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根据国家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次强调了2025年退休基本养老金将会继续适当提高。实际上,按照人社部公布的信息,2025年会提高各项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比如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再次提高20元,达到143元/月。各地的丧葬费抚恤金标准会根据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提高。病残津贴待遇落地,有关待遇也会根据养老金的调整而提高。

近年来,全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都是先由人社部、财政部确定养老金调整的总体水平。具体增长多少钱一般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再加上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能力综合确定的。

①社平工资的增长,这是考虑到养老金计算待遇的公平性。毕竟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计算都是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根据国家已经公布的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率来看,增长了5.8%,比2023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
②物价的增长,是为了保障养老金的购买能力。毕竟退休以后的养老金是老人们的最主要收入,养老金增长要跑赢物价,才能够保障好老人们的生活。2023和2024年的物价增长率都是0.2%,2025年的物价控制目标是在2%以内。
③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能力,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长远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净增加552万人,达到了14196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超过6.3万亿元。
不过,由于2025年实施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当年的离退休人员数量压力会得到减轻。目前来看,延迟退休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单位好几个今年退休的人员选择了晚退休。另外,今年还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会加大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
按照以上各个因素来,养老金的增长率大概率在3%上下浮动。

国家对于养老金的调整只是明确全国调整水平,个人养老金调整方式是要求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但具体如何操作?主要还是依据各省份制定的养老金调整方案。
各省份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要以全国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高限确定该省份调整水平。也就是说全国养老金调整3%,各省份人均养老金水平增长不得超过3%。各省份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制定,一般都是按照前几年固有的调整方式来确定,只不过调整一下各部分标准或占比。
今年国家明确要求将会更多地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一般来说,定额调整部分、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体现的是公平原则,尽管增加的钱数都一样,但是中低养老金人群增加的比例会更高,估计2025年这两部分增长占比会更高。
下面是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预计和今年的调整方案差不太多,大概率会在今年6月底前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