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抵达华沙后,专程赶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德国总理向犹太人献花圈本就是一条劲爆新闻,各路记者也早早赶到了现场,然而更加劲爆的是,这位50多岁的国家领导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跪到了石阶上
两国随行人员和大批记者的见证下,勃兰特用这次下跪完成了对犹太人的忏悔。时至今日,“华沙之跪”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所谓的忏悔,其实都是政治利益下的,作秀而已
其他的受害者事实上,犹太人并非纳粹的唯一受害者,甚至不是最惨的那个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全世界的噩梦由此开始。在无数个遭受过纳粹迫害的民族中,犹太人是第一个被盯上的目标
从1933年让纳粹冲锋队在犹太人的铺面门口驱赶顾客到1935年通过《纽伦堡法律》,纳粹政权的反犹政策步步深入。经过经济、政治方方面面的打压,犹太人在德国经营的5万家企业到1938年仅剩9000家。
随着德军在欧洲攻城掠地,纳粹政权的反犹暴行蔓延到了整个欧洲。整个二战期间被纳粹迫害至死的犹太人多达600万,他们的悲惨遭遇是二战各盟国能够同心协力反抗法西斯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犹太人并非纳粹德国铁蹄下死亡最多的民族
1941年9月28日,在基辅市中心烧了四天四夜的大火得以熄灭,基辅战役以德军胜利告终。在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役中,苏联投入了上百个师,其中伤亡近20万人,另有66.5万人就地成为战俘。
一次性俘虏60多万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然而这60多万人成为战俘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后都没有与他们有关的消息
事实上不只是基辅战役中被俘的这几十万苏军,到1942年冬天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官兵数量已经达到了350万人,整个二战期间被俘苏军数量不下500万,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此音讯全无
直到纽伦堡审判期间,苏联才理清了这几百万人的大致下落。他们当中的军官和党员,以及有犹太血统的士兵基本都被直接枪决,剩下的被拉去后方当了苦力。
德国大魔头戈林在与墨索里尼女婿齐亚诺交谈时是这样说的:“要把他们送往内地根本不需要用武装警卫看押
只要在俘虏队伍前面安置一个散发饭菜香味的厨房,他们就会像饥肠辘辘的野兽一样闻着味跟上来。
这些被俘苏军没吃没穿,缺医少药,每天还要从事大量重体力劳动,没多少人能够活着走出牢笼。盟军打进德国以后解救出来的苏军战俘只有一百多万
能够确认冻死、饿死、累死的有二百万,再刨去逃跑、叛变的,仍有一百多万人下落成迷
入侵苏联后不久,希特勒就在德占区实施后世称为“饥饿计划”的政策,为德国本土搜刮食物的同时有意识地把苏联平民饿死,使苏联的人口规模限制在3000万上下,以便纳粹政权在这里建立有效统治
二战期间整个苏联人口减少了2200万至2800万人,在所有受波及国家中位列第一,而在同样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国家中,同样有大量军人、平民死于德国之手
希姆莱在1942年一手制定的《东部总体计划》为斯拉夫民族各分支定下了明确的种族灭绝指标,其中波兰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捷克族的种族灭绝比例分别是85%、75%、65%和50%。至于到底屠戮了多少人,已经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了
选择性忏悔在二战结束后,德国人确实“部分”认清了他们的罪行
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的惊天一跪
被认为是战后德国向犹太人诚心忏悔的代表,但事实上这还仅仅是发生在西德和以色列关系相对冷淡时期发生的事情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独立建国,而联邦德国的成立则要等到一年以后。两国之间的接触始于西德民间的“对以色列和平运动”
在民间舆论的推动下,时任西德总理阿登纳宣布“以德国人民的名义认罪,对犹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补偿……联邦政府准备好了同犹太人、以色列政府就物质赔偿来商讨解决方案”
当时8成以上的以色列人反对与德国人接触,为了阻止两国政府展开谈判,以色列议会大厦外的游行示威活动甚至演变成了暴力冲突,直到以色列军队下场才勉强控制住了局面。
然而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实在太缺钱了,以色列政府还是在1952年6月秘密派出了谈判代表,双方在3个月后达成的《卢森堡协议》规定联邦德国需向以色列政府赔偿30亿马克、向以色列“索赔委员会”赔偿4.5亿马克,同时在国内立法推动个人和企业层面的赔偿。
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赔款,以色列人渐渐不再对西德横眉冷对,接下来西德政府又开始在军事层面扶持以色列政府。
在1960年两国元首会晤前后,潜艇、导弹、战斗机、主战坦克等进攻型武器都被秘密送到了以色列
出于对战争的回避,西德对其他国家的援助鲜少涉及军事领域,即使偶有军事援助也大多局限于提供训练和场地建设等软性援助,唯独对以色列是个例外,不但有求必应,还都是无偿援助。
从1953年到1965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总额为2.147亿美元,而西德对以色列的援助总额却达到了17.2亿美元,是美国的8倍以上。
即便是60年代两国关系降温后,西德依旧每年向以色列提供1.4亿至1.6亿马克的低息贷款,金额、利息和期限都比对其他国家开出的条件要优厚得多。
两德合并后的1992年,德国又与犹太人团体签订了“2号赔偿协议”,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份协议的赔偿对象不断扩大
连二战时尚未出生的犹太人也被列为受害者,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向德国政府申请一笔可观的赔偿金
可相比之下,西德对东欧国家就要冷淡得多
按照波茨坦会议中的约定,由于苏联付出的代价太大,德国被占领后苏联除了可以搬走苏占区的工厂作为赔偿,还可以拿走美国、英国占领区内四分之一的工厂设备。
由于在冷战中分属两大阵营,苏联从美英法占领区获取赔偿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实现,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也不在西德政府的赔款名单上。
即便同为赔偿对象,其他国家与以色列的待遇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除了以色列,1964年以前还有11个国家等待西德赔偿
然而1964年支付给以色列政府的30亿马克全部到账时,其他11国一共才拿到了8.76亿马克,以色列从德国获得的那些政治偏袒更是别国想都不敢想的。
直到两德统一前后,德国曾两次宣布赔偿已经结束,然而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全部国家的认可,直到近几年波兰和希腊等国还时不时地向德国政府索赔,都被德国政府一句“赔款已经结束”搪塞了过去。
骑虎难下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中,冷战时的西德和冷战后的德国忏悔态度良好,对待赔款毫不含糊,可实际情况是德国对不同的国家态度也不尽相同,这其实是德国人的政治手段罢了。
阿登纳在时候解释自己的对以政策时就曾直言,无条件支持以色列“一方面是于对以色列在道德义务上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
阿登纳上台之初的西德处于一种极度尴尬的境地,美国和英国把西德拉进了西方阵营的各个经济、政治、军事组织,但所有国家都对西德怀有戒心,给这个国家单独制定了严苛的的条件。
这样的局面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西德将永远游离于西方社会的边缘。恰好此时各国都在支持以色列,这对西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正因如此,人们才能看到西德千方百计地赔偿以色列,乃至向以色列提供过分的支持。至于那些不在同一阵营的斯拉夫国家,西德才没有兴趣理会
“赔款外交”为西德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打开了局面,却也把西德架在钢丝上。1966年西德与以色列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恰好一年后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一次西德没有再找到向阿拉伯国家暗中示好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十几个国家与西德断交、转投东德。
西德为改善国际形象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在那一刻换来的却是鸡飞蛋打。西德与以色列之间之所以会有六七十年代的冷淡期
正是因为这段猪八戒照镜子的往事。但这两个国家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再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长期偏袒以色列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其他国家的赔偿直到今天都不能彻底翻篇
对以色列的赔偿德国人不敢停,对其他国家的赔偿全是糊涂账。而如今的德国为了维持自己的“忏悔人设”,又不得不继续增加对以色列的援助
德国的所有忏悔行动,实际上都是为了融入美国主导体系的政治行为,可是在美国自身都出现危机的当下,德国越是援助以色列,自身的虚伪与援助带来的负担,就越会危及德国自身
德国人会在何时放弃虚伪的人设?或许在中东冲突进入下一阶段时,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参考资料
宋敏桥.试论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
徐丽.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外籍劳工研究
曹亚斌.纳粹德国的犹太政策探究
李婧琦.联邦德国与以色列关系研究
继续继续
你的小地图是用来遮太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