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小讲者,深耕三国历史。跟随我,共探三国风云,畅聊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建兴元年,邓芝使江东,重修吴蜀盟好。孙权汉魏间犹豫,邓芝费尽唇舌终得其意,孙权却言:“若魏灭,你我分治,岂不美哉?”邓芝面临此难题,如何应对?
【一、先主器重】邓芝,字伯苗,乃义阳新野(现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士。邓芝乃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之后裔。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籍的邓艾,推测与邓芝同族,且依其名,或可断为同辈。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邓芝逃难入蜀。然而,当时统治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未能慧眼识才,未能委以邓芝重任。时蜀郡张裕任益州从事,与张周群齐名,为益州图谶及相面大家。邓芝或感怀才不遇,遂访张裕。张裕审视后言:“君年过七旬,必位至大将,且得封侯。”邓芝闻言,心中暗想,七十岁?我能否活到彼时?毕竟汉末三国,人均寿命仅二十五六。但相较于“此生无望”,此言尚好,于是邓芝打算寻门路以求仕途。他闻悉巴西太守庞羲(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喜好结交四方英才,遂决定前往投奔,以求依附。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后反目,攻刘璋。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成都,任邓芝为郫邸阁督,主管郫县(今成都郫都区)粮仓。刘备巡至郫县,与邓芝交谈后,识其才智,遂任其为郫县令,后又晋升其为广汉太守,治所雒县,现今四川广汉之地。邓芝在两任职位期间,均保持清廉稳重,政绩显著,基于此,他再次被调入成都,担任尚书之职。
邓芝曾依附的庞羲,乃三国风云人物,与刘焉世交,女嫁刘璋之子刘循。庞羲助刘焉孙入益州,后任巴西太守,刘备定益州后任左将军司马,表奏汉中王时位列马超、许靖之后。【二、不辱使命】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东征失败后于永安逝世。南中牂牁、益州、越巂诸郡随即叛乱。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面临国力空虚、联盟破裂、曹魏威胁及后方动乱的困境。刘备退居永安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冷静后,认同汉吴同盟重要,遂派宋玮、费祎至江东。诸葛亮主张和吴,提出“东和北据”,但忧孙权闻刘备逝有异动,心中难安。邓芝觐见诸葛亮道:“丞相,陛下初登大宝,年幼力薄,宜遣使至江东,以续旧盟,共图大业。”诸葛亮微笑着说:“我对此事思考良久,只因未遇合适人选而搁置。今日,终是寻得了那合适之人。”邓芝询问那人身份,诸葛亮答道:“便是足下。”随后,诸葛亮委任邓芝为使者,前往江东建立友好关系。孙权此刻心中疑虑重重。邓芝抵达后,他未立即召见,将其置于一旁。邓芝呈上国书道:“外臣此行,既为汉亦为吴,恳请大王赐见。”孙权欲闻汉使之言,遂召邓芝入见。芝至,权曰:“吾欲与西国结盟,然贵国势微君幼,受魏所迫,难以自守,故吾迟疑未决。”邓芝从容言道:“东西两国各据四州,大王乃英豪,丞相诸葛亮乃俊杰。汉有天险,吴有江屏,若结盟,共进可争天下,退可三分鼎立。反之,若附魏,必受制于人,汉来则江南难保。”邓芝言辞既哄且吓,却皆合情合理。孙权沉默许久,言道:“先生所论,极为中肯。”遂决意断魏盟,结汉好,并遣张温访蜀。
诸葛亮欣见张温,复遣邓芝赴江东固盟。邓芝重逢孙权,受盛情款待。宴至酣时,孙权忽言:“倘若逆魏覆灭,你我东西分治,何其美哉!”孙权常与臣下嬉笑无度。此言虽戏谑,却暗含深意:时孙权未称帝,与魏断交,仍为汉臣。欲使邓芝认汉吴共治。而邓芝代表季汉,新结盟好,不欲得罪江东,回话难度颇大。邓芝从容言道:“大王此言有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魏若亡,天命难测。届时两国君主修德,臣子尽职,为将者备战,争斗方兴未艾。”邓芝回答无懈可击,孙权闻言大笑:“先生真乃诚恳之人。”随后致信诸葛亮:“丁厷言辞浮夸,含糊其辞,唯邓伯苗能结盟你我。”丁厷、阴化事迹模糊,史书零星记载显示,二人均为季汉名士,且曾出使江东。孙权此言,恰为邓芝重结汉吴联盟的最佳诠释。【三、南征北讨】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趁魏主曹丕去世,领兵进驻汉中(今陕西汉中),筹划攻魏。邓芝随行,被委任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之职。建兴六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命赵云、邓芝为镇东将军,由箕谷出兵佯攻郿城,吸引魏将曹真。他则亲率大军主攻甘肃礼县祁山。后来我们得知,先锋马谡在街亭被魏将张郃打败,迫使诸葛亮撤军汉中。同时,赵云、邓芝军在箕谷也遇险,幸得赵云亲自断后,坚守阵地,才避免重大损失。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于北伐前线逝世。军队撤回后,邓芝晋升为前军师、前将军,兼领遥职兖州刺史,并受封阳武亭侯,因兖州当时由曹魏管辖。邓芝后转任江州都督,负责东线。此乃季汉四大都督之一,驻巴郡江州(重庆)。其位置关键,可援成都、汉中、永安、南中。邓芝为末任都督,与马忠、王平分镇,保诸葛亮时代后平安,称“平安三侯”。
邓芝担任江州都督期间,已登基的孙权频频向他致意,且给予邓芝丰厚的礼物。延熙六年(243年),邓芝晋升车骑将军并得假节,继张飞、刘琰、吴懿后成为季汉第四任。其后,夏侯霸自魏来投接任,再后由张翼、廖化分任左右车骑将军。延熙十一年,涪陵属国边民叛乱,杀害都尉。属国为安置归附异族之地,长官为都尉,等同郡守。邓芝领兵平叛,迅速诛除首恶,安定局势。征讨时,有逸事一则。《华阳国志》载,邓芝善射弩,征涪陵时见黑猴攀岩,技痒而射,一矢即中。猴拔矢以叶塞疮,邓芝掷弩叹曰:“吾伤生灵,命恐不长。”或言其射母猿,幼猿为之,邓芝投弩于水,亦叹。总之,此事颇为离奇。但确切无疑,邓芝在征讨涪陵属国三年后,也就是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与世长辞。邓芝自227年起任扬武将军,领兵二十余年,以赏罚分明、体恤士兵著称。他生活俭朴,衣食皆由官府供给,不置私产,致妻儿饥寒。逝时家无余财,性格刚直,不谐同僚,唯敬服姜维。邓芝之子邓良承袭父爵,于后主景耀年间任尚书左选郎,入晋后则出任广汉太守,重坐了其父昔日的职位。我是三国爱好者路人甲,痴迷于三国历史。跟随我,每日积累一点三国小知识,让你逐渐深入了解这段精彩历史。相关文章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某一主题或事件,通过多角度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邓艾集放牛娃的出身、凤凰男的奋斗、军事家的才智与政治新星的身份于一身,这四个标签共同勾勒出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季汉四公心知肚明:虽身处汉营,心却向魏;口食刘家之禄,心却仰慕曹家,思绪复杂难掩。总有人想诋毁刘备?他至少具备三点常人难以做到的品质。六边形战士诸葛亮,陈寿评其“擅长治军,短于奇谋”,意指诸葛亮在军队管理上卓越,但在出奇制胜的策略上有所欠缺。姜维,虽被诸葛赞为凉州上士,但在魏蜀吴晋四国中评价均不高,其原因尚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