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谁都见过,“蛋壳性格”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坚强、有个性,但一敲就“碎”,非常脆弱,很容易走极端的心理。现在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越来越差,近两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品学兼优,从小到大,她一直是班干部、三好学生,每年仅全国性比赛的奖项就拿十几个,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北京重点高中。在高中,她依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一所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然而,就在她刚上大一时,在一次考试中,她经不住好友的再三请求,间接地帮助了好友考试作弊。结果,那次作弊被老师发现了。当时,学校正严抓校风、校纪,虽然同学和老师再三为她说情开脱,最后她还是被处以取消学位,并给予留校查看的处分。
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她本人,连学校的老师、同学都不忍接受。就在处分宣布的几天后,她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以她的能力,出路千万万。何况这社会上,没有名校文凭的人比比皆是,混得好的多的是,小学毕业开宝马住别墅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把一个学位证看得那么种呢?是啊,她的人生路走得太顺了,习惯了被周围的人众星捧月,于是一个坎坷就足以要了她的命。
在挫折面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好心态。不要浪费时间去为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担忧,因为忧愁对事情于是无补。“蛋壳”是容易摔碎的,轻轻一敲立刻四分五裂,那就做个蒸不熟、煮不烂、硬梆梆、响当当的铜豌豆吧。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乐观起来。
若说起“铜豌豆”,最好的例子就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据说,刘禹锡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禹给她送儿子来。所以,孩子出生后就取名“禹锡”,字“梦得”。“锡”通“赐”,禹锡,就是大禹赐给的意思。刘禹锡21岁进士及第,和柳宗元是同榜进士,他们两人志趣相投,都参加了当时的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遗憾的是,这场改革触动了大官僚、宦官的利益,最终失败了。改革的牵头人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和柳宗元双双被贬到很远的地方当司马。当时的刘禹锡34岁,正是人生好年华,遭此劫难,悲观的人恐怕会一蹶不振。但尽管受到很大打击,刘禹锡并不悲观,反而创作了大量积极向上的诗作。比如大名鼎鼎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其中的代表。刘禹锡的诗鼓舞了很多人,他获得了“诗豪”的称号。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被召回京城,但他的一首讽刺诗,导致统治者直接又把他贬到了边远地区。这次刘禹锡被贬十四年,一直在地方转悠,宝历二年(826年)的时候,刘禹锡再次被调回中央,可惜他还是没改变自己的性格,再次被贬地方……
刘禹锡这一生要么是被贬官,要么是在被贬官的路上,但乐天派的他70多岁才去世,在唐代非常罕见。
反观他的好友柳宗元,却一直没有走出抑郁的心情。他的诗总是透露出忧愁哀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每天闷闷不乐的柳宗元,年仅四十六岁就去世了。 面对同样的逆境,刘禹锡和柳宗元用不同的心态,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漫长的人生路上总是荆棘满布。而人,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才会进步与成长。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困难便惧而远之。理智地面对每次挫折与失败,勇敢地接受每次的挑战。面对挫折,不要怕,因为胆小的人一事无成;不要悔,因为成长必然要付出代价。
最后,我们用刘禹锡的秋词作为收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即便你此刻形单影只,就像这只孤鹤,但只要心中有光,黑暗能又能奈何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