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捧红”李白,喝酒写诗,86岁的贺知章活成了“诗狂”

知一大人 2021-09-04 20:56:17

大唐从不缺狂人。

当年,一场科举考试结束,出了考场,一位考生仰天感叹:完了完了,主考官就要死了。

其他考生非常疑惑:刚才还见主考官神气活现,难道是得了什么急症?

第一个考生回答:一会评试卷,看到我的文章,他一定会羞死。

这个考生叫杜审言,出了名的狂放,他律诗写得非常好,曾经写过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或许是受他影响,他的孙子也精于律诗,但因为饱经沧桑,他总给人一种苦大仇深的印象。

这个孙子叫杜甫。

杜甫看上去老实巴交,其实也很狂,他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都以为这是在鼓励我们多读书,其实这是他在夸自己。

杜甫狂,他的“超级偶像”李白,更是狂得没有边际,皇帝喊他快入宫来写诗,结果他喝着酒,醉眼迷蒙回应一句: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但即使如此狂放的李白也有偶像,那就是号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这个大唐时期的“狂野男孩”,才是活得通透又可爱的人。

一、李白的“最佳捧哏”

戴建业在课堂上说起李白:

在唐代,自我感觉最好的一个人就是李白,他老人家牛的很,总觉得自己有股子仙气,他其实是个挺搞笑的人,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召他进京:“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这德行就知道当不了官。

其实最初到长安的李白并不如意,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到处拜谒,却得不到赏识,直到他遇见贺知章。

贺知章是初唐时人,他和写下《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同年,比李白大42岁,比杜甫大53岁。

天宝元年,贺知章与李白相见,李白战战兢兢递上自己的诗作《乌栖曲》、《蜀道难》等,贺知章看着诗卷,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抬头皱眉,忍不住惊呼:

子非谪仙人乎!

这是人写的嘛,你这小子简直就是天上被贬谪下界的仙人啊。

就是因为这句话,李白从此就有了“谪仙”的称号。

贺知章拉住李白去喝酒,一坛又一坛美酒,店家上前耳语:“客官,这酒钱……”

老贺一摸口袋,尴尬了,钱不够,但这老头儿一起身,解下自己身上佩戴的金龟子;“就用这个抵酒钱吧”。

当时的李白定然是吃惊的:万万使不得,这可是您身份的象征啊。

彼时朝中规制,官员所配鱼符换为龟符,三品以上用金饰。

从容豁达的贺知章只是仰天一笑:喝酒喝酒。

很久以后,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中记录下这件事: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后来李白在《将进酒》中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何尝不是受贺知章影响呢!

二、可爱的老头儿

因为喜欢喝酒,杜甫曾写过《饮中八仙歌》,他将几位爱喝酒的人列为“饮中八仙”,在写到贺知章时,他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骑在马上,就像是在乘船,摇摇晃晃,这形象让人倍感亲切。

只是,这位“酒仙”留下的诗作太少,相较于李白的“太白斗酒诗百篇”,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作只有20首。

作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可查的状元,贺知章诗作非常有名。

据说在唐末时有一位禅师,当别人向他“问禅”时,他回一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清风不改旧时波。”

这句话改编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禅师将其中的“春风”改成了“清风”。

这像什么?

这就像我们在写作文时引用名人名言。

彼时贺知章的诗,一定是家喻户晓。

没有很多作品流传,或许就是因为贺知章的“纯粹”。

文人这个物种,通常是要借助酒酣耳热,才能挥笔写下名作。

但贺知章喜欢喝酒,他只在乎喝酒:一时喝酒一时爽,一直喝酒一直爽。

喝完酒,酣畅淋漓,只管挥笔写诗,干啥还要把诗收集起来?

所以,贺知章写诗从来不保存。

或许是因为他太过“富足”,所以才能如此清狂舒畅。

那个号称“诗仙”的李白,还是在临终时将自己的存稿拿出来交给族叔李阳冰为之出版。

可见李白也是为名所累。

而贺知章,才是真的心灵自由。

——什么叫自由?内心不被外物束缚,这样的人生才能潇洒飘逸。

所以我们后来知道的贺知章,是一个有趣可爱的老头儿。

他听说长安城里有人家里园林很美,就一个人溜达进去,见主人来问,还非常“周到”地回答:甭担心,这次咱带足了酒钱。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氏别业》)

除了这种上门赏景,精于书法的贺知章还经常和精于狂草的张旭一起到城中“闲逛”。

两人都爱喝酒,酒酣兴致,往往喜欢笔走龙蛇。

于是在长安城中,经常能两个喝得酩酊大醉的人,盯着眼前的一堵白墙。

“老贺,这墙咋样?”

“嗯,够白,够平。”

“那还说啥呢,走起。”

据说后来诗人刘禹锡在洛阳城中发现了一堵墙壁,上面是贺知章留下的字,他一时感慨:余生也晚,恨不得与先生同时。于是写下一首《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三、归去来兮

天宝三年,贺知章已经85岁高龄,当时玄宗皇帝宠幸杨贵妃,重用李林甫等人。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他正呼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接着就听到了贺知章告老还乡的消息。

贺知章一生爱交友,上到皇族,下到平民百姓。

在他离开长安的时候,玄宗亲率文武百官在长乐坡,为他摆酒设宴饯别。

告别熙熙壤塘的送别人群,贺知章轻车从简回到家乡。

那时候,贺知章已经86岁,或许,他也想起自己离开故乡时的意气风发,此时,归来的只是一个迟暮的老人。

在村头,他遇见几个嬉戏的孩童,胆大的孩子上前问他:你是干啥的呀?

“老顽童”贺知章和几个小朋友相谈甚欢,不久他就写下了一首小诗《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小诗,情真意切,一直被传诵了千百年。

时至今日,当我们读起时,还是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诗狂”贺知章的一生,真是有趣可爱又热烈的一生啊。

4 阅读:3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