田里的庄稼长得比往年还要好。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县里的领导都来看过。

看到她们干得这么好,县政府还特意奖励了一头黄牛和一套农具。

汤瑞仁记得,那头黄牛壮实得很。

农具也是崭新的,大家都高兴坏了。

但最让汤瑞仁激动的是,毛主席居然给她们写了一封亲笔信。

信上说:

“互助合作,大有作为,极为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汤瑞仁把这封信珍藏起来,常常拿出来看,每次看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那几年,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汤瑞仁听说,在朝鲜,中国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在印度边境,我们的军队也不怕强敌。

她虽然没见过那些外国人,但听说他们都被我们打服了,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更让汤瑞仁高兴的是,村子里的变化。

原来只有锄头、镰刀的地方,现在有了拖拉机;

以前连煤油灯,都是稀罕物。

现在村里通了电,晚上亮堂堂的。

她听说全国各地都在建工厂,造飞机、造轮船,样样都行。

紧接着,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希望从越南战争中脱身。

并在美苏争霸中,占据战略优势,因此需要同中国缓和关系。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北京。

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位,踏上中国国土的在任美国总统。

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隔阂。

汤瑞仁,虽然不太懂这些。

但她知道,中国越来越强大了,再也不用怕别人欺负了。

她想起了过去的苦日子,又看看现在的好光景,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她常对年轻人说: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来了

1978年冬天,北京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汤瑞仁和村里的人们都在听广播,听说邓公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觉得兴奋,有的人却感到困惑。

汤瑞仁是后者。

她皱着眉头,心里觉得不舒服。

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集体生产的方式,觉得这才是社会主义该有的样子。

现在突然说要改,她心里不是滋味。

不久后,村里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汤瑞仁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浑身发抖,一下子病倒了。

她躺在床上,对来看望的邻居说:

“这不是要回到解放前吗?我们辛辛苦苦搞了这么多年的集体,怎么能说散就散呢?”

村里人,陆续开始承包土地。

汤瑞仁却坚持不参与。

她常常站在院子里,看着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既生气又难过。

有一天,她忍不住对正在分地的村民喊道:

“毛主席领,导我们分了地主的田,难道我们现在要分毛主席的钱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汤瑞仁看到村里的变化:

承包地的人家,庄稼长得比以前还要好;

有的人家开始养鸡养鸭,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她虽然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但也开始动摇了。

生产队的人看汤瑞仁一直闷闷不乐,便想了个办法。

他们找到汤瑞仁,说:

“大娘,我们给你分了一块特殊的地,就是毛主席少年时种过的那块田。您看,要不要接手?”

听到这话,汤瑞仁愣住了。

她想起了年轻时候看到的毛主席,想起了那封珍藏的信。

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

“行吧,我来种。不能让主席的田荒着。”

第二天一早,汤瑞仁就拿着锄头来到了田里。

看着这片,曾经被毛主席耕种过的土地,她心情复杂。

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感受着它的温度和质地。

突然,她明白了什么。

“也许,这就是主席想要的吧,让每个人都能好好种自己的田,把日子过得更好。”

渐渐地,她开始理解了这场变革的意义。

虽然方式变了。

但目标,依然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一年,汤瑞仁看着堆满院子的粮食,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韶山的变化,来得比汤瑞仁想象的还要快。

村里的水泥路修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器。

有的人家甚至买了小汽车。

汤瑞仁看着这些变化,心里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

毛主席带领大家,摆脱了饥饿。

而现在的改革开放,则让大家真正富了起来。

“毛家饭店”招牌

一天,汤瑞仁站在自家门口,看见一辆辆旅游大巴开进村里。

车上下来的游客,兴高采烈地往毛主席故居走去。

她这才意识到,韶山已经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

游客们,不仅来参观故居。

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她想起毛主席常说的“为人民服务”。

觉得自己,也应该为这些来韶山的游客做点什么。

经过一番思考,汤瑞仁决定在自家院子里开一个小饭店。

说干就干,汤瑞仁把自家的老房子收拾了一番。

在院子里摆上几张桌椅,挂上“毛家饭店”的招牌。

她精心准备了几道毛主席爱吃的湘菜,还把那些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挂在墙上。

渐渐地,“毛家饭店”在游客中有了名气。

人们不仅来品尝地道的湘菜。

更是为了听汤瑞仁,讲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她给游客们讲述了互助组的往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自己的犹豫和转变,也讲述了韶山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随着时间流逝,汤瑞仁的“毛家饭店”名声越来越响。

不仅是国内游客,连外国人也慕名而来。

汤瑞仁见识到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

她,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但总是笑眯眯地,用湘菜款待每一位客人。

1991年5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两位外国游客走进了“毛家饭店”。

他们品尝着汤瑞仁精心烹制的红烧肉和毛氏红烧鱼,不时点头称赞。

饭后,其中一位游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你说毛主席、邓公哪个好?”

这个问题让汤瑞仁愣了一下。

她放下手中的碗筷,望向远处毛主席故居的方向,眼神中闪过回忆的光芒。

片刻之后,汤瑞仁转过身,看着两位外宾,缓缓说:

“毛主席推翻了三座大山,穷人翻身做主,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汤瑞仁的今天;

邓公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两位伟人我都同样热爱。”

话音刚落,两位外宾便热烈鼓掌。

他们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能说出如此深刻的话来。

其实,倒不是汤瑞仁思想多么深刻。

只是,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里话。

4 阅读:779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