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阅览囚犯名册发现解缙名字,他惊讶地问纪纲:“缙犹在耶?”

醉风文史 2024-12-26 00:24:30

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向朱棣呈送了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监狱中囚犯的姓名。

朱棣在阅览名单时,一个眼熟的名字突然映入眼帘,他惊讶地问了纪纲一句:“缙犹在耶?”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即:解缙还在世吗?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朱棣一句话虽然仅有短短四字,但意味深长,那么,朱棣是问解缙怎么还在狱中呢,还是在问解缙怎么还活着呢?

一、耿直才子解缙

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于江西吉安,他三岁就能过目不忘,五岁开口成诗,七岁跟随欧阳衡习文,十二岁通晓四书五经传注义理,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很大,比如解缙这类人,在读书方面天赋异禀,天生就会考试,一般人还真比不了。

十九岁时,解缙举江西会试,中解元,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为第七名,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授中书庶吉士“侍上左右”。

然而,解缙在科举考场上的顺风顺水并未延续到仕途上,在读书考试方面,解缙无敌,但在做人做事方面,解缙心高气傲,耿直不知变通,不知觉中就得罪了人。

比如,解缙曾陪同朱元璋到光禄寺,朱元璋当时心情不错,对解缙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朱元璋这句话当然是客套话,草根出身的他尤其重视君臣大义,在他眼里,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界限不可逾越,怎么可能真的与臣子当父子。

就像领导对你说“你对我有意见尽管提”,那你真的会像傻白甜一样提意见吗?很显然不会。

可解缙脑回路就跟常人不同,他相信了,回家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呈递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后称赞解缙有才。

结果不久后,解缙又献上《太平十策》,针对国家各方面发展提出十项策略,朱元璋看后仍旧只是称赞解缙的才华,却未采纳其建议。

聪明人到这里应该早明白朱元璋的态度了,但解缙却得意满满,此后多次上书大胆直言,令朱元璋颇为无奈。

二、支持太子遭汉王记恨

后来解缙还敢往枪口上撞,主张为李善长平反,所幸朱元璋还算惜才,没有一怒之下将他处斩,只是让他父亲来到南京将其领回家,并嘱托说让解缙再学十年,磨磨性子。

而解缙回到家乡一待就是八年,直到朱元璋去世,他认为自己入仕的机会来了,便和兄长一起前往南京吊唁。

可解缙也是倒霉,刚到南京就遭到弹劾,说其“违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刚上位的朱允炆便将他贬谪到河州。

好在解缙后来搭上董伦这条线,这才得以回到京师为官,可问题是,朱允炆在位仅仅只有四年,很快朱棣攻进南京,登基称帝。

不过,朱棣好像很欣赏解缙的才华,从翰林侍读到入文渊阁担任首辅,后又升任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的官途似乎一瞬间通畅了。

可不久后,解缙又开始不安分了,完全忘记了当年朱元璋在位时的教训,往朝堂最汹涌危险的漩涡中钻去。

原先,太子之位人选未定,淇国公丘福等武将认为汉王朱高煦有功,理应被立为太子,而解缙则旗帜鲜明地站在朱高炽一边。

朱棣曾私下问解缙该立谁为太子,立储之事,向来是朝堂上最忌讳的话题,所有真正有智慧的大臣绝不会掺和进储位之争,更不会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解缙则不同,他被召见之后直接说朱高炽应该被立为太子,见朱棣没反应,解缙又叩头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要知道朱棣一共有三个嫡子,比较有希望争夺太子之位的是大儿子朱高炽和二儿子朱高煦,解缙直接表态支持朱高炽,无疑会遭到朱高煦的记恨。

三、纪纲对圣意的揣摩

其实从朱棣的角度来看,他这个皇帝还没死呢,解缙这个内阁首辅就开始站队了,解缙或者说其背后的朱高炽到底想干嘛?

再加上解缙一直反对朱棣对外出兵的政策,所以朱棣对解缙的态度也逐渐开始转变。

解缙开始不受朱棣待见,先是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随后又被贬为交趾布政司右参议。

永乐八年,解缙因奏事入京,当时朱棣没在京师,带着兵去北边打仗了,所以解缙就没见到朱棣。

可接下来,解缙就干了一件蠢事,朱棣不在京师,他就直接去觐见当时正在监国的太子朱高炽,更要命的是,在拜见完太子之后,他就回去了。

这可就有意思了,解缙来京师本来是见皇帝,结果见了太子之后就回去了,难道按照解缙的意思,太子朱高炽就相当于是皇帝了?

原本就记恨解缙的朱高煦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于是他向朱棣告状称:“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朱棣大怒,正在朱棣气得不行的时候,解缙又上书说请求数万人凿赣江,以便南北往来,于是朱棣就以劳民伤财为由命锦衣卫将解缙打入诏狱。

这一关就是五年,期间,朱棣像是忘记了有解缙这个人一样,不闻不问,直到他在纪纲呈送的名单中看到解缙的名字。

朱棣所说“缙犹在耶?”的话看似模棱两可,但在纪纲耳中,这是朱棣在质问他为何解缙还活着?

擅长揣摩圣意的纪纲丝毫不含糊,直接来到诏狱将解缙灌醉,然后将他埋在雪中,一代才子就这样被冻死雪中,终年四十七岁。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