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句空灵绝美诗词,禅意十足,可谓是人生止痛膏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19 03:42:24

浓于歌舞美色导致虚弱怯懦;

浓于财物利益导致贪心饕餮;

浓于功名勋业导致造作;

浓于声名荣誉导致矫情激愤。

这里有一味解药,那就是“淡”

真正的高人应该能白“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身居高位,声名远扬的人,积极进取是必须的,暂时放弃也是可以的;

物质利益是人生合理的追求,但精神自由是更高的人生境界。

不信,你尝试一下与清风明月、山水流云为伴,以布衣蔬食、桃李粱稻为乐,出则耕耘于田园之中,归则享受天伦之乐。

安步当车,恬淡平静,逃出名缰利锁,回归自然状态,“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

01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笔墨间自有天地,泼墨挥毫时心游太虚,逍遥之乐并非俗世可企及。正如庄子所言“至乐无乐”,于喧嚣中觅得一方澄明,便是人间大自在。

02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浮名如云聚云散无个定处,不如吃好睡好实实在在。摩诘此悟,可比阮籍“胸中块垒,须酒浇之”之放达,更显陶潜“挥杯劝孤影”之孤傲,世事纷纭,不若一碗烟火暖人肠。

03

拂衣便欲沧海去,但许明月随吾身。

——宋·严羽《寄赠张南卿兼答文篇之贶时南卿在鄱阳》

挥袖绝尘,纵然沧海横流何所惧?惟愿明月为伴,照我孤舟。此心若李太白“直挂云帆济沧海”之豪,又似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淡。

04

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明·王守仁《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

桃花自开自落,从不过问红尘俗事;红尘中的人还在踌躇不前,徒惹桃花嗤笑。不如效陶渊明“归去来兮”,将浮名换作山间一壶春?

05

活计安闲,日日风月为真宰,心无挂。

——元·刘志渊《万年春·活计安闲》

身无事累,风月主浮生。心如空潭,无波无痕,心无挂虑。也是陶潜笔下“云无心以出岫”,闲来对酒,醉便成眠,此即真神仙境界。

06

月下风前,逍遥自在,兴则高歌困则眠。

——元·冯尊师《沁园春》

月为知己,风作良朋,醒时长啸,醉倒花间。这般快意,堪比刘伶荷锸随行,生死皆付笑谈中。

07

轻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

——宋·晁冲之《夜坐》

纵身江湖,以快意为舟,五湖烟波皆入怀。范蠡泛舟,张翰莼鲈,千古风流不过一“快”字,此身何必系浮名?

08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宋·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暖日熏人,花香沁骨,午梦沉酣如饮烈酒。此慵懒之趣,似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之婉约,又如秦观“醉乡广大人间小”之迷离,春光醉人,何不好好尽情享受一番?

09

半篙春水一蓑烟,抱月怀中枕斗眠。

——宋·黄春伯《绝句》

春水半篙,烟蓑轻笼,揽月入怀,以星斗为枕。此境非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所能尽,更添几分谪仙醉卧云端的疏狂。

10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秋水之约》

素月如璧,摩挲间光阴流转;俯仰一瞬,沧海几度桑田。太白曾问“青天有月来几时”,稼轩此句,便是最好的回答,千年不过弹指之间啊。

11

多酌我,岁华好处,浩意无穷。

——宋·向子諲《八声甘州》

且尽樽前酒,莫负好时节。岁华如李清照“不如随分尊前醉”之慨,浩意似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旷达。

12

何劳远去觅天堂,任运安闲,处处是仙乡。

——元·尹志平《悟南柯》

心安即净土,何必远求蓬莱?春水煎茶,夏荫听蝉,秋篱采菊,冬炉煨芋,寻常烟火中,自有羽化登仙之趣。

13

何当听夜雪,暖酒夜炉红。

——宋·张耒《索莫》

夜雪敲窗,围炉煨酒,红泥小火映眉间。此情此景,不自觉又想起白乐天“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邀,暖意直达千年。

14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宋·周邦彦《蝶恋花·鱼尾霞生明远树》

蓬山路上偶相逢,回看人间风月都是尘埃。这一笑与风月无关,实乃是勘破红尘后的通透,一如吕洞宾“一粒粟中藏世界”的玄机。

15

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

——清·郑燮《自题联》

扫云为径,寻幽鸟踪迹;锄月作田,种玉骨梅花。板桥先生以竹为友,以梅为妻,此间清趣,胜却金马玉堂千万。

16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孤亭独倚,清风盈袖,明月满怀。天地为席,万物皆友,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山花,松竹,虫鸟都是好兄弟,何须更觅知音?

17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唐·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借东山一片月,赊清泉几缕光,长歌达旦送故人。太白豪情,纵使千金散尽,亦要“会须一饮三百杯”,况月色本无价?

18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扁舟一叶,藕花深处醉眠,荷香浸梦,水波摇星。宗子笔下西湖,非俗客喧闹之景,唯留“痴人”与山水共清欢。

19

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

——唐·储光羲《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春山向晚,新绿染襟;心似空潭,微波不兴。此境合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禅意,物我两忘,浑融天成。

20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月泻清辉,星河倒影,天地通透如琉璃。于湖上,人亦化作一片冰心,似那王子猷雪夜访戴,想朋友了,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人生就该这样啊,不为表现给谁看,而为尽自己的本意。

21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南斋高卧,帷帘轻卷,新月如钩初挂。少伯此境,似谢灵运“山水含清晖”之澄明,又如张若虚“皎皎空中孤月轮”之浩渺,清辉满室,心随月游。

22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心中无挂碍,四时皆是人间盛景。春看莺飞草长,夏听骤雨荷声,秋赏孤鹜落霞,冬钓寒江白雪,好时节不在景,而在方寸澄明间。

23

老身今自由,心无疚,随意度春秋。

——明·李昌祺《金字经.其四.喜舍弟昌明至》

老来无拘无束,心中澄澈无疚,春秋岁月皆随性而过。此境似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解脱,又如白乐天“身心安处为吾土”之豁达,一身轻快,万虑皆空。

24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唐·高适《塞上闻笛》

笛声如落梅,随风散入边关冷月。戍楼听曲,不问梅花几叠,唯见关山苍茫。此情可比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之孤寂,亦含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之苍凉,塞上风物,尽是征人泪。

25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谢枋得《武夷山中》

雨洗空山,天地归于岑寂;梅魂傲世,几世方修得此孤高?像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清绝,又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之坚韧,梅与人,皆在寂寥中自成境界。

26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唐·白居易《白云泉》

白云舒卷本无心,泉水潺湲自悠闲。乐天笔下,云水一如陶潜“云无心以出岫”之淡泊,更类王维“行到水穷处”之禅意,天地大美,尽在无心二字。

27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

醉眼朦胧,星河倒映湖中,清梦载舟,恍若游仙。此境可比东坡“我欲醉眠芳草”之恣意,亦似太白“醉起步溪月”之飘逸,虚实之间,尘世已远离了。

28

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

——宋·王安石《望江南·皈依颂》

六根清净,心如明月照彻琉璃世界。荆公此愿,暗合了佛家“明心见性”之谛,又如张孝祥“表里俱澄澈”之通透,一念澄明,万籁俱寂。

29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唐·施肩吾《访松岭徐炼师》

在这松荫掩卷里读书;《南华》读罢,不知身在人间。此间闲趣,可比李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逸致,更添几分老聃“大道至简”的玄思。

30

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宋·丘处机《莫愁诗》

衣食足矣,何须营营?人生如蜉蝣,朝生暮死。此悟近于苏轼“寄蜉蝣于天地”之慨,亦含庄子“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之达观,淡看生死,方得自在。

31

寒窗对酒听雨雪,夏管哀茶卧风月。

——宋·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

冬夜听雪佐酒,夏昼卧席品茶。山谷此趣,似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闲适,又如陆羽“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之清雅,四时风月,皆成诗料。

32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鹿青崖,名山在望,太白胸中丘壑,尽化逍遥游。此志可比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之痴,更显谪仙“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傲,天地为逆旅,我自翩然。

33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宋·欧阳修《晚泊岳阳》

江月弄影,渔歌袅袅,归舟划破一川星辉,人也明心见性。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清冷,王勃“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悠远,夜色如水,人在画中。

34

满炉药熟分仙尽,几局棋终看海干。

——唐·贯休《赠轩辕先生》

丹炉火暖,仙药初成;棋局终了,沧海已枯。贯休笔下,道意与禅机交织,似吕洞宾“一粒丹砂点汞铅”之玄妙,又如王质“观棋烂柯”之恍然,时空在此坍缩成永恒。

35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明·唐寅《把酒对月歌》

茅屋隐于姑苏烟水,万树梅花浸月华。六如居士此境,可比林逋“梅妻鹤子”之孤高,更添张岱“湖心亭看雪”之痴绝,清寒之中,傲骨铮然。

36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宋·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星河倾泻,独卧观之,此夜清光属我一人。此孤寂之美,近于苏轼“起舞弄清影”之旷达,又如李商隐“星沉海底当窗见”之幽邃,天地大美,原来也可以不必与人同赏。

37

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

——唐·岑参《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身似流云无定形,心如溪水澈底清。嘉州此句,多少有庄子“虚室生白”之境,又如寒山子“吾心似秋月”之明净,达到了物我两忘,方入化境。

38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

万籁俱寂,虫声消隐;山月破云,清光入户。昌黎笔下夜境,可比王维“人闲桂花落”之空灵,又比孟浩然“松月生夜凉”之幽寂,喧闹洗尽,自然见本真。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3 阅读:63
猜你喜欢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