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为救恩师投水,气得朱元璋大骂:“痴儿,我杀人与你何干?”

醉风文史 2024-12-29 23:59:37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濂长孙宋慎被牵扯到胡惟庸案中,宋慎及宋濂次子宋璲都坐法死,宋濂也被朱元璋下令抓来定为死罪。

太子朱标得知恩师被定死罪后,赶忙跑到朱元璋面前声泪俱下地劝谏说:“臣愚戇无他师,幸陛下哀矜,贷其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臣愚钝,就这么一个老师,希望陛下能怜悯他,宽恕他的死罪。

朱元璋性格偏执,见儿子竟然为一个罪人求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大怒说:“等你什么时候当了皇帝,再来宽宥他吧。”

朱标见朱元璋态度坚决,顿时害怕起来,但害怕归害怕,恩师的性命还要救,那他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救宋濂呢?

一、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众所周知,朱元璋儿子众多,有名有姓的就足足有26个,可在他心目中,其他25个儿子加在一起或许也没有嫡长子朱标重要,因为他对朱标抱有深切期望。

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此时是富商陈迪家中传来一个消息,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此时朱元璋已经28岁,此前一直为没有子嗣一事感到遗憾,嫡长子的出生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巨大惊喜。

得知喜讯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一座山上刻石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可见从一开始,朱元璋就对朱标抱有深切期望,而且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朱标具有其他兄弟所没有的崇高地位,日后注定要接手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

所以在对朱标的教育方面,朱元璋尤为重视,除了自己亲力亲为教养外,还为其配备了豪华的教师团体,比如宋濂就是其中一员。

在宋濂的教导下,朱标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也因此培养出他敦厚、仁慈的性格。

在朱标十三岁时,朱元璋曾令他前往临濠祭拜祖墓,途中经过陈迪家,朱标还特意奉上白银五十两以谢恩情,朱标的确是将仁慈刻进了骨子里。

虽然朱标的性格与自己截然相反,但朱元璋仍对他十分满意,或者说,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希望朱标能当一位打造太平盛世的明君,而非杀伐过重的暴君。

二、与父争执,拒服齐衰杖期

事实证明朱元璋对朱标的教育很成功,可这也让他经常“自食苦果”,父子俩的性格和施政理念不同,经常引发矛盾一些小矛盾。

比如在《明书·懿文皇太子记》中记载有这样一件小故事,1374年,朱元璋颇为宠爱的妃子孙贵妃去世,朱元璋十分悲痛,竟不顾礼制命太子朱标服齐衰杖期。

朱标坚决不肯答应父亲的无理要求,毕竟他的亲生母亲马皇后还在世,哪有让太子为庶妃服杖期的道理。

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拿起宝剑就要刺朱标,朱标一见父亲发那么大的火,赶紧撒腿就跑,边跑还一边喊:“大杖则走!”

最终还是在旁人的劝说下,朱标才终于妥协,答应为孙贵妃服丧并向朱元璋道歉。

又比如关于宋濂的生死问题,朱元璋、朱标父子俩也有不同态度。

宋濂是朱元璋精挑细选的“帝师”,在他的教导下,朱标也的确学有所成,所以一直以来,朱元璋对于宋濂也颇为礼敬。

可令朱元璋非常恼火的是,宋濂的嫡孙竟然搅和进“胡惟庸案”中,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怀疑,宋濂是否也与此案有关。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宁杀错不放过,所以他决定处死宋濂。

恩师即将受难,太子朱标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开头朱标为宋濂求情的一幕。

朱标的举动可把朱元璋气个半死,他气的是儿子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还气朱标性格过于仁慈,心不狠,将来怎么担当大任。

三、投水相逼,力救恩师

朱标没有放弃救宋濂,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直接跳入河中以命相逼,幸亏护卫救助及时,朱标才幸免于难。

看到朱标为救恩师宋濂如此决绝,朱元璋气得大骂说:“痴儿子,我杀人何与汝也?”

意思是,我的傻儿子,我杀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这出太子落水的大戏还牵连到了无辜的侍卫,原来在朱标落水后,一些侍卫二话不说就跳水救人,还有一些侍卫则脱下外衣和鞋子才下水救人。

后者看似很精明,实则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在朱元璋看来,侍卫们的命根本不能和太子的命相提并论,他们救太子竟然敢犹豫,这完全是玩忽职守!

所以朱元璋下令处决了那些先外衣、鞋子再去救太子的侍卫,而对那些直接跳入河中救人的侍卫大加赏赐。

当然,朱元璋到底是气侍卫们的玩忽职守,还是将那些侍卫当成了出气筒,也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除了太子朱标之外,马皇后也不赞成朱元璋处死宋濂,她多次在朱元璋面前为宋濂求情,让朱元璋看在宋濂是朱标恩师的份上免除他的死罪。

奈何朱元璋就是不同意,于是在一次侍奉朱元璋吃饭时,马皇后故意不饮食酒肉。

朱元璋问马皇后原因,她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

一句话令朱元璋没了吃饭的兴致,丢下放下筷子起身离去。

第二天,朱元璋赦免了宋濂的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元璋还是将宋濂流放到四川茂州。

虽然在太子朱标和马皇后的力保下,宋濂免于一死,但在1381年,宋濂还是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