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中唐诗人,字长吉,福昌人,公认的鬼才,有“诗鬼”之誉。
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之佳句。
李贺生于中晚唐时期,当时近体诗已经完全成熟。
但他几近拒绝写,所以今天能看到的李贺七言诗都是古体诗和乐府诗,无一首七言律诗。
他擅于借古喻今,特别擅长乐府中的长短句,自由不羁,灵活多变,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所谓的“长吉体”,是指李贺的作诗风格,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
它是李贺诗歌中的神话传说运用和怪诞华丽的语言风格创造出的异想天开的文学意境。
他以悲冷凄苦的诗意语言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传递不是常人所能有的情怀。
李贺从小家境贫寒,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固守昌谷,大女儿出嫁后,家境愈发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况由此可见。
十八岁成年后的李贺很想入仕途改变此状况,于是带着自己的作品《雁门太守行》拜谒官场巨擘韩愈,望其能得力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垂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先看诗题,《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旧题,曲调名。开篇四句写景写事,抒写一幅日落前震撼人心的画卷。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一作“乌云”此处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附近。
“金鳞”铠甲闪动金光如金色的鱼磷;这两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兽角制成,俗称“号角”。
“塞上燕脂”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燕脂,即深红色;“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在夕阳的掩映下,塞土有如胭脂凝成紫色。
燕脂和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号角声声的秋色里,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成了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垂鼓寒声不起。”“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
易水距塞上甚远,在此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言悲壮之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筑,曾置黄金于台上广纳天下贤士,此处诗人用典以表贤心。
“玉龙”宝剑的代称,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故称“玉龙”
诗的最后两句说出了战士们报效君王的决心,愿为君王血战而死。
一般来说,但凡描写悲壮而又惨烈的战争场面都不宜使用秾艳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却恰恰相反。
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他写诗很少用白描手法,总喜欢把一些矛盾的事和物揉合在一起。
让他们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战士们雄资英发,两相对比,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有“诗鬼”之称号的由来,诗奇诡又妥贴。
韩愈看到此诗后,连连称好,赞不绝口,自然是万般提携后辈,向朝廷引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