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解放战争中很多战役相比,孟良崮战役规模不算大,名气却不小。这是因为国军王牌部队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在此役中被我军消灭,战局也几经变化,就连毛泽东也承认,孟良崮战役的结局出乎他的预料。
张灵甫是谁张灵甫很有来历,出身黄埔,北伐期间就曾跟随老蒋,是老蒋的心腹爱将之一。别看张灵甫背着名将的头衔,实际上此人打仗基本可以看作是国民党将领的缩影,顺风局重拳出击,逆风局唯唯诺诺,不像是打仗,倒像是钻营。
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被老蒋当成了国民党的宣传工具,在他身上捏造了很多事实。此事在国民党内部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张灵甫也成为了唯一一个并未获得战功章的抗日名将。
虽然张灵甫打仗不行,但这不妨碍老蒋倚重他。黄埔出身的张灵甫本就是嫡系中的嫡系,又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表现积极,打外敌不行,打同胞倒十分果断,和老蒋如出一辙。
同时张灵甫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是出了名的善于拉帮结派,导致老蒋从下面人嘴里听到张灵甫都是赞不绝口,自然对其信任有加,不但将整编74师这样的强军交给了他,还让他坐上了高位。
孟良崮战役始末孟良崮战役爆发前,山东的总体形势依旧是偏向国民党部队的。不但在武器装备上比解放军更精良,人数也比解放军多得多。在解放军手上吃了几次亏后,国军将领还搞起了铁桶阵,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
当时的解放军采用的主要战术是打穿插,但面对国民党军战法的改变,穿插战术就不太好用了。靠着稳扎稳打的缓慢推进,国军部队逐渐将战斗的主动权掌握,解放军指战员心急如焚,却拿不出有效的反制措施。
老蒋看着手下送来的战报喜笑颜开,又犯了越级指挥的老毛病。这倒不能全怪老蒋自己,国民党部队虽然的确处于优势,但国军将领深知老蒋好大喜功的毛病,战报的水分极大,在老蒋看来,山东地区的解放军几乎被自己的手下打光了。
在错误情报的误导下,老蒋自然做出了错误的指示,他要求国民党部队放弃目前的铁桶阵,钦点张灵甫的74师前出,希望一举终结山东战事。命令一出,张灵甫这下犯了难。
作为一线指挥官,张灵甫比谁都清楚孤军前出的风险,但他的身家性命都是老蒋给的,让他和老蒋顶嘴显然也不太现实。见老蒋态度坚决,张灵甫只能硬着头皮上。
另一个让张灵甫抗拒出兵的原因就比较有意思了,帮74师兜底的部队是83师,而83师师长李天霞和张灵甫势同水火,就在几天前,张灵甫还写举报信给老蒋,让李天霞挨了个革职留任的处分。
张灵甫很清楚,自己的74师如果遭了难,李天霞怕是心里乐开了花,说不定还会来踩上一脚。为了防备83师落井下石,张灵甫又联系了胡琏和黄百韬的部队,这才心惊胆战的率74师脱离铁桶阵。
张灵甫没想到的是,李天霞按兵不动也就罢了,胡琏和黄百韬竟然也只是口头答应,实际上并未将部队开到74师侧翼。张灵甫就这样主动走入了解放军的包围当中。
解放军指战员见74师竟然脱离了国军部队阵型,很是吃惊,以他们对国军将领的了解,这帮人虽然没把心思放在正道上,但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为何能做出这样等同于自杀的决策。
我军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为吃掉74师足足调来了5个纵队的豪华阵容,张灵甫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要被解放军围死了,便下令部队固守孟良崮高地,等待友军解围。
张灵甫的想法是,74师装备精良,火力充足,完全能在孟良崮撑上一段时间,等待援军前来解围。到时候再主动出击,打个里应外合,形成对解放军部队的反包围。
客观来说,张灵甫的战术没什么问题,朝鲜战争期间,被志愿军包围的美军战斗单位就是靠着这样的战术逃出生天的,但这种战术的成功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固守部队要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二是支援部队来的及时。
74师当时的情况并不符合这两个前提条件,为了吃掉74师,围困的解放军部队调集了大量火炮和重火力,74师的火力与之相比反倒处于劣势,极大压缩了张灵甫部固守的时间。
同时,国民党其他部队虽然接到驰援74师的命令后已经开动,但由于早期未能占据74师的侧翼位置,导致所有援军都遭到了解放军的阻击,没有一个能及时赶到孟良崮为张灵甫解围。在解放军的围攻下,74师没能坚持多久就宣告全军覆没,张灵甫也被我军击毙。
老蒋的执念张灵甫的死和74师的覆灭成为了老蒋一生的执念,他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自己的命令将张灵甫送上绝路。再加上李天霞等国民党将领的助攻,硬生生将战场主动权交给了解放军,张灵甫不死都难。
孟良崮战役也成为了国民党失败的缩影,领袖愚蠢又不自知,下属各怀鬼胎,利欲熏心,部队将领心思不放在打仗上,反倒钻研起拉帮结派,排除异己,面对上下齐心的解放军,哪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