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印度军事挑衅中国失败以后,它对于中国智能武器的部署非常恐惧:中国陆续部署上百辆无人战斗车/运输车、数千架各型无人机—形成了完整的高原智能战阵;
印度人明知本国无法在智能武器竞争上追赶中国:只能外购更多的大/中型无人机,可是,面对恐怖的中国无人机产能(年产数百万架),印度人还是觉得发展本国无人机产业链尤其重要;
在印度,选票第一位,莫迪政府所谓的“印度制造”也是9为了迎合本国资本的要求制订的:无人机产业这种高新科技在印度也是当地资本利润增长点,莫迪老仙必须为本国资本提供市场和订单。于是,印度军队的无人机订单必须分享给印度本土企业;
可是,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无人机产业链最完善、性价比最高,全球大多数无人机企业都可以从中国采购—印度企业也不例外—这就打脸极端印度教的莫迪政府,为了体现所谓“印度国造”,印度政府颁布法令严禁中国无人机技术和配件;
《印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为严打国内私企在向武装部队提供的无人机中使用中国零部件的行为”,印度国防机构取消了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的三份总计采购400架物流无人机的合同。
“很遗憾,一些印度公司在为武装部队生产无人机时使用了中国的电子产品和零部件。这构成重大网络安全威胁,数据安全和操作都有可能受到损害。”印度政府消表示,“对手可以夺取无人机的控制权,或通过干扰将其'软杀'。电子设备中可能存在绕过安全保护措施的'后门'。”
印度媒体指出,在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区部署无人机执行战术ISR(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时出现一些操作故障,使一切都变得更加紧迫:例如,在2024年8月发生的一起事件中,部署在拉朱里地区控制线沿线的一支步兵部队莫名其妙失去对一架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控制,该无人机随后转向巴基斯坦控制区。经调查,无人机似乎是发生了一些技术故障—明明是印度官兵技术水准低劣、操作不当所致!
报道称,印军正在使用180多架这种无人机,整体反馈积极。尽管如此,印度国防机构仍提高采购过程中的检查力度,要求无人机制造商提供更全面的认证,并进行反查和技术验证,以确保无人机中完全没有中国零件或恶意代码;
印度媒体报道,为此,印度国防部取消2023年与一家位于钦奈的公司签订的三份合同:包括供应200架中空、100架重型和100架轻型物流无人机,它们原计划部署在中印边境—摆明了就是做贼心虚—印度政府和国防部的做法为印度带来什么呢?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加强了对无人机产的管理和出口限制;
2024年,彭博社报道,中国制造商已开始限制向美国和欧洲国家销售用于制造无人机的重要零部件。
几位熟悉情况的西方消息人士告诉彭博社:“中国无人机制造商不久前开始限制向美国和欧洲销售用于制造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 它们表示,此举是西方官员预计将于2025年生效的更广泛的无人机零部件出口限制的“前奏”。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补充指出,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基于无人机零部件预期用途的许可证审批,以及中国公司向政府通报零部件供应计划的要求。消息人士强调:“对无人机零部件供应的限制已经影响到美国和欧洲的公司。中国的电机、电池和飞行控制系统制造商已经减少了零部件供应数量或完全停止了供应。”
也就是说,印度此举不但无法提升无人机产量和性能,反而增加了本土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门槛:它们只能从欧美厂家采购价格昂贵、性能一般的技术和配件,完全无法达到利润预期,甚至可能延期交付—这就是印度无人机企业不得不偷工减料控制成本,它们生产的无人机性能也就呵呵呵呵呵了……
至于印度本土生产无人机是否达到印度军队预期呢?看看近期新闻:2025年1月14日,印度自主研发的无人机Drishti-10,在万众瞩目的古吉拉特邦试飞中,意外失足,坠入博尔本达尔海域—印度军方强烈谴责印度产无人机性能落后,不能达到高原使用标准—它们又做出了新的采购方案:回到了恶性循环的原点。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