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是久居江南的缘故,每年冬天都会等山核桃上市。 好的山核桃并不易得。最好是产自临安、壳薄味香的品种。必须是现摘的山核桃,直径、克重和日晒时间也都有讲究。调味要轻,烤制的火候是关键,松脆且略有焦香才合格。 觅得这样一罐山货,在午后蜜一般甜暖的阳光里,细细剥几颗来佐茶,心里顿时浮起时光真是经用的错觉。 友人寄来的台州玉环文旦柚,一只得有四五斤重。放几个在房间里,进出都闻得到怡人的清香。 天然的果香,为任何人工香氛所不及。文旦放置一段时间,失去一点水分,糖分沉淀下来,达到最适口的状态,这个过程有个优美的名称叫“辞水”。 辞过水的文旦和中年人何其相似,尖锐的酸涩消失了,酸甜平衡略带一丝清苦。玉环文旦果肉细嫩无渣,黄玉一样剔透,是柑橘类水果里的“大青衣”。 去上海外滩虎丘路上的“荣季95”酒馆吃饭。去得早了,正是薄暮时分,店里几乎没有别的客人。玻璃墙里雪白的绉纱帘隐去繁杂的街景,视线所及之处唯有法国梧桐的枝丫和对面建筑的欧式阳台。 这酒馆的小菜,好就好在既有家常菜的温婉,又有家常菜难以企及的精妙。 燕皮馄饨老鸭汤也是用足了心思的,馄饨包得小巧,鸭汤有淡淡药膳香气,盛在深色的陶碗中,那幽暗的色泽似乎在说这锅汤是深沉有分量的。 扁食是点心里的招牌。闽南也有扁食,类似上海的小馄饨,这家台州馆子的扁食是蒸的,莹润有光的皮子里裹着白萝卜、香菇丁、肉丁、青红椒。红油辣椒和醋配成的蘸料也不俗,些许酸辣不仅将馅料的鲜度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让人心神一振。 姜汁核桃调蛋,蛋羹里混合核桃和肉糜,姜和黄酒香气浓郁。这样一碗甜食,即便有让人增重之虞,在大风降温的冬夜里也不能薄待了自己。 回泉州,邀我去家里吃饭的老友做了煎螃蟹。闽南有句俗话,叫“九月(农历)疯螃蟹”。当然,疯的并非螃蟹,而是人,这个“疯”形容过分热衷某种事物。螃蟹性寒,老家的螃蟹做法,是用姜油将螃蟹慢慢煎熟,和上海人吃清蒸大闸蟹大异其趣。姜油蟹出彩,一盘龙虾片也炸得酥脆。 姜母鸭也是时令菜,吃过不同的几家店,有的将鸭肉炖得微微发红,有的是白烧,但都极酥烂,有姜和麻油托底,鸭子仿佛有了一种格调。 让我印象深刻的海鲜,是在一家小店里吃到的。凉菜是白灼香螺和鲍鱼,鲍鱼卤得微微弹牙,浇一勺薄酱汁。枪乌贼花刀切得极漂亮,在沸水里汆烫的度拿捏得恰好,多一分立刻变柴。 包房里的电视正在播放一档美食节目视频,定睛一看赫然发现嘉宾正是方才与我们商量菜式的老板。于是我一面吃着碗里的,一面欣赏他在镜头下煲甲鱼汤、卤牛腱、耐心地收拾一条鳗鱼……心里暗暗盘算下次再来要点哪些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我看来,吃得好也是冬藏的一种。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51期
作者/戴蓉 编辑/王雅娜
编 辑 | 王可欣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