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客户结构:要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6-21 14:23:33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有一句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但后来,巴菲特谈到这句话的时候,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更认同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中的建议,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

各位,两句看上去截然相反的话,都出自于名家大师,你觉得谁的话更有道理?

其实,我们讲,不管是思维还是模型理论,都不要只理解它的表面含义,他们说的话并不矛盾,也没什么冲突,特别是在企业的经营中,把理论活用于实际场景更为重要。

02

在前不久,单仁牛商一家化工企业的学员找到我咨询。

他们家主要是生产PC改性助剂,也叫做性能添加剂,用来改善或者改变涂料的性能,类似强度、韧性、耐滑性、附着力等等。

比如对塑料有强度要求,就要在成型加工前,给基材里添加相应的添加剂,就像我们做菜会放一些葱姜蒜这些调味料一样。

所以,大家有这个概念之后,其实就能理解我们学员遇到的一些问题。

他们之前一直是在代理海外进口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把行业下游的上市公司、大客户装进了客户池里。

但现在一方面是因为代理给的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产能一再降低,所以,他们现在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加进去推给客户。

但是,就像我们前面介绍的一样,改性助剂相当于一味调味料,虽然必不可少,但用在材料里的添加量并不是很高。

对他们来说,这些上市公司确实是他们重要的大客户,但是对这些公司来说,他们只是一个小供应商而已。

所以,他们有点苦恼接下来营销的侧重点应该在哪里?

这其实就讲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要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03

我们这家学员企业提到了一点,多年经营下来,下游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进入到了他们的流量池当中,知道他们。

这就相当于说,我已经把大鸡蛋放在我的篮子里,但是,这个篮子有没有看好呢?

我给学员提了几个建议。

首先,我们先对自己的流量池有一个定义,它是不是真的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多少流量进来?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项目,或者是偏服务型的项目,往往是我们通过内容的推送机制,触达他之后,激发他的某种兴趣,让他产生需求,最终用产品去满足他,

但对于大客户来说,他们往往是有了生产计划,才会去做所有的材料、原料的采购计划,

所以,我们怎么做?

我们一定要把付费的搜索竞价、免费的内容推广结合起来做,就像今天我们去做短视频的时候,也需要把搜索端,比如说巨量引擎、搜索平台用起来,把流量做起来。

第二、对今天很多企业来说,特别是B端企业来说,大客户如果来到了流量池,知道我是谁了,没有任何下一步的动作,这样的流量很容易就流失了。

就像我们有个成语讲“一潭死水”,为什么叫死水?

因为里面没有生物活动,没有人去搅动它,没有生气嘛。

即使有了大客户进来,如果长期没有人去盘活它,那也只是一个数据而已,他不会有任何的业绩贡献的机会。

甚至这并不能叫流量池,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搭建一潭活水去留住他。

就像我会花很多精力和资源放在单仁行上,把我们最新的研究和总结,每一天都能通过单仁行传递给大家,也是希望能够用价值输出的方式帮到我们所有的读者和客户,从而留在我们身边。

当然,即使不像我们这样,也需要定期准备好资料给公司的业务人员和推广人员,特别是要去借助于平台的推送把我们给推广出去。

第三、一定要去打造一个从前端触客、到线索获取、到成交环节的系统化设计。

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脱钩的现象,那会大大降低转化率。

就像客户留了信息之后,假如5分钟之内没有客服去回应、记录和跟进,客户就非常容易流失。

同时,客服拿到信息之后,还要在网络上先去筛选一遍,他是不是我们的有效客户?是不是真的有需求?需求怎么样?

给客户进行初步的筛选分类之后,再给业务员去做专项的跟进,而且是要求有记录、有回应、有结果。

当然,这样的设计需要靠工具来实现,就像我们自己用的“佳单系统”有个好处就是,我们前端拿到线索录进去之后,分给谁、谁什么时间分过去、业务员什么时候跟、什么时候交流触达、客户评级这些记录,全部都有。

相当于我们给客户逐步打上深度标签,我们可以去定期推送什么内容给他,有哪些线下活动可以去邀请他来参加,建立面对面的关系。

这就是用户运营当中的衔接和系统设计。

我想,把这三样做好,才能说我把装鸡蛋的篮子看好了,流量池真的建起来了。

04

当然,装鸡蛋的篮子看好了,我们就要想另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不是要去找到更多的鸡蛋?

这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像我们这位学员做的领域,本身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所有工业领域,他们是挑选了其中的细分领域打市场。

相对而言,下游大客户的量就肯定少,比如说化工领域,你数来数去,上市公司就那么几家,小客户的量更大。

而且,有些大客户的单子不一定让你赚多少钱,他们对价格的要求会特别高,甚至会有账期各方面的限制。

相反,中小客户反而要求可能没有那么高,给我们的利润空间更大一些。

当然,一旦我们跟大客户建立起了关系,业务就会比较稳定,而且对我们来说,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标杆和品牌示范作用。

所以,大客户的好处在于什么?

能够分摊我很大一部分的固定成本,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背书,能够支持我的业务拓展,让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内容、一个案例放到各种平台的帐号上,吸引那些中小客户。

这就像拿着“装大鸡蛋的篮子”去吸引更多的鸡蛋,不是只盯着大客户,而是要盯着客户结构。优化业务的经营效率,提高业务贡献。

当然,不只是对我们的学员,不管对任何企业来说,客户结构都是一个常常需要审视、总是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既要把大客户从宽泛的河里放到我们的篮子里,然后,运营好、看管好这个篮子,也要懂得不断增加其他的客户进来,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我这样说,你们懂了吗?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1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