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场景为钥多地解码“人工智能+”

中国城市报 2025-04-14 21:13:00

在卡奥斯模具(青岛)工厂注塑车间,大模型已经成为技术人员的好帮手。技术人员只需向大模型下达指令,注塑机便开始工作,短短几十秒产品就做好了,产品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大模型能自动识别技术人员指令,从庞大数据库中调取合适的工艺参数来指挥注塑机。在以往,这完全要靠注塑工艺师手动调试复杂的工艺参数,调试效率低、设备能耗高。

注塑车间发生的变化,是当前“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缩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密集发布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落地。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AI中医问诊机器人全新亮相,吸引众多观众前来体验。据介绍,这台问诊机器人融合中医望、闻、问、切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仅需2分钟就能对80余项健康指标展开科学智能检测。检测完成后,系统会为体验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营养、护肤、保养、运动干预方案。中新社发 胡庆明摄

赋能产业质效提升

前述注塑工艺师用到的大模型,是由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自主研发的天智工业大模型。它内置4700多个机理模型、200多个专家算法库,应用覆盖汽车、化工、模具等9大行业。

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鲁效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天智工业大模型,注塑机生产能耗降低10%,节拍提升7%,调参周期缩短90%。”

鲁效平介绍,通过将工业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相结合,目前天智工业大模型已应用于工艺参数优化推荐、设备故障维修、智能柔性装配、智能服装设计等45个高价值场景。

在智能柔性装配场景中,天智工业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推理和决策能力,能根据零部件型号自动匹配装配工艺,高效完成设备的柔性组装。“在天智工业大模型的助力下,工艺设计效率提高30%,换产调试效率提升50%。”鲁效平说。

在建筑行业,人工智能同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行业生态。

在施工造价领域,算量是一项非常耗时间的工作。为此,广联达打造AI算量大模型,将算量相关的工程图纸、工程量表及工程文档等数据训练至大模型,通过大模型的版面分析、多模态能力推理,支撑不同图纸等应用场景要求,从而大幅缩短算量时间。

在传统算量模式下,一个公路项目在进场前会进行集中式工程量复核,而AI识别能让图纸工程量录入跑出10倍速。“过去一个10亿元体量的项目往往需要3个月左右的作业时间,耗时又费力。如今利用AI算量,时间能缩减至2周内,大幅提高算量工作效率。”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行业AI部总经理李江说。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广联达基于建筑行业AI大模型AecGPT打造了AI交易大模型。李江介绍,该大模型以AI交易大脑赋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智能招标、智能投标、智能清标、智能辅助评标全过程应用。

李江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除了在AI算量、AI交易等方面能降本增效外,在智能设计、进度管理、物料管理、安全管理甚至建筑人才培养等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在发挥着超乎想象的作用,“AI距离我们并不远,AI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价值兑现’阶段,这对我们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时代课题,且至关重要”。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经济开发区内,智能机器人在芜湖埃科动力智能生产线上组装生产8AT自动变速箱。人民视觉

医疗应用场景势头强劲

AI医疗大模型、手术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日前,在上海市举办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各类带着AI医疗元素的前沿医疗器械纷纷亮相。

在本届博览会上,联影发布了“元智”医疗大模型,并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

其中,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打造的“元智”医疗影像大模型,能支持10多种影像模态、300种影像处理任务,在处理诸如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模型的精准度测评已超过95%。

当前,人工智能落地医疗场景势头强劲,多地出台相关举措。

4月7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及药械研发领域应用。

《措施》明确,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

就在同一天,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提出面向AI+病理、AI+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AI+手术规划、AI+制药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个场景的模型开发应用。

在受访专家看来,医疗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凭借其民生属性强、技术适配度高的特点,展现出广阔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人工智能+”行动落地的重要突破口。

如何撬动更多应用场景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落地,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应用场景不足一度制约地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4年12月,由福建省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印发的《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7年)》提到,厦门现有人工智能应用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多呈现“点”状分布,涉及范围小,未形成规模和体系,也缺少标杆应用示范场景,难以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也无法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场景助力和有力的市场支持。

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应用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处于从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广的过渡阶段。在一些特定行业和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 +”的成功试点案例。这些案例为全面推广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尚未形成大规模、全方位的产业应用格局,而且不同行业之间的应用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对此,江瀚建议,地方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利于“人工智能+”行动发展的产业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加强政策协同,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政策合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各行业的融合发展。

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场景助力,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以发放“模型券”的形式补贴人工智能应用。

以深圳市为例,3月18日起施行的《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项目扶持计划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模型券”项目是指支持企业依托经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开展模型服务、智能体开发应用等,达到一定规模、具有良好成效的,对模型购买费用予以补贴。

《规程》提出,“模型券”由需求方申领和申请兑现,资助标准为单家企业每年申领“模型券”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需求方向模型服务机构购买模型服务,以“模型券”抵扣不超过模型购买费用的30%。

《规程》还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应用项目和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项目予以资助,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经核定项目建设主体实际投入的30%予以资助,其中示范应用项目最高200万元、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应用项目最高1000万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相关举措表明,深圳市正在全力打破行业壁垒,促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此举一方面让深圳市产业整体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深圳市人工智能企业找到了应用出口,强化了人工智能企业的盈利前景。(本报记者郑新钰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0 阅读:4

中国城市报

简介:《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