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前总统老杜被抓,然后用包机送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总部受审,在菲律宾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游行示威不断,军方也有异动。
小马科斯姐姐一看情况不妙,痛批小马科斯,令人感到意外,这到底是家族政治的双簧戏,还是为了菲律宾或者是为了她自己明哲保身?
自从老杜事件发生后,不仅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在老杜家族的大本营棉兰老岛也发生了游行,当地的十几万武装要为老杜讨公道。
就在这个敏感时刻,菲律宾政坛近期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姐弟对决”——总统小马科斯的亲姐姐、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多次公开批评弟弟的政策,甚至主导对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案的调查。从南海争端到杜特尔特被捕的司法争议,伊梅的“大义灭亲”引发外界猜测:这究竟是马科斯家族的政治双簧,还是菲律宾内部矛盾的爆发?
对于她主持调查老杜被捕案,有人认为是伊梅的“司法正义”秀,也有怀疑她的调查动机。
2025年3月,伊梅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高调宣布调查前总统老杜被捕的合法性,称此举导致“国家严重分裂”。然而,菲律宾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德斯是小马科斯的表亲,参议院调查最终沦为一场“程序澄清会”,未对逮捕行动提出实质性质疑。
直白点说,也就是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
有分析认为,伊梅的介入实为转移矛盾焦点:将公众对“政治迫害”的质疑,转向“程序瑕疵”的技术性讨论,既缓解了国内抗议压力,又为小马科斯当局保留了操作空间,这就是声东击西,实质上仍然是家族利益优先于国家利益。
老杜被捕后,其长女同时也是菲律宾副总统莎拉,公开指控小马“密谋勾结国际刑事法院(ICC)打击异己”。伊梅却在听证会上一边抨击当局“侵犯主权”,一边强调逮捕的“必要性”,被外界视为“两头下注”——既安抚老杜支持者,又为小马的政治清算铺路。
马科斯家族深谙菲律宾政治“分权术”。伊梅的“独立人设”实则是家族权力的延伸:她曾促成小马科斯与老杜家族的联盟,如今又以“切割”姿态为小马争取温和派支持,巩固家族统治,主要是安抚军
在南海问题上,伊梅多次与小马唱反调。她公开警告:“依赖西方是绝路”,并批评小马允许美军使用9个军事基地是“自取灭亡”,直言面对大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菲军无能为力。
姐弟分歧背后的战略默契更像是家族的双向布局:小马通过在南海挑衅迎合老美,这样老美就是自己的退路。伊梅则以务实姿态为未来可能的政策转向留有余地。这种“红脸白脸”策略,既维持了与美军合作,又避免彻底激怒大国。
其次,这时候伊梅的发声可能是为了中期选举的权谋。
2025年5月,菲律宾将举行中期选举。小马计划推举50名亲信争夺参议院席位,而老杜家族的支持率因被捕事件反弹。伊梅的“调查”表面上为老杜发声,实则为分化反对派,削弱其选举凝聚力。
小马家族的主心骨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不仅到过延安,住过窑洞,还见过伟人,深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伊梅的“独立路线”与小马的“亲美强硬派”形象形成互补:若小马因南海冲突或经济衰退失势,伊梅可迅速以“理性派”身份接管权力;若现行政策成功,家族仍能独揽大权,也就是说左右逢源,输赢都能通吃,果然是高人,不愧是见过伟人的人。
小马对老杜出手。导致社会撕裂加剧,老杜被捕后,菲律宾爆发多场万人抗议,军方内部出现倒戈迹象。伊梅的“调查”未能弥合分裂,反而激化了两派对立。支持者视她为“正义化身”,反对者则斥其“虚伪作秀”。
这时候就需要老杜的女儿莎拉和他的两个弟弟站出来力挽狂澜,才能反败为胜。他们应该在棉兰老岛扩大争斗,然后利用老杜在军方的影响力,联合军方施压,要求小马将老杜救回来,就算杜没有救回来,只要军方保持中立,莎拉参选2028总统几乎是板上钉钉,现在她的支持率一骑绝尘,领先第2名超过10%。
伊梅小马的“痛批”,究竟是良心觉醒,还是小马家族的精致算计?答案或许两者兼具。
菲律宾政坛本质上就是家族政治,一直以来就是几大家族轮流坐庄。在家族利益至上的菲律宾政坛,伊梅的“独立”不过是权力游戏的变体。她的表演既为小马抵挡了部分舆论炮火,也为家族延续预留了退路。然而,当政治沦为一场没有真相的戏剧,最大的输家永远是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