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的电影《小丑》拍得精彩绝伦,人物刻画深入,思想表达充分,探讨了小丑为何成为小丑。

对于小人物的怜悯心和对于失败者的深情抚慰,足以让那部电影闪闪发光。
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还拿下了奥斯卡影帝,令整部电影成为他的独角戏。
电影至今在豆瓣上还保持着8.7的高分,好于98%的犯罪片,好于98%的惊悚片。
曾先森的所有好友都给了这部电影打了极高的分数。
然而时隔5年后,《小丑2》上映后,曾先森却被憋出个内伤。
看完137分钟我一度都怀疑,导演和主演换了吗?大量室内戏、歌舞意识流旨在谈论人物心理,不再有煽动性和共情,不仅解构了人物多义性,也摧毁了前作的社会意义,

这不就是烂片吗?
2
《小丑2》的缺点体现在方方面面,
自以为是的解构,毫无意义的剧情,平淡无奇的角色,生硬扭曲的节奏。
我们从角色的状态就能看出来,本质上两部《小丑》都是想把小丑塑造成反叛者,但上部靠的是一层层堆叠苦难,而这部人们只是斯斯文文中带些轻蔑,对人格侮辱的捕捉甚至远不如寄生虫里那句“你身上有股味道”,最后显得小丑像个哗众取宠发家的网红。

这两者的区别一个是从弱者主角本身的心理状态出发,以一种怜悯的心态去温暖一个受伤的人,是温柔是强大的共情力;
而一个是全部靠外力来做支撑,显得相当生硬。
前者给的外力,每一个都有作用,这是形成人物弧光最重要的部分。

童年创伤与亲情缺失,删减了脱口秀演员这一职业带来的社会歧视与心理重担。
而后者把这些东西都省略掉了,又或者是导演本来就不想要。
《小丑2:双重妄想》的内容已不涉及《小丑1》亚瑟的童年创伤与亲情缺失,删减了脱口秀演员这一职业带来的社会歧视与心理重担,

而没有了这个,没有结结实实的基座,作为小丑的男主角,就难以光彩夺目了。
从类型片的形式看也能看出来,这部续集前一半几乎完全是歌舞爱情片,后面拉扯回偶像符号的倒塌。可惜的是歌舞部分完全没有必要,导演对于歌舞场景的调度能力近乎于负数,伴随男主角华金·菲尼克斯刺耳的唱腔,更是令观众的厌恶感逐渐增强。

不停地叠加后,成为一种极度失败的无的放矢。
从影片的中心思想更能看得出来,导演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
比如,因为感激去拍狱警的腰,结果被回以重击。其实他并不想成为小丑,可他已无法选择。

这应该是整部影片最应该抓住的那条主线,把这个重点加强、做深入,人物和故事就都能立得住。可惜,导演没有做到。
从剧作的文本最能看出来,剧本像被注水了一半不停复制,像安装了AI扩写包一样不断注水,有着太多重复的叙述,几分钟就能交代的东西硬是注水到了一小时以上,尤其那些东西大多是第一部电影里就已经明确了,这就更显得片子在无效地干耗。

3
《小丑》是作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为观众塑造了一个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有疾病的脱口秀演员,
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压榨的他如何地去反抗,竭尽癫狂疯魔和过火的行为成为所有人效忠的“偶像”,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爽文。

但这部《小丑2》显然不是爽文,《小丑》本身就有非常明确的流行文化和商业属性。

观众想看的是一个双雄争霸的场面,这些文化符号已经被定性了,但第二部的主题其实是告诉我们,亚瑟他根本不是小丑,任性妄为吃着小丑的红利,但同时不干小丑的事。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小丑2》的失败,还在于主创们把影片拍复杂了。曾先森并不是说复杂不好,而是说当你没有能力驾驭复杂的时候,最好还是把简单的东西讲深入讲透讲清晰,讲得令观众信服,让观众感动,把观众喂饱就可以了。

《小丑》就简洁多了,在电影中被描绘为世界的受害者。他被霸凌被欺辱,有着糟糕至极的原生家庭,最终他拿起枪反抗了一切。喧闹城市中,暴徒们如神明一般看待他,看着小丑用鲜血画出那大大的微笑。
《小丑2》呢,不但画不出这个微笑,自己还成了个笑话。

4
商业电影的逻辑和自媒体爽文的逻辑,是一样的。

追求最大化观众群体和商业利益都能拿到奥斯卡了,你就别想突破了,能保持住就行了,导演你保持不住啊。

《小丑》注定是影史的经典,而这部续集《小丑2:双重妄想》则注定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