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当太子11年,被亲叔朱祁钰废一次,还差点被亲爹朱祁镇废

醉风文史 2025-04-14 23:34:19

明朝国祚两百七十余年,出了16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正常者少,奇葩者有很多,比如三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又比如喜爱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

而提到明宪宗朱见深,必然会跟着一个女人的名字,那就是万贞儿,别看万贞儿大了朱见深整整17岁,但朱见深宠爱万贞儿可谓到了生死相随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58岁的万贞儿暴疾过世,朱见深哀叹: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同年八月,朱见深预言成真,去世时年仅41岁。要问朱见深为何对万贞儿用情如此之深,在长达11年的坎坷太子生涯中,万贞儿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一、朱祁镇被俘,三岁当太子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下进犯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撺掇下,不顾众臣反对御驾亲征,在出征之际,朱祁镇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

此次出征声势浩大,朱祁镇带走了京营精锐,号称五十万大军,随行人员包括张辅、朱勇为首的勋贵大将以及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朝廷重臣。

阵容很豪华,但仅过去一个月,前线就传来噩耗:出征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活捉了!

消息传回京师,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感觉天都快塌了,更糟糕的是,瓦剌大军兵锋直指京师,朝廷乱作一团,不少臣子打算南迁,以图偏居一隅。

为了稳定人心,同时也为了将皇位留在儿子朱祁镇一脉,孙太后将三岁的朱见深立为太子,同时让郕王朱祁钰监国。

刚三岁的孩子,肯定无法处理朝政,朱见深此时就只是个吉祥物,如何抵御瓦剌,还要亲叔叔朱祁钰和于谦等一众大臣共同拍板决定。

当定下坚守京师的主基调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瓦剌人以朱祁镇为人质,一路叫门扣关,碍于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将士们左右为难。

为了安定人心,消除朱祁镇对守关将士的影响,他不能再是皇帝了,处于灭亡危机当中的大明朝需要新的主心骨。

最终,在于谦等人的力挺下,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明代宗,至于瓦剌人手中的朱祁镇,不好意思,只能是可有可无的太上皇了。

于是,大明朝便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皇帝是朱祁钰,太子是朱见深,皇帝是太子的叔叔,而非父亲。

瓦剌阴谋破产,恼羞成怒攻打京师,明朝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带领下,抵挡住瓦剌的攻势,与此同时,各地奉旨勤王的军队也在陆陆续续赶来。

最终,北京保卫战打赢了,大明的万里河山保住了,朱祁钰也坐稳了皇位。

二、朱祁钰换太子,六岁被废

如此一来,在瓦剌手中的太上皇朱祁镇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本着废物再利用的原则,瓦剌打算送回朱祁镇,企图引起明朝内部新旧势力的争斗。

瓦剌想放,但朱祁钰却不想接,他也不想在自己身边放个定时炸弹,但大臣们都建议迎太上皇,连最得力的大臣于谦都说,应当尽快迎接明英宗。

迫于群臣压力,朱祁钰最终只能同意将朱祁镇接回来,但随即,朱祁钰就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并命人严加看管,防止旧臣与他联络。

随着皇位逐渐稳固,朱祁钰愈发看侄子朱见深不顺眼,他认为,朱见深不是自己儿子,凭什么占据太子之位,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还要自己儿子朱见济未来也能当皇帝。

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可无法轻易废黜,当初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太子,之后朱祁钰才登帝位,此举的意思很明确:朱祁钰只是代理皇帝,未来皇位还是要回到朱祁镇一脉。

这样的结果,朱祁钰肯定无法接受,他开始放出想要更换太子的风声,没想到,他的这个想法遭到宫廷内外的一致反对。

甚至就连朱祁镇的皇后汪氏也竭力反对,汪氏反对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汪氏重视礼法,认为朱祁镇一脉才是正统;二是朱祁钰想要立的太子是杭氏之子朱见济,她没有儿子,朱见济成为太子对她百害而无一利。

为此,朱祁钰恼羞成怒直接废黜汪氏的皇后之位,转而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

可见朱祁钰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废了侄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为了获取文武百官的支持,朱祁钰甚至不顾帝王身份与威严,用财物贿赂大臣。

最终,朱祁钰得到以吏部尚书王文为首的大臣们的支持,降封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是年景泰三年(1452年),朱见深仅六岁。

三、朱祁镇复辟,差点再次被废

不到一年,朱祁钰立的太子朱见济就不幸夭折,其中有没有阴谋谁也不知道,此后朱祁钰再也没能生出儿子。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的帮助下,发动“夺门之变”复位,时隔五年,朱见深再次成为太子。

那么朱见深的太子就一定稳如泰山吗?其实不然,在朱祁镇复位后,朱见深的母亲周氏意图与钱皇后争夺皇后之位,这引起了朱祁镇的不满。

钱皇后是朱祁镇的发妻,在土木之变期间,为其哭瞎眼,跪瘸腿,在南宫幽禁期间,不仅安慰心情抑郁的朱祁镇,还带领妃嫔宫女做女红,贴补拮据的生活。

两人称得上患难夫妻,结果在朱祁镇复位之际,有人进言让他放弃钱皇后,改立太子生母周氏为皇后,这不是让他当薄情寡义的负心人吗?

朱祁镇果断立发妻钱氏为皇后,册封周氏为贵妃,但他也知道,钱皇后无子,如果他先一步去世,钱皇后的晚年生活将无法得到保障。

为此,朱祁镇让钱皇后收养次子朱见潾,并想法设法抬高他的地位,比如在天顺七年(1463年),德王朱见潾成年并出居诸王府,朱祁镇竟然命文武百官赴府朝见。

此举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不言而喻,朱祁镇似乎在为废黜朱见深,改立朱见潾为太子做准备。

面对朱祁镇的种种布置,朱见深毫无应对之法,早年被孙太后抚养长大,他和父亲朱祁镇的关系本就没想象中那么亲昵,朝中有些官员也见风使舵,有意开始说朱见深的坏话。

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重,他曾暗中召见内阁首辅李贤,商议改立太子一事,李贤叩头伏地认为不可,朱祁镇再问: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

李贤又叩头,说这样是宗庙社稷之幸,朱祁镇这才决定不改立太子,此时距离朱见深再次成为太子已经8年之久。

朱祁钰在位期间,朱见深当了3年太子,朱祁镇复位后,又当了8年太子,前后总计11年,其中一次被叔叔废,一次差点被亲爹废,太子生涯可谓坎坷无比。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