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客机事故遇难者DNA已全部采集家属痛哭:只希望他们活着

小宛随心育儿 2024-12-31 13:43:26

当地时间12月29日,一架韩国济州航空的客机在位于韩国全罗南道的务安机场着陆时,偏离跑道后撞上机场围墙。除2人获救外,机上其余179人全部遇难,这是在韩国国内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空难事故。

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在主持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时宣布,从即日起至2025年1月4日为止,国家进入为期7天的哀悼期。

对于这些家属而言,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他们所经历的心理创伤将对其余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悲剧发生后,他们对亲人“只希望他们活着”的呼喊,揭示了人类在极端情况下的脆弱与无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幸存者及遇难者家属的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是多样的,这些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韧性、社交支持、文化背景等。本文将从悲痛心理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丧亲之痛的心理机制以及情感支持等方面,探讨在韩国客机事故中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应对策略。

一、悲痛心理学:失去亲人的心理冲击

悲痛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通常伴随着深深的伤感、无助、愤怒甚至否认。在此类航空事故中,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和灾难性的特征,遇难者家属的悲痛情绪往往被放大。心理学家认为,悲痛是对失去亲人的自然反应,且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过程。

1. 悲痛的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罗-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在其著作《论死亡与临终》中提出了著名的悲痛五阶段理论。这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对于家属而言,这些阶段并非严格线性地发生,而是可能反复循环,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情绪表现。

否认:事故发生初期,家属可能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消息,难以相信亲人真的已经离世。否认阶段的情感表现为“这一定是个误会”或“我需要等到更多证据”。愤怒:当悲痛的现实逐渐被接受,愤怒的情绪往往接踵而至。家属可能对事故的发生者或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愤怒,甚至责怪自己未能在事故发生前采取行动。讨价还价:家属有时会进入一种幻想的阶段,表现为“如果我当时做了什么,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想,如果能够改变某个细节,也许悲剧就能避免。抑郁:随着现实逐渐清晰,家属可能经历深度的抑郁情绪,感到极度的无助和孤独。此时,可能会有强烈的“人生没有意义”或“生活无法继续”的感受。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家属可能逐渐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事实,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悲伤,而是学会与痛苦和平共处,寻找新的生活意义。2. 情感反应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于悲痛的反应都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家属可能表现得相对冷静,处理悲伤的方式较为理性,而另一些则可能感情上极度激烈。个体的心理韧性、情感处理能力、社会支持网络等都会影响悲痛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灾难性事件对心理的长期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个体可能出现的长期心理问题。对于事故中的幸存者及遇难者的家属来说,他们可能会遭遇长期的情绪困扰、回忆反复复现、情绪麻木等症状。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的航空事故这种高压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件时,PTSD的风险尤为突出。

1. PTSD的表现

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

重现性回忆:家属可能会反复回想事故发生的细节,或者常常梦到亲人的失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回想起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情绪麻木:一些家属可能表现出情感上的麻木与冷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为迟钝。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会回避所有与事故相关的事物,包括新闻报道、目击者或者与事故有关的场景。为了减少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那些与事故相关的回忆或情境。警觉性增强:家属可能表现出高度的警觉性,对生活中的任何突发情况都会产生过度反应,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2. PTSD的影响

PTSD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还可能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长期的情绪困扰可能导致失眠、头痛、心脏问题等身体症状的出现。同时,PTSD会加剧家庭关系的紧张,部分家属可能会因此与他人产生隔阂,难以获得必要的情感支持。

三、丧亲之痛的心理机制:亲密关系的丧失与自我认同的重建

丧亲之痛不仅仅是失去一个生命,它还涉及到亲密关系的断裂。对许多人来说,亲人的离世意味着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缺失。这种缺失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当亲人对个体有着深刻的情感依赖时。

1. 亲密关系的断裂

当亲人离世,个体不仅失去了一个爱人的角色,甚至可能失去了一种身份感。例如,失去父母的子女,失去配偶的夫妻,都可能面临“我是谁”的身份危机。亲人所扮演的角色是社会和情感生活中的重要支撑,一旦失去,这种支撑会瞬间消失,给个体带来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 自我认同的重建

面对亲人丧失后的巨大空缺,个体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建自我认同。这一过程涉及到接受自己独立的身份,并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心理学研究发现,家属在经历丧亲之痛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情感调适期。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会与失落共存,建立新的生活目标。

四、情感支持与心理干预:走出阴影

在此类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遇难者家属往往需要社会和心理学专业的帮助。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是帮助家属走出阴影、恢复生活的重要途径。

1. 社会支持网络

家属的悲痛不仅仅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还与社会支持系统息息相关。在危机时刻,家属可能需要亲朋好友的陪伴与支持。社会支持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并帮助家属重建对生活的信心。社区、心理治疗师及社会工作者等可以为家属提供实际的帮助与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痛苦。

2. 专业心理干预

对于部分家属来说,专业的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创伤聚焦疗法(TF-CBT)能够帮助家属处理创伤经历、调节情绪反应,并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同时,团体治疗或互助小组也能够为家属提供一个情感表达与支持的平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并走出孤独。

五、结语

突如其来的客机事故,给遇难者家属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与痛苦。心理学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了悲痛、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丧亲之痛的心理机制,同时也提醒我们,情感支持与心理干预对于帮助家属渡过难关至关重要。希望未来,在面对这类灾难时,家属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逐步恢复内心的平衡与力量。

0 阅读:0

小宛随心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