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文,央媒怒批“绝望的文盲”只是开始,娱乐圈“扫盲”来了

故里翠花 2023-02-15 16:23:33

打败大热的情人节和一众恋情瓜的热度,这次竟然是一个宏观的命题,《央视网》发起的一篇《“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

一经发布引发无数官V转发和网友热情的讨论,过去两天,竟然有13亿阅读之多,看来全民苦文盲久矣。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并不是央媒发声想要的效果,反而推动了上面对文娱行业“扫盲”的决心。

以点带面,引经据典的论证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一个演员该有的修养等问题。

作为正面案例,同样文化水平不高的文艺从业者赵丽蓉,王宝强等人,对演员这份职业的敬畏之心,哪怕文化不能够完全理解达到舞台角色要求,央媒也详细指出,赵丽蓉为了在春晚舞台上亲手写出“货真价实”这四个字,原本不识字的赵老师反复练习,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不输专业的书法之手;

王宝强则常带一本字典,辅助自己理解剧本。他/她们经过不停的练习和时间上的付出,让观众接受他们不以学历文化为唯一标准来衡量一个演员的业务能力;

谈到对角色理解的正确方式,则引用了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和陈建斌采访时对李白的理解,谁看完不说一声,有境界;有的演员塑造一个角色,因文化底蕴赋予角色的独特魅力,在平行时空下让观众认为角色是真实存在;有的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无异于这个角色当场去世。

诸如此类学历不高却对职业敬畏的艺人不胜枚数,老牌艺人更是多,不乏周润发,刘德华等大咖,但是他们在娱乐圈浮沉超40载,从来没有一次因为文化不够引起全民讨论的热潮。

作为反面,央媒也很给面子的引用了三位年轻一代的艺人,虽然没有点名,但很容易就能找到《央视网》那篇推文中引用对话的原出处,分别是王一博,赵露思和刘浩存的访谈内容。都有一样的问题,敷衍式的回答,贫瘠的语言组织能力,匮乏的知识储备,对职业和角色的理解,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在公众面前的高大形象:流量大,成功的方式值得年轻人学习和效仿。

“绝望的文盲”该梗起于春节档,一个是《满江红》官博接二连三的操作,作为历史重大节点的“靖康”年号断开,瘦金体,秦桧念《满江红》,衍生品的血色风波亭和秦桧召回岳飞的12道令牌等问题,一次次的闹剧都让网友愤恨官博的文盲操作。

另外一个是演员王一博,同样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无名》,路演现场,回答观众提问时,无法组织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而引发起群嘲,远不止《央视网》引用的那一段访谈。然而,粉丝在面对文中引用的部分是从导演口中说出,但王一博在路演现场远不止《央视网》引用的那几句,还有非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回答。

“请问如果你现在遇到电影中你饰演的人物,你会想对他说什么呢?”

王一博:“首先,我觉得你问的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然后其次我也不会想要说什么,我们也不会见面。”

然后粉丝集体鼓掌,认为这是反矫回答,非常酷。

你要是回到了过去,会怎么和叶老板说?

王一博:呃,第一,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我也不会说,以后也不会再见到你了。

在你心中,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王一博:这个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此处忽略1万字,这些问题对角色来说都非常基础,并不是什么高深作难的,然而回答却是这个样子…

刘浩存则是嗯啊重复式的回答,怎么不算呢,等等语录在短视频上风靡了很长时间,甚至被做成了表情包,资源逆天口碑却逆转,风评直降;赵露思演完角色后不知道剧本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间,对演员的理解,和刘浩存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话题之中,几方互相甩出对方出丑的错误,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都已经司空见惯。比如3年时间学不会“游”字怎么写,甚至写错自己的名字“博”,初中时不会写”张“,鸿运当头写成“红运”等等。就不说那些字对不对,这样的水平还不如不写,用司藤怼人的话:状如鸡爪,形如鬼爬,仓颉为之吐血,夫子为之上吊。没眼看。

当然,很多人会说,突然用笔写字,一时间想不起有些字怎么写这是正常的。

确实如此。但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那就不是失误,而是抱有侥幸心态,甚至本身就是不学无术,挟粉丝、流量和资本自视其重。如果是这样,这一次《央视网》有所保留的指出,保留脸面,但粉丝的疯狂已经让官方看到,这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不难看出,央媒发这篇推文的目的,提倡演员应该对职业有敬畏专业谨慎,原本想借此警示当下年轻人读书的重要性,靠捷径和运气不可取。然而,该话题之下,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讨论都能吸引来一方粉丝的“甩锅大战”,极力的指出文中说的不是自家偶像,质疑媒体的权威性,更夸张的是认为《央视网》收钱有目的的发文,完全变成了几家混战的战场。

这应该是《央视网》没有想到会造成这样的效果,这已经不是饭圈粉黑大战和空瓶甩锅的问题,而是全民苦文盲久矣,容忍度即将到达极限。

说时迟那时快,情人节当天就有网友发现,上面发起了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盲不可怕,而是自知文盲却不知上进,甚至向年轻的粉丝传达一种读书无用的不好示范。

当然,还会有人说“以偏概全”,仅用几句话就给偶像判了“刑”。自从衍生出流量和饭圈专属名词之后,发现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个固有的规律,如果只揪着一个人不放,群起攻之一顿猛批,而忽视事件本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基本可以确定:是整人;但是,如果针对现象指出普遍问题,甚至呼吁大整,那就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央视网》就是后者,但很显然被引用的几位粉丝没有看懂人家的苦心。而是上蹿下跳的全网空瓶,鸡同鸭讲的洗地:你说他没文化,粉丝说他挣的多;你说他没文化,粉丝说他长的帅;你说他没文化,粉丝说他舞跳的好;你说他没文化,粉丝说他会唱歌…

该话题一出,也有不少从业人员发表观点,无一不是劝诫好好读书。《旗帜》置顶“好好学习”四个大字;张萌、张大大、唐国强无一不说文化的重要性,一个演员要想走的长久,支撑到最后的是文化底蕴。这其实适用任何行业,老祖宗留下5000年文化瑰宝,国家通过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文化自信,这无一不是说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些心盲的粉丝却反其道而行,能不引起重视吗?

0 阅读:3

故里翠花

简介: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