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有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致”榜单,福布斯算是商业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这几天比较热闹的话题是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刚好看到福布斯2024中国最佳CEO榜单,很有感触,我们的民营企业正逐渐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并再次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排除了杂音。
但看榜单,如果只是单纯关注排名先后,那就如同买椟还珠,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中的共性与特性,时代的趋势,周期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和个人的启示,以及探寻这些关注点背后的动机和本质。

透过对榜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60后依然是中流砥柱(占比60%),但80后的新锐力量已经开始重塑游戏规则;新能源和半导体占据了榜单三分之一的位置,而十年前这一位置则属于房地产和互联网巨头。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国家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经济工作会议将“新质生产力”定义为2024年的关键词之际,这份榜单就不是一份荣誉榜那么简单了,更像是一张动态路线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如何与市场选择共同作用于商业版图的重构。通过观察这些CEO及其企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希望找到那些能够引领社会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并给予个人启示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
因此,通过50位CEO的人生切片,我们拼凑出三个时代命题:
技术狂人们如何突破“卡脖子”封锁?
少壮派怎样在红海中撕开新蓝海?
当“国运即商运”成为共识,穿越周期的密码是否已改写?
一、优秀CEO的“共性密码”有人以技术为剑,有人以模式为盾,但真正的顶尖高手,从这个榜单来看,有三个特点。
1、踩准时代脉搏的“人精”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能飞多久,得看是不是真“人精”。榜单上的CEO们或多或少都踩中了三大风口: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国产替代(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消费升级(泡泡玛特、名创优品)。
曾毓群搞电池时,电动车还被大家嘲讽是“玩具车”;王传福押注混动技术时,德日车企还在冷笑。如今?宁德时代市值超万亿,比亚迪销量吊打特斯拉。那只能说,时代从不吝啬红利,但入场券只发给敢在无人区插旗的赌徒。
所以,2025年的企业家注定要读懂两份"天书":一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里藏着的产业密码,一份是全球供应链重构图里埋着的危机先兆。宁德时代曾毓群在2018年押注三元锂电池时,恰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至暗时刻;中微尹志尧带领团队突破7nm刻蚀机封锁那年,正值《瓦森纳协定》升级的凛冬。这些穿越周期的决策背后,是对"国运即商运"的预见。
如果说上一代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学会"看天气",那么现在的新生力量已在全球化惊涛中练就了"造气候"的本事。
2、要么“卷死同行”,要么“创造需求”
拼多多双CEO陈磊、赵佳臻,一个搞技术一个管运营,把“砍一刀”玩成社交裂变教科书;泡泡玛特王宁用“盲盒经济学”让年轻人掏空钱包还喊“真香”。
前者在电商红海里卷出“9块9包邮”的极致效率,后者干脆造出潮玩经济的蓝海市场——2024年1-9月,泡泡玛特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20%-125%,尤其港澳台及海外的营收,暴增超440%,格外惊艳。这就证明,“中国玩法”正在改写全球消费规则。
今年2月份,多家销售平台显示,泡泡玛特与《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名系列的手办盲盒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已经售罄。年初推出珠宝品牌,699元的Molly戒指、2699元的SKULLPANDA项链......这家明星公司不断试图证明,“情绪价值”的含金量还在上行。
所以,总结下来,这届CEO的杀手锏就两条:在红海里卷出新高度,或直接造一片蓝海。
3、守正之志:老匠人的"技术苦旅"
80岁的尹志尧还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和美国人掰手腕,70岁的董明珠高喊“格力手机不比苹果差”。这帮“老船长”的秘诀就四个字:死磕技术。尹志尧从中芯国际到中微公司,20年专攻刻蚀机,硬生生打破美国垄断;董明珠把空调压缩机技术磨到世界第一。在硬科技领域,经验是护城河,偏执是竞争力。

所以,当这些个性鲜明的商业叙事汇聚成流,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企业的成长轨迹,早已跳脱出简单的“模仿-超越”剧本,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二、从“洋买办”到“技术狂”,中国商业叙事变了如果把时光倒回1994年首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我们会看见完全不同的风景:地产大亨与贸易巨子占据半壁江山,"技术"二字还没进入商业词典。但现在榜单上半导体、新能源掌舵者占比超1/3,这个数字变化暗合着国家命运的转折——当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突破30%,我们商业文明的底层逻辑就开始发生基因突变了。
30年前,中国CEO的终极梦想是“代理国际品牌”;20年前,是“山寨+低价”;如今,榜单上的名字清一色贴着“自主研发”“全球化”标签。
宁德时代横扫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传音控股靠“非洲手机之王”闷声发财,小米从“性价比屠夫”转型“黑科技代言人”。雷军直播带货小米SU7,24小时斩获8.8万辆订单,用200亿GMV重新定义营销边界。

中国企业家终于从“跟随者”变成“定义者”。这种蜕变,在榜单上的名字里清晰可辨。
还有,榜单中半导体、新能源领域CEO占比达35%,而消费电子企业掌舵者平均年龄较五年前下降7.2岁。这组数字暗示着两个真相:硬科技成为新竞技场,年轻化与专业化正在重构商业权力结构。此处,我们还没把杭州六小龙算上。
所以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押韵:80年代乡镇企业老板靠胆大,90年代外企高管靠洋气,00年代互联网新贵靠烧钱,如今这一代CEO的底气是硬核技术+本土化创新。
三、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的“对赌协议”1、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也得会“抄近道”
雷军说“创业要顺势而为”,但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辨认“势”的踪迹?这份榜单给出了参考答案: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催生王传福、张正萍;
美国芯片制裁逼出中微尹志尧、北方华创陶海虹;
Z世代为“情绪价值”买单,成就泡泡玛特王宁。
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但马云也得先活在那个时代。
2、运气是努力的“加速器”
拼多多能崛起,除了社交裂变,更因淘宝京东“五环内内卷”留出下沉市场缺口;石头科技昌敬的故事尤为典型:借小米生态链起家,又在巅峰期果断“去小米化”,最终凭借扫地机器人拿下全球15%市场份额。这印证了商业世界的新法则——抓住风口是本事,及时跳船才是智慧。
风口常有,但能抓住风口还及时跳船的,才是真本事。
这些个体的突围,最终汇聚成中国商业精神的集体进化。这种进化,远比榜单排名更值得铭记。
四、中国商业精神的“三重进化”从生存焦虑到价值自觉,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图谱正在发生深层嬗变。
从“活下去”到“捅破天”:80年代企业家为生存挣扎,今天榜单上的CEO们讨论的是“如何用中国技术定义全球标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挑战特斯拉4680,华为5G专利数全球登顶,中微刻蚀机打破ASML垄断,这些技术突破,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谈判桌上的硬通货 ——中国商业叙事从“求温饱”升级为“争口气”。
从“商人”到“士大夫”:雷军捐百亿造芯片,王传福喊“中国车要换道超车”,董明珠赌上名誉造手机。这代人开始追求“商业外”的历史站位——赚钱只是起点,改变世界才是终点。
从“孤胆英雄”到“群体觉醒”:过去我们崇拜张瑞敏、柳传志等传奇个体,如今榜单上50个名字背后是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的全产业链突围。当小米、宁德时代、中微公司形成技术协同网络,中国商业终于告别单兵作战,进入军团作战时代。
一个人单打独斗叫传奇,一群人集体登顶叫时代。
四、普通人如何“偷师”顶级CEO?成功的背后往往离不开个人努力与时代机遇的完美结合。正如石头科技昌敬的经历所示,抓住风口固然重要,但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样关键。
1. 选赛道比努力重要:去新能源车间拧螺丝,可能比在教培行业当总监更有未来。
2. 长期主义是最大的捷径:尹志尧80岁还在搞芯片,你的35岁焦虑算什么?
3. 要么极致内卷,要么重新定义规则:在红海里做到120分,或直接发明一个新游戏。
4. 爱国生意≠道德绑架:把技术做到世界第一,就是最好的爱国。
结语:浪尖上的中国答案这份榜单,写满的不仅是CEO的名字,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底色——从“衬衫换飞机”到“电池换石油”,从“代工贴牌”到“硬核创新”。
这份榜单最动人的细节,藏在两个数字里:80岁的尹志尧与35岁的张正萍,恰好相差45岁——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完整年轮。一代人用技术苦旅打破封锁,另一代人用模式创新定义未来,他们共同写就的商业史诗,正在回答一个终极命题:当时代的巨轮碾过,有人被浪潮吞没,有人却把浪花铸成王冠。
商业的本质,终究是“在确定性中寻找可能性,在不确定性中坚守确定性”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