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5天,中央和港府同时行动,李嘉诚不听劝阻,已无法脱身

凭栏望史 2025-03-28 17:38:25

文| 凭栏望史

编辑| 凭栏望史

前言

距离贝莱德财团高层董事会召开,只剩下5天时间了,这场国际港口交易将何去何从,谜底很快就会揭晓。

如果这5天里,李嘉诚后悔了,还来得及吗?不卖给美国他将会面临什么?

港口买卖事件

李嘉诚卖港口这件事,大家已经讨论很多天,大部分人都是抵制这笔交易的,因为港口一旦经营权易主,美国很可能会利用手中资源,对中国海上贸易进行打击。

贸易无国界,商人有祖国,国际投资贸易交往中,时刻应有家国情怀。

人人都在等待李嘉诚的一个态度,希望他能及时撤回合作,不要成为美国恶意打压中国的帮凶。

可李嘉诚却始终不表态,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想要一条道走到黑。

众人都知道,港口买卖完成之后,将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和阻力,李嘉诚这个运筹帷幄,驰骋商场一辈子的人,又怎么会不明白其中利于害?

政治嗅觉敏感的他,对可能面临的后果大概早就了然于胸,包括他现在处于的舆论风波,被大众谴责,被有关部门质疑,李嘉诚老谋深算,对这种局面早有预料。

昨天,商务部发言人一针见血指出,李嘉诚“在商不言商”,如果真的是利益最大化,那卖港口就应该采取拍卖制,价高者得,这才是最符合商业利益的。

长和集团则恰恰相反,李嘉诚在没有比较挑选之下,就选择了美国财团,与“在商言商”相悖。

更有资料表明,长和跟贝莱德签署了排他协议,收购过程中,不接受第三方企业参与,也就是说,其他企业想插手都不行。

如果不签署排他协议,那港口竞争者还有可能性,大陆如果有企业愿意收购,这桩交易就会存在变动和不确定性。

但现在说这些已经有点迟了,协议已经签署,这就代表长和集团不再考虑除了贝莱德之外的任何买家。

李嘉诚为何只认定贝莱德财团?如果接下来5天,李嘉诚悔悟了,一切是否还来得及?

交易变数

排他协议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降低交易发生变数,在大众看来,是李嘉诚担心生变,还是美国财团更担心生变?

43个港口,不管交给谁来运营,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长和集团发财报数据,企图证明港口业务是“拖后腿”业务,是公司五大板块业务中盈利最差的。

有一点需要提醒,盈利排第五,说到底还是盈利的,不是赔钱项目,美国财团又不傻,在美国资本家眼中,有利可图才会蜂拥而上。

港口如果真赔钱,那美国只买走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即可,为何还要一口气,把海外43个港口全部包圆?

长和集团赚多赚少都是赚,真心要卖,也不会是贝莱德一个卖家要买,只有另一种可能,是贝莱德急于收购,还不想计划生变,这才跟长和集团签署排他协议。

外交部昨日也发表看法,发言人郭嘉昆的立场值得考究,他没有像《大公报》对李嘉诚对长和集团表态,而是站在维护者的角度进行反击。

郭嘉昆说:“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

这句话恰好证明,这桩国际交易背后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

外交部立场明确,坚决抵制某国的资本霸凌,换一种角度来说,李嘉诚卖不卖不是重点,重点是美国财团要买。

根据港媒报道,在港府意外得知港口交易的第一时间,港府已经插手,与长和集团取得联系。

其中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港府的态度我们很清楚,就是要搞清楚,交易背后长和集团是不是遭遇了霸凌,这笔交易是否合乎法律。

如果能有证据说明交易是被迫的,那港府就有权利进行阻止,这笔交易可能就泡汤了。

距离贝莱德高层会议越来越近,留给我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李嘉诚的态度很重要。

紧要关头

群众中对李嘉诚这样的企业家,一直存在一种期望,那就是要心怀国家。

昨日,港澳办再一次转发《大公报》文章,说中国人要挺起胸膛面对挑衅。

这话明摆着就是写给李嘉诚看的,我们心知肚明,相对于最初的批判,这次更像是给予鼓励和勇气。

说不定现在李嘉诚心里也是十分焦灼,有一黑一白两个小人儿在打架,一个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卖吧,另一个则说三思而后行慎重。

4月2日,贝莱德集团将会召开董事会,对港口交易进行表决,会议通过后,双方将会在15天内完成交易。

距离下个月2号仅剩5天时间,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变化,李嘉诚的立场和态度最为关键,李嘉诚不回答,不喊停,不表态,很是让人生气着急。

如果他铁了心的,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站在同胞利益的对立面,可想而知,已经对中国商船加征停泊费的美国,接下来在海上贸易领域,会拥有更多对付中国的筹码。

但如果他更愿意相信国家,信任港府,那就还有改变局面的余地,如果他及时悔悟,这一切或许还都来得及。

参考信源

0 阅读:2

凭栏望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