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冲击高端,小鹏出新招:
卖会飞的车。
最近,小鹏“有路能开,没路能飞”的神车,走出PPT,宣布将在四季度开放预订:
售价不超过200万,先内部交付,高管先用,然后在2026年规模交付。
这意味着,今年小鹏全系将覆盖12-200万元价格区间,在品牌和物理空间上同时冲高doge。
物理层面的“冲高”,将在今年完成,小鹏计划珠海航展载人首飞。
不知不觉间,国内对未来出行的探索,已经到了“汽车参加航展”的程度,带动低空经济在各个层面上,受到广泛关注。
小鹏首款增程车:不到200万,能开还能飞小鹏的“陆地航母”采用分体式设计,分为“母舰”车体和航空飞行体两部分。
外观造型前卫,像是一辆MPV,车长约为5.5米,宽和高都在2米左右,比理想MEGA还要大上一号。
不过小鹏介绍称,这款车可以停入标准停车位,C照也能开。
这里的“能开”,单指车体。
续航超1000km,全域800V增程动力平台,增程器将由华为深度赋能的赛力斯提供。
有两排后轮,支持后轮转向和全轮驱动,采用对开式电动车门。
全车合计有六个座位:
四个在车内,两个在后备舱收纳的飞行体内。
“后备舱”支持一键自动分离和结合飞行体。
飞行体同样是全域800V,可在车体上补能,车体满油满电的情况下,可以给飞行体补能6次。
与车体分离后,飞行体会展开6副机臂和旋翼,机身和桨叶采用碳纤维材料。
支持手动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手动模式采用单杆操纵系统,单手即可控制,小鹏介绍称**零基础也能“5分钟上手,3小时成高手”。
自动驾驶模式下,可一键起飞及降落,自动规划航线并飞行。
与许多自动驾驶车辆一样,飞行体采用全域冗余安全设计,动力、飞控、供电、通信和操控等关键系统都有冗余备份。
整体来看,小鹏“陆地航母”构思前沿,是交通出行新物种,量产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今年3月才提交审批进入适航审定阶段,今年年底开启预售,明年7月底下线第一辆测试车,2026年大规模交付,目标年销1万台。
具体价格未知,小鹏只透露“不超过200万”。
从售价上来看,整车成本很高。
当前单次飞行成本高达1小时1万元,也就是说飞1天的成本价,能买2台MONA M03。
小鹏透露,将充分利用汽车产业链,在实现年交付超1万台时,降低15%-20%的整体成本。
这款车“能开也能飞”,充满了科幻色彩,与小鹏自称“未来出行探索者”的Slogan十分贴合。
但飞行汽车的最初构想,却并非来自何小鹏,而是另有其人。
小鹏的飞天之路小鹏旗下负责研发飞行汽车的公司,是小鹏汇天。
前身为汇天科技,创始人赵德力,既非技术出身,也无名校背景。
初中毕业后,赵德力前往东莞打工,当过保安,开过餐馆。
2008年做餐饮攒下第一桶金后,赵德力迷上遥控航模,这启发赵德力做载人飞行。
于是2013年,赵德力躬身入局,拿出所有积蓄创办汇天科技,比小鹏还要早一年。
在早期,汇天科技的研发并不顺利。
直到2018年才首次顺利实现起飞和降落,财务情况长期捉襟见肘,一度走到悬崖边上。
直到2020年,也就是小鹏汽车成功上市的那一年,何小鹏经快播创始人王欣牵线,与赵德力首次碰面。
两人一碰面,便有了这段赵德力后来称之为“简陋”的对话:
赵德力随即带着何小鹏试飞:
飞完一圈后,何小鹏说“这事靠谱”,就收购了赵德力的公司,并改组为小鹏汇天,赵德力占股15%,明确研发飞行汽车。
此后四年里,小鹏汇天融资超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6亿元,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
亮相过两款产品,一款是前面介绍的“陆地航母”,一款则是一体式飞行汽车。
其中“陆地航母”是小鹏汇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小鹏汇天介绍称,主要应用于限定场景的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领域,负责带动低空飞行产业链。
此时产业链还不成熟,只能飞小部分场景,离普通人日常生活还比较远。
第二步,小鹏汇天计划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致力于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与相关方推动城市立体交通建设。
此时产业链基本成熟,很多场景都能飞,飞行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一步,则是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
综合来看,“三步走”实际是逐渐推动飞行汽车产业链成熟,逐步解锁更大的应用场景。
如果将飞行汽车也按自动驾驶分级的话,现在或许连L2级都还算不上,正处于量产前夜。
尽管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比较远,但以飞行汽车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在各个层面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4,低空经济怎么样了?低空(高度<300米)经济涉及的产品很广泛,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和eVTOL等等,背后产业链丰富。
今年以来,政策层和企业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政策层面,工信部等四部门在今年3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目标2027年,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
到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多个地方积极响应《方案》,比如北京,目标通过三年时间,使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
小鹏总部所在的广东,计划到2026年,全省实现低空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 万小时。
江苏南京计划在2026年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
相关企业也一直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比如《方案》提出,要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
这一参数,恰好对齐去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几乎是如今宁王高端产品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
宁德时代不久前还投资峰飞航空数亿元,创始人田瑜高是曾毓群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弟。
峰飞航空的产品盛世龙是一款eVTOL,可以载客4人,最大巡航速度200km/h。
除此外,亿航智能、时的科技和沃飞长空等都陆续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时的科技和沃飞长空都在去年实现了验证机或原型机首飞。
今年4月,亿航智能的eVTOL航空器,获得了全球首张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
在政策推动和企业努力下,低空经济引发关注和热议。
目前最出圈的,当然还是前面介绍的小鹏“陆地航母”。
广大网友直呼“小鹏牛X”,“梦想照进现实”:
有博主认为“车挺拉风,帅过赛博皮卡”。
有网友则对产品很有信心,但目前看只是玩具属性:
这也反映出,目前飞行汽车和低空经济,确实距离普通人还比较遥远。
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幻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正在成为现实,即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你我都是见证者。
我们正身处一个重塑交通出行的伟大时代。
马斯克在构思星际旅行,低空空域面向普通人开放,地面上的交通工具经历着百年未有之革新,人们的精力正从驾驶中解放。
小鹏对未来出行的探索,值得肯定,同时也值得探讨:
冲击高端,这是何小鹏未竟之功业。
两年前,小鹏本想借着G9,拉升品牌定位,将顶配售价定在40万以上,但事与愿违,小鹏无奈只得专注中高端。
而如果这款“能开也能飞”的车子完全量产,正式交付,小鹏将一举冲破百万元大关。
这是否能让小鹏跻身豪华品牌?
想法很好,现实就现实了,道路都容易出事故,空中出事故,全部要归西,你想中国人越来越少吗?不值得推广,游览固定场所还差不多。
做到稳定了!我肯定买!别光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