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重男轻女”,一直都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
对于男孩子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触,毕竟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父母的资源大都会向他们倾斜;
可女孩子就不同了,有些女孩子因为父母的这个观念,从小到大都没受到过优待,或者说从未被父母“爱过”,不仅如此,她们很有可能成了家之后,还得听从父母的“指示”,无条件地帮扶兄弟。
这也就导致了,只要提起“重男轻女”,大都是女人们在不满、反感,甚至愤恨。
虽然一直提倡为人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对子女一视同仁,但多子女家庭,真正能公正、公平,不偏颇的父母少之又少。
其实,绝对的公平谁都做不到,毕竟父母也是平凡人,对子女不可能没有一点“私心”。
为人父母,只要不厚此薄彼,对子女都能力所能及地给予爱和帮助,那么,作为子女,也不该一味地去强求“公平”。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是需要用心“维系”的:父母慈,子女就孝;子女懂感恩、知回报,父母也要知足、珍惜,不能索取无度,如此,亲子关系才会更加的和谐、融洽。
有时候,父母或者子女,在抱怨对方待自己不好时,不如多想一想,自己又做了什么?是否尽到了该尽的责任?
读者文文(化名)就因为一件事,对父母有了怨言。
她是这样说的:“总感觉自从我嫁了人之后,父母和我就变得越来越疏远,完全没有了以前未嫁在家时的那种亲密感,难道嫁出去的女儿,真的就是泼出去的水了吗?在婆家不管过成啥样,娘家都要置之不理吗?”
说起来,还是与文文的婆家有关。
今年的暑假,文文的小姑子把两个孩子带到了她家,说是孩子们互相有个伴儿,婆婆也能一起照看。
文文从心底是拒绝的,她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四岁,小儿子才六个多月,家里本来就不宽敞,而且孩子们还都是闹腾的年纪,这一个暑假下来,恐怕难有安静的时刻。
然而,婆婆和丈夫都听不进去,他们觉得孩子也没让文文照看,她没权利发言。
想到住的房子自己也拿了一半的首付,文文便据理力争,谁知,婆婆和丈夫联合起来,不但让她有本事就把房子卖了,而且还骂她不知好歹,帮她带孩子,她竟然还那么无情、没一点良心。
争执不下时,丈夫失手打了文文一巴掌,婆婆非但不劝和,反而站一旁火上浇油,称她不明事理,就是该打。
想着自己远嫁以来的种种委屈,再加上这次又被婆家人欺负,文文一气之下,一个人带着行李跑回了娘家,期待着父母可以给自己一些帮助。
她本以为把前因后果讲给父母听,父母就能为她讨点儿公道,哪怕是打电话质问一下婆家都是好的,未曾想,父母听后,不但毫不犹豫地拒绝帮她,而且还很平静地劝她,“你的家事,我们不能乱掺合!你就在娘家先冷静几天,你毕竟还有两个孩子,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过,再和我们说。”
看到父母的态度,文文很是心塞,她抱怨了一句:“要是弟弟有啥难处,你们肯定毫不犹豫地往前冲着帮着解决!凭啥对我就这样?难道因为我嫁了出去,就对我不管不问了?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凭啥要区别对待?”
听到她这样说,母亲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之后没好气儿地怼了一句:“凭啥?你不是说我们重男轻女吗?就是这个原因!满意了没?”
母亲的理直气壮,让文文更加不满,她想了想,索性把自己的委屈全部倒了出来:
“我结婚六年,不管被婆家人怎么刁难,只要给你们说,你们从来都不管,就只是嘴皮子功夫。人家别的女孩,嫁得远了、在婆家受到一丁点儿委屈,娘家人都是痛快地帮她出气!你们不就是认为我是女儿,是别家的人,没有你们儿子重要嘛,平时家里有啥好事,也都是想着儿子,既然如此,那以后老了、生病了就全指望宝贝儿子吧!”
或许,是没想到亲生女儿竟然会这样说自己,文文的母亲十分生气,她怒气冲冲,一个劲儿地叹气,待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次开了口: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你变成了这样,一直都是一副别人就该帮你,不帮你就是对不起你、苛待你的态度!
我现在就告诉你,为什么我和你父亲不愿再多管你:
一,婆家是你自己选的,男人也是你非要嫁的。当初,我和你父亲觉得你婆婆有些难相处,还没让你不要冲动、多想一想,你就又是和我们生气,又是威胁我们,一心非要远嫁,如今,你又抱怨什么呢?
二,你结婚,我们怕你在婆家被苛待,拿了10万和你婆家人一起付房子首付,8万8彩礼我们不但没要一分,又给了你8万作为陪嫁;
生完一胎,你说婆婆重男轻女,待你和女儿不好,让我过去帮你,我想到你一个人在外,确实不容易,就大老远跑了过去,待孩子四个多月时,你父亲腰疼做手术我才回了老家,后来,你二胎,又想让我帮你坐月子,因为那时你小侄子还没一岁,我走不开,所以没再答应你。这下好了,算是得罪你了,说我们光顾你弟不管你;
三,你结婚这六年,回娘家没超过四次,算上这一次刚好四次,钱呢,我们也从来没找你要过,除了第一年没孩子时,过年你主动给了我和你父亲各五百块钱,再也没给过我们钱,就连你父亲住两次院,你也只是打个电话,没拿过钱,没露过一次面,都是我和你弟轮流在医院。
也正是因为此,征地,补了15万,我和你父亲留了5万,其余10万全给了你弟,这是他一直陪在身边、忙前忙后应得的!
四,就因为没照顾你二胎月子、没给你钱,你就记恨上了我和你父亲,不愿回家不说,平时也很少打电话,你自己对我们都没有一个好的态度,我们凭什么要去多管你的事?
从小到大,我和你父亲对你、你弟一视同仁,没有虐待过你吧?吃的穿的用的,也没有亏待过你,比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强多了!你不懂感恩就算了,还一次次往我们心上插刀,用到我们时,我们就是娘家人;用不到我们了,或者没有落到好处,我们就是重男轻女!
实话讲,这样没良心的女儿,我真的不愿意去管!别总是抱怨别人,多想一想自己都做了什么!”
听到母亲的这番话,文文愣在了原地,她很想开口去辩解,但沉默了一会儿后,终是无言以对。
显而易见,这次聊天让文文和母亲闹得很不愉快。
但是,生气归生气,冷静下来之后,对于母亲的“控诉”,文文也进行了反思。
她似是忏悔地说了这样一番话:“不管婚后父母帮没帮我,但婚前我的确享有了和弟弟同等的爱,这份生养之恩我是得报答。可能,真的是我太偏激,自己的生活没有过好,光想着去依靠别人了。”
文文的经历让我挺有感触,在这里,我想说两个问题:
第一,女人,不要把自己过不好的原因归咎于父母的“重男轻女”。
不得不说,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女孩子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尤其是有兄弟的女孩子,她们可能从小到大都是和兄弟“区别对待”,甚至结婚嫁人,都会被娘家父母“压榨、剥削”。
和她们比起来,文文真的已经很幸福了:能被父母用心呵护着长大,结婚时有嫁妆、彩礼也没被克扣下来,更没有被父母“吸血”去帮扶弟弟,实话讲,她的父母,比很多口头上说爱女儿,但在钱方面对女儿一毛不拔的父母强太多了!
当然,在文文婚后,她的父母可能对她的确有些疏忽,或者说不如婚前那么亲切,但这不该成为她批判父母“重男轻女”的理由。
换言之,自从结婚以后,她自己对父母又尽了多少孝心呢?
不常回家、极少给父母钱,也没有其他实际的、有力的孝顺父母的行动,甚至就连父亲住院,她都没能露面,母亲至少还在她一胎难时帮了她,可父母有需要时,她又在哪里呢?
或许,你会说文文嫁得远、还有孩子、过得又不好,回一趟娘家太不方便。
是啊!文文有难处,那父母就得理解、就得帮忙,可父母有苦衷时,她怎么不去体谅呢?
作为子女,可以要求父母一视同仁,但赡养父母时也请尽同等的孝心,不能一点儿事都没帮父母做过,却总想让父母多关注自己一点、让父母多分一点钱。
一个女人,如果父母极度的“重男轻女”,那么,你就做好自己,力争不被父母洗脑、吸血;若是父母仅仅因为你结了婚,把重心放在了你的兄弟身上,那么,真没必要锱铢必较,至少,你得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
人这一生,终究需要“自渡”,过得好、过不好,都只和自己有关,怨不得别人,哪怕是父母,因为,谁都不亏欠你,你能过成什么样,只有你自己能成全。
把自己过不好的原因归咎于父母的人,要么是既懒又贪,要么就是太无能。
第二,父母对子女,怎么样才称得上“重男轻女”?
说到这里,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些父母会重男轻女?
以前,是女主内男主外,一个家庭要靠着男人的“劳力”挣钱,家里的男人多,发财的路子相对就宽一些,虽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男女都能一样挣钱,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却已根深蒂固,不是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一是,太多的人认为女孩子就是“泼出去的水”,嫁人后生的孩子跟着别人的姓,给谁生儿育女,自然就是谁家的人;二是,很多老一辈还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女儿虽好,但她毕竟是婆家的人,遇事不能时常“使唤”,而儿子是自己的,即便他要外出挣钱,但自己有需要时,也能随时指望得上。
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女儿会被人说成“绝户”,而儿子不但是“脸面”,是长精神的,而且还能传宗接代,让自己这一脉开枝散叶,尤其是父母百年后,儿子能主持大局、能摔盆(有些地方的习俗),但女儿往往不能。
这些虽然听起来觉得很封建,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除非是大城市的独生女,只要是子女多的家庭,女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都不能和兄弟“持平”。
有些父母,从小到大不给女儿好脸色,不让女儿读书,让女儿做苦力挣钱帮扶儿子,甚至女儿出嫁时要一些高额彩礼以给儿子们娶妻,以及不管女儿在婆家过得如何,只管搜刮女儿一味地去“贴补”儿子,这种做法,才是典型的“重男轻女”。
至于那些,从小到大,能对儿女一视同仁,只是,女儿结婚后,就把她当作了娘家的“客人”,既没有不断找女儿要钱,也没有容忍儿子“吸血”女儿,只是把家里的资源优先考虑到儿子们的父母,只能说对儿子们有些偏爱。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资产就那么多,儿女都无法顾及时,只能女儿少一些,儿子多一些。
可是,有些女人,仅仅因为婚后父母待自己与兄弟有些“差距”,就断定父母“重男轻女”,否定了父母之前所做的全部付出。
这样的做法真的太让人寒心。
作为子女,如果父母生养了你,一直供你进入到社会,那么,你就得回报父母的恩情,而不是和自己的兄弟比较,认为兄弟享有父母太多的偏爱,却没尽孝心,你就更不用去尽孝。
无论何时,做好自己的本分,尽该尽的孝心,至于你的兄弟,他有没有良心,即便你不说,父母也能心知肚明。
这才是为人子女,最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父母分配资源上,整天计较父母是否“偏心”。
最后,愿我们都能与自己和解,不过分夸大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也不刻意抹掉父母曾对我们付出的真心。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重男轻女”?你觉得哪些行为是“重男轻女”?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