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罗大美被害案一审开庭,罗大美家人在法庭外被媒体团团围住接受采访。
在媒体镜头中,罗大美妹妹因做美甲被网友批评的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罗大美生前借钱给朋友却难以追回债务的往事也被重新提起,结合他生前“喜欢在朋友圈炫富”等行为,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受害者有罪论”的声音。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络舆论的畸形生态,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与同理心?
妹妹开庭前接受采访
美甲风波:一场无端的道德审判
罗大美妹妹做美甲被网友批评,表面上看是一场关于审美与消费观的争论,实则是一场无端的道德审判。
罗大美妹妹在采访中也透露,因为哥哥去世后,她经常不自觉地撕扯自己的手指头,严重时都会流血,导致十个指头的指尖都是伤口,所以才去做的美甲,把伤口盖上。




在一审开庭前,她也曾考虑过是否要卸掉美甲,因为她清楚一审会被采访,她深知这些细节可能会被诟病,但是对于她和家人来讲,这些都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点,她和同样难过的父母,一心只想要坏人伏法,想要法律还她去世的哥哥一个公道。

退一万步讲,如果罗大美妹妹只是单纯为了美而做美甲,她有错吗?
当然没错,美甲与否,都是她个人的自由。
美甲作为一种个人爱好和生活方式,本应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却硬生生被某些网友上升到“道德败坏”“浪费金钱”的高度。这种批评的背后,是一种狭隘的价值判断:只要不符合某些人的标准,就是错的。
更可笑的是,这些批评者往往以“为你好”的名义,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他们似乎忘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支持小妹妹大方露出美甲,这与任何人都无关,是她个人的自由
罗大美妹妹做美甲,既没有伤害他人,也没有违反法律,凭什么要被一群陌生人评头论足?这种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恰恰暴露了批评者的无知与狭隘。
罗大美的债务困境: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罗大美生前借钱给朋友,死后却难以追回债务,这一事件让人唏嘘不已。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关于诚信与友情的故事,但深入思考,却能窥见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
罗大美借钱给朋友,或许是出于善意,或许是出于对友情的信任。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朋友,在她离世后选择了逃避债务,甚至对她的家人冷漠以待。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心寒,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利益面前,友情是否真的如此脆弱?
与此同时,罗大美生前喜欢炫富、出入舞厅的行为也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受害者有罪论”的依据。他们认为,罗大美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她的困境,甚至暗示她“活该”。这种逻辑不仅荒谬,而且冷酷。无论一个人如何生活,都不应成为他人伤害她的理由。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不仅是对罗大美的不公,也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
网络暴力与“受害者有罪论”:一场集体的道德失范罗大美妹妹做美甲被批评,罗大美生前债务难以追回,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网络暴力与“受害者有罪论”的盛行。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对他人进行评判,甚至攻击。这种权力的滥用,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了一个充满戾气的战场。

“受害者有罪论”更是网络暴力的一种典型表现。它通过将责任转嫁给受害者,来为施暴者开脱。这种逻辑不仅扭曲了事实,也助长了社会的不公。在罗大美的事件中,她的生活方式被拿来作为攻击她的武器,仿佛她的不幸是她自己“作”出来的。这种思维方式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施暴者心安理得,让受害者无处申冤。
反思与呼吁:重建尊重与同理心面对罗大美妹妹做美甲被批评、罗大美债务困境以及“受害者有罪论”的盛行,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与同理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无论是做美甲、炫富,还是出入舞厅,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应被尊重。我们无权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更无权以道德的名义进行审判。
其次,我们需要警惕“受害者有罪论”的蔓延。无论一个人如何生活,都不应成为他人伤害她的理由。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指责。

罗大美生前与妹妹合影
我们需要重建网络空间的秩序。网络不应成为暴力的温床,而应成为理性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应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罗大美妹妹做美甲被批评、罗大美债务困境以及“受害者有罪论”的盛行,不仅是个体的悲剧,也是社会的缩影。
每次有类似事件发生,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在受害者身上找道德漏洞,找性格瑕疵,找他们不完美的那一面,殊不知,你在批判受害者有罪的同时,更是在为行凶者找正当理由,你不废吹灰之力敲敲键盘和手机就能形成的言语暴力,更是给行凶者递刀,给受害者和家人带来源源不断更多的上海。
在这个充满偏见与暴力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尊重与同理心。
只有当我们学会理解他人、尊重差异,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知道罗大美事件不是个案,他在被害后依然被网暴,他的家人依然被批评,也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这一点小小的呼声就能改变。
但我依然希望罗大美的事件能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的狭隘与偏见,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请杜绝受害者有错论,充满偏见的语言如同雪花一般落下,你会发现,不完美的自己,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被网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