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们最怕的,大概就是新生儿在夜晚突然爆哭,那哭声就像警报声,瞬间让人心慌意乱。别着急,下面为你揭晓新生儿夜晚爆哭的10大原因排行榜,帮助你快速“破案”,安抚宝宝。
1. 饥饿来袭
新生儿胃容量小,每次进食量有限,消化又快,所以很容易饿。如果宝宝睡前没吃饱,夜间就可能因为饥饿而爆哭。宝宝饿的时候,哭声通常比较急切,而且脑袋会左右转动,嘴巴做出觅食的动作。比如,宝妈小李家宝宝有时在夜里睡了一会儿就突然大哭,她尝试喂奶,宝宝马上就停止哭闹,大口吮吸起来,这明显就是饿啦。一般来说,新生儿每隔2 - 3小时就需要喂一次奶,家长要留意宝宝上次喂奶的时间,及时给宝宝补充能量。
2. 尿布湿了
宝宝皮肤娇嫩,尿布湿了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当尿布长时间接触宝宝的皮肤,尿液和粪便的刺激可能引起宝宝不适甚至红屁屁。宝宝尿布湿了的哭声可能比较烦躁,腿部还会不安地扭动。宝妈小王发现宝宝夜里哭闹,检查后发现尿布湿透了,给宝宝换上干爽的尿布后,宝宝很快就安静下来。家长要定时查看宝宝尿布,一般2 - 3小时查看一次,保持宝宝屁屁干爽。
3. 衣物不适
宝宝的衣物如果太紧、材质粗糙或者标签摩擦皮肤,都会让宝宝难受。有些衣服领口过紧,会勒着宝宝脖子;材质不透气,宝宝出汗后会觉得闷热。比如宝妈小赵给宝宝穿了一件新衣服,夜里宝宝就哭闹不止,她仔细检查发现衣服标签磨到宝宝后背了,换了衣服后宝宝就不哭了。给宝宝选衣服要选纯棉、宽松、柔软的,还要注意剪掉衣服上可能摩擦宝宝的标签。
4. 温度不适
宝宝对温度很敏感,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他们不舒服。温度太高,宝宝可能会出汗、烦躁;温度太低,宝宝会觉得冷,身体蜷缩。像夏天,室内如果不开空调,宝宝可能热得睡不好,而冬天暖气不足,宝宝就容易被冻醒。室内温度保持在22 - 24℃,湿度在50% - 60%较为适宜,家长可以用空调、加湿器等调节室内环境。
5. 肠胃不适
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肠绞痛等情况。宝宝吃多了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可能肠胃不舒服。肠绞痛一般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宝宝会突然大声哭闹,双腿向腹部蜷缩。宝妈小周的宝宝夜里经常这样哭闹,她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或者用温毛巾敷肚子,能稍微缓解宝宝的不适。如果宝宝肠胃不适频繁,建议咨询医生。
6. 缺乏安全感
宝宝从妈妈肚子里来到陌生世界,会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夜里,黑暗和安静会让宝宝更加不安。宝宝可能会通过哭闹来寻求妈妈的安抚。宝妈小张发现,只要她握住宝宝的小手,或者轻轻抚摸宝宝,宝宝就会安静下来。所以,在宝宝睡觉时,家长可以陪在身边,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7. 睡眠环境嘈杂
新生儿需要安静的睡眠环境,一点嘈杂的声音都可能吵醒他们。比如电视声、家人的说话声,或者窗外的噪音。邻居家宝宝睡觉很轻,夜里家人看电视声音稍微大一点,宝宝就会被吵醒大哭。家长要尽量给宝宝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时,调小电视音量,说话轻声细语。
8. 出牙不适
有些宝宝在出生后几个月就开始出牙,出牙时牙龈会又痒又疼,尤其是在夜里,这种不适可能会加重,导致宝宝哭闹。宝宝可能会咬手指、流口水增多。宝妈小李的宝宝4个月大,夜里突然哭闹,她发现宝宝牙龈有点红肿,原来是要出牙了。给宝宝用了牙胶后,宝宝感觉舒服了一些。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牙胶、磨牙棒,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9. 蚊虫叮咬
夏天蚊虫多,如果宝宝被蚊虫叮咬,皮肤上会出现红肿、瘙痒的包块,宝宝会因为难受而哭闹。宝妈小王在夏天发现宝宝夜里哭闹,检查后发现宝宝腿上有个蚊子包,给宝宝涂了止痒的药膏后,宝宝才停止哭闹。家长要做好防蚊措施,比如使用蚊帐、电蚊拍等,避免宝宝被蚊虫叮咬。
10.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除了哭闹,还伴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是生病了。比如感冒、肺炎、肠胃炎等。宝妈小赵的宝宝夜里哭闹,还发烧了,她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哭闹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新生儿夜晚爆哭原因多样,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状态,找到原因,及时安抚,让宝宝能安稳入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