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充分展现出党中央高瞻远瞩、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202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具体部署,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领会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政策背景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专章部署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202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部署,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党中央的战略引领下,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积极行动。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截至2024年底,首批有条件的自贸区(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措施已经全面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总体方案正在加快实施,形成了一批落地项目和示范案例。与此同时,商务部出台了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等扩大电信领域外资准入,不断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把握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深刻内涵
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深刻内涵,可以从目的、内容和目标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目的。《意见》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当前,全球价值链正在重塑,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传统国际经贸规则以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为目标,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本质上属于一种“边境开放”措施。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为导向,是一种“规则体系”的开放,即国内基本制度框架和管理体系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互衔接,重心转向产业政策、社会经济政策、环境政策、投资政策、监管框架等“边境后措施”。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我国重塑全球价值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要抓手。
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内容。《意见》要求,要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鼓励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展示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指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平台窗口功能,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营商环境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含金量更高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是指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自主权,开展差别化的创新探索,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试验,集中推出一批首创性、引领性和集成性改革举措。
《意见》要求,要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加强规则体系的前瞻性研究,积极在知识产权、环境、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开展试点试验,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产业政策有利、创新环境好的优势,围绕大宗商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形成制度化的创新成果。要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数据市场等的对外开放,以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抓手,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意见》要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面对发展新形势,自贸试验区应发挥试验田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与此同时,做好高水平开放的压力测试,提升应对风险的防控能力。
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义。《意见》指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益于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积极探索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中国方案”,推动开放模式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实现开放重心由“边境上”向“边境后”发展。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是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突破口,包括提升海关监管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解决“贸易的非效率”问题;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在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等热点领域进行探索试验;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探索金融服务、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电信、国际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二是稳步提升投资自由与投资保护水平。当前国际投资规则向投资自由化与投资保护相结合方向发展。国际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准入条件不断放宽,投资公平竞争待遇要求提高,保护环境、劳工标准、投资争端解决等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成为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安全审查机制等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在自贸试验区先行探索。
三是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与竞争中立、竞争力和供应链等,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要科学论证、大胆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意义重大。国有企业和竞争中立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难以绕开的问题。供应链问题包括标准的一致性、推进贸易的基础设施(港口、道路等)、原产地规则简化、高效通关措施等。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上述领域进行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四是积极推动践行普惠包容的发展议题。发展议题在美西方主导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被严重削弱,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应以发展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强调践行普惠包容的发展理念,聚焦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议题开展制度创新。
《银行家》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