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半导体领头羊——英飞凌发展史

卓乎 2024-01-08 22:55:57

欧洲作为世界半导体的重要一极,主要得益于“三驾马车”,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同时,他们也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巨头。其中,英飞凌当属榜首。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来自德国的英飞凌(Infineon)。出身名门的它,注定不凡。

前身西门子集团

英飞凌前身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制造公司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该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47年。由维尔纳·冯·西门子(Werner von Siemens)和约翰·格奥尔格·哈尔斯克(Johann Georg Halske)在柏林成立的西门子和哈尔斯克电报建设公司,主要生产由西门子发明的指针式电报机。

约翰·格奥尔格·哈尔斯克、维尔纳·冯·西门子

公司成立的第二年,1848年,就修建了欧洲第一条长途电报线:长达500公里,从柏林一直到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公司也因此迅速崛起,并很快走向国际化。

1850年,维尔纳的弟弟,卡尔·威廉·西门子(Carl Wilhelm Siemens)在伦敦设立代表处。1855年,创始人维尔纳的另一个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冯·西门子(Carl Heinrich von Siemens)又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19世纪50年代,公司还参与了俄罗斯远距离电报网络的建设工作。

1867年,完成了从伦敦到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绵延11000多公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欧电报线路。

同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一种没有永磁体的发电机,虽然匈牙利的安约斯·杰德利克(Ányos Jedlik)和英国的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也独立发明了类似的系统,但西门子成为第一家制造此类设备的公司。1881年,由水车驱动的西门子交流发电机为英国戈德尔明镇世界上第一座电动路灯提供了动力。此后,该公司不断发展并多元化发展,涉足电动火车和灯泡领域。

据悉,在1867年,创始人之一的哈尔斯克因对公司政策的看法与西门子兄弟不同而退出公司。虽然与西门子兄弟看法不同,但他与维尔纳·冯·西门子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

1872年,开始了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在中国的第一笔订单是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电信事业的开展。1887年,西门子继续扩张,在日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

指针电报机

1890年,维尔纳·西门子退休,把公司留给了他的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和两个儿子阿诺德·西门子(Arnold von Siemens)以及乔治·威廉·西门子(Georg Wilhelm von Siemens)。

1892年,随着市场的扩大,西门子签订了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建造霍巴特有轨电车的合同。该系统于1893年投入使用,成为南半球第一个完整的有轨电车网络。

两位创始人,哈尔斯克于1890年去世,维尔纳·西门子于1892年去世。1897年,西门子家族和哈尔斯克家族再次合作,联合成立了新的公司S&H(Siemens & Halske)。

随后于1903年将其部分业务与纽伦堡Schuckert & Co.合并,成为西门子-舒克特 (Siemens-Schuckert ,电气工程公司)。

1907年,西门子已经拥有34324名员工,成为了德国第七大公司。1919年,S&H与另外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欧司朗灯泡公司(Osram Lightbulb Company)。在1920年-1930年间,S&H开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子显微镜。

20世纪20年代,西门子在当时的爱尔兰自由邦香农河上建造了阿德纳克鲁沙水电站,其设计堪称世界第一。

二战期间,1937年至1938年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约翰·拉贝(John Rabe)还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并出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保护了约25万中国平民。一直到1938年2月,西门子总部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

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柏林和其他主要城市的许多工厂被盟军空袭摧毁。西门子也受到影响,工厂不断搬迁。截至1944年底和1945年初,西门子运营着近400家替代或搬迁的制造工厂。不过,西门子公司也被指,在二战中为军方提供电气零件以及强迫驱逐者劳动,遭到抨击。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战争的结束,西门子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开设了新基地,计算机和半导体设备也开始于此阶段。此外,该公司还生产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等电子设备。

1966年,最初成立的Siemens & Halske和西门子-舒克特Siemens-Schuckertwerke(SSW,成立于1903年)以及Siemens-Reiniger-Werke(SRW,成立于1932年)合并成立了Siemens AG,也就是现在的西门子股份公司。

1969年,西门子还为半导体业务建立了专门的事业部。1977年,西门子准备进入美国市场,于是购买了AMD 20%的股票,为该公司注入现金以扩大其产品线。两家公司还共同成立了先进微型计算机公司(AMC),分别位于硅谷和德国,使AMD得以进入微型计算机开发和制造领域,比如基于AMD的第二代Zilog-Z8000系列微处理器。不过,最终两家公司对AMC的愿景出现了分歧,1979年AMD买下了西门子在美国分部的股份。

与此同时,西门子半导体公司也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闻名全球的半导体巨头。

AMD Z8002APC半导体业务分拆,英飞凌成立

1999年,西门子的半导体业务被分拆。4月1日,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随着公司的独立,该公司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吸引西门子以外的新客户。

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生产并供应芯片卡(包括不限于手机SIM卡、支付卡、安全芯片以及护照、身份证和其他官方文件的芯片)。虽然是独立运营的第一年,但英飞凌首个财年就实现7000万美元的利润。公司成立第二年,2000年便成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2000年,英飞凌开始专注于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电子银行、电子和移动商务以及创新的安全和身份验证系统。在同一时期,公司还推出了第一个蓝牙芯片组。

2004年,英飞凌以8000万欧元现金(1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台湾集成电路设计公司ADMtek Inc(上元科技),这也是该公司首次收购亚洲半导体公司的控股权。新公司在新竹设立,专注于宽带客户终端设备(CPE)集成电路的开发。

子公司奇梦达,繁荣与衰败

2006年,英飞凌将存储业务分拆为子公司奇梦达股份,但英飞凌仍控制着77.5%的股份。根据成立时Gartner Dataquest 的数据,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DRAM公司。在剥离母公司英飞凌的同年8月9日,奇梦达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2007年的鼎盛时期,奇梦达在全球雇用了约13500名员工,其中1800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拥有四个300nm制造基地并运营着六个主要研发中心。2008年2月2日,奇梦达宣布突破30nm工艺储存器,这也是全球第一家突破该技术的公司。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DRAM价格也是一路狂跌,从2.25美元暴跌至0.31美元。导致全球各大DRAM厂商均出现大幅亏损。数据显示,奇梦达在2008年上半年的营收为9.25亿欧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57%,2008年上半财年度的税前息前净亏损为10.58亿欧元。

2008年10月,公司宣布进行重大重组。此次重组中,奇梦达将其最大的300nm制造基地(中国台湾华亚科)的权益以约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其竞争对手美光科技 (Micron Technology) 。

此外,公司还宣布,到 2009年1月,将关闭该公司仅存的唯一200nm工厂以及毗邻的位于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300nm工厂。其他重组包括完全关闭罗利研发设施以及终止德累斯顿的后端组件和模块制造基地。此次变更总共将裁员约3000名员工(不包括美光收购华亚科)。

2009年1月23日,在母公司英飞凌和德国联邦政府都拒绝资助下,奇梦达宣布破产保护,这一噩耗震惊了全球DRAM产业。申请破产后,由于未支付工资、未支付假期余额、没有遣散费,以及没有按照WARN法案的要求提前60天通知工厂关闭,工人对奇梦达提起集体诉讼。短短三年的时间,奇梦达就走向了破产。曾经在这家巨头公司工作的许多员工也没有收到最终工资。

与此同时,2009年8月,中国浪潮集团以3000万元并购了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位于西安高新区)。据悉,这是除总部慕尼黑研发中心之外,最重要的研发中心。彼时中心正研发46nm芯片,是全球尖端产品,领先当时中国三代以上。此次收购案,也被认为是半导体行业衰退过程中,中国最成功的一次抄底行为。

8月12日,奇梦达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并入山东华芯半导体。借助这次并购,华芯获得了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能力,初步建立起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应用在内的完整存储器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5年,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国芯微电子收购西安华芯半导体并更名为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通过此次收购,配合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紫光获得了DRAM相应的技术,使得紫光集团的储存器产业发展起来。

英飞凌,资产剥离与兼并整合

2009-2018年是英飞凌高速发展的十年,公司调整了企业战略,卖掉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低的产品线,转而聚焦科技含量高、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

首先,2009年7月,英飞凌将公司有线通信业务以2.5亿欧元出售给了美国投资者Golden Gate Capital,由此产生了一家新的半导体公司兰蒂克(Lantiq),该公司2015年被英特尔以3.45亿美元收购。

2011年1月,英飞凌又将无线业务部门以1.4 亿美元出售给了英特尔。由此产生的新公司拥有约3500名员工,并以英特尔移动通信(IMC) 名义运营。2019年,苹果收购了该公司的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寻求发展自己的手机基带。

2014年后,英飞凌又陆续收购了,电源管理、射频芯片、自动驾驶技术等相关公司。比如,2014年8月,以约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电源管理技术公司国际整流器(IR)。2016 年 10 月,英收购了Innoluce(生产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MEMS 和LiDAR 系统)。

2018年,又将射频功率业务部门出售给美国Wolfspeed。

2020年,英飞凌斥90亿欧元收购了美国芯片制造商赛普拉斯(Cypress Semiconductor)。收购完成后,英飞凌不仅一举成为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继续保持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且还超越恩智浦、瑞萨、TI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跃居成为全球车用半导体龙头。

经过多次整合后,英飞凌主要涵盖三个业务领域:汽车和工业功率器件、芯片卡和安全应用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并在模拟和混合信号、射频、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装置领域掌握尖端技术。业务也早已遍及全球。

到2023财年(截至9月30日)英飞凌的营收超过了160亿欧元,全球员工人数约为58600人,是德国和欧洲第一大半导体厂商,也是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中国市场方面,英飞凌于1995年以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身份正式进入中国,在无锡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如今它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产业链。包括在上海、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无锡主要是后道生产。2011年,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立了专注于面向风电高铁等行业的IGBT模块的制造。

进入中国这近30年,与包括华为、联想、方正、握奇等国内领先厂商展开过合作,助力和见证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大中华区也成为了英飞凌最大的单一营收来源区域,2022年在英飞凌全球总营收占比高达37%。

2 阅读:191

卓乎

简介:专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