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心理》(71)——蒙卦与尊师重教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04 03:06:41

《易学与心理》(71)——蒙卦与尊师重教

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

善于行事的人,无为自然,不留痕迹。

善于言说的人,沉默寡言,言语无过。

善于谋划的人,无心为机,不用计算。

善于闭合的人,不用关键也打不开。

善于结纳的人,不用绳索也解不开。

如此说来,圣人用常道的善来救人,因此从没有弃绝人;

用常道的善来救物,因此从来没有弃绝物;这就叫做“承袭常道之明”。

这样子看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

而不善之人则是善人所引以为借鉴的。

人们要是不懂得去尊贵他的老师,不去爱惜他所该因以为借鉴的;

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智,其实却是大大的迷惑,这道理可真精微玄妙得很啊。

《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蒙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山水蒙,艮为山,坎为泉,山下出泉。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又山下有险,因为有险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蒙昧,所以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是治蒙之道。

蒙,蒙昧也。之所以蒙昧是对一切现象感到迷惑,对生活充满迷茫,就象初生婴儿对一切都是新奇的和无知的一样。

但一切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就会对现存的客观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就会对一切呈现出顽强的生生不息的动力。

因此说蒙昧终将开化,关键在于必须自我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不渝的毅力,必须自我要有不断开拓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

我们又怎能放弃现在托付后辈的力量呢,而应当要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开拓的精神去开创未来,教化童蒙,造福人类。

世界无限神奇,自然奥秘无穷。如果人类只满足于现状,听命于造物的安排,那还有什么用呢?

占筮,是因为疑惑。但内心执着、理念美好、目标明确,有什么不能成功的呢,故当一卜以定疑。若至再至三,则神都惑矣,何以正其志。

因此君子之德当端正自我的态度,敦促自身的行为,坚定不移是以必有所为而利贞。

《彖》辞说,所谓蒙昧就好比身处山顶望山下,见到的全是杂草众生、灌木丛林和山峭陡壁,处处充满着险难,若因此而迷茫不前这就叫蒙昧。

“蒙,亨通。”原因在于天下蒙昧总能开化,世界迷团定能揭示,关键在于自我要有对客观世界不断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自我要有不断求索和无限的追求,如此则必能开创出美好的未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就叫“之所以亨达,在于行时必有所中也。”

因此,我们又怎能放弃现在托付后辈的力量呢,而应当要用我们实际的行动和已有的知识去开导童蒙,去共创美好未来,去成就远大志向,去建立盖世奇功。

面对一切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只要理念美好内心执着目标明确没有什么不可成功的,是以“初筮告,以刚中也。”若至再至三、迟疑不前、神都惑矣,何以正其志,这就叫真正的愚昧无知了。

因此君子之德当立志以明其教,敦行以尽其性,成业以达其德,是以必能人道立天下教而圣功建矣。

《象》辞说,山上杂草众生灌木丛林有着无限不确定的险情和危难,但山下却清泉见澈无限明净,这是《蒙》之象。

君子观此,思天下虽看似蒙昧混沌但必有清澈明净的一面,从而当果敢行动来培育自我高尚的品德,唯此则可为万民之师表而德业建矣。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击,拍击敲打的意思。要拍击和敲打一切愚昧的行为,不可相互冲突和搞破坏,而当团结一致相互抵敌。

原因是只有团结一致相互抵敌,才能开创更为美好的明天。

因此我们要统一人民的思想,规正人民的行为。

只有统一人民的思想,规正人民行为,才能为发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从而达到普利万物,上下皆顺,天下大昌。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幼稚蒙昧,何来其吉,只有受人摆布而已,因此只有一个解释,即童蒙之吉在于行中庸之道而已。

象童蒙一样天真纯洁,没有勾心斗角之棱角,是以十分吉祥。

如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行事,世必疑矣。

故君子当庸德庸行而不以已贵,憧憧往来而付物以能,是以功斯克矣。

因此《象》辞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君子不劳已之聪明也不固于已见,而当一切顺势而为,依情而动,服从发展观,唯此才能容和于民、教学相长而蒙开天下。

故“孔子行贿,大禹裸身,”以图功成,是以进相随而顺以巽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困,困缚也。被蒙所困,是以前途未卜也。

特别是自我困缚自己,这本身是愚昧的行为,必然只有受挨打和欺弄的份儿。

因此《象》辞说,“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原因是自我封闭了自己,是自我远离了实际的生活和远离了现实的世界。

因而我们要改变落后的面貌,摆脱愚昧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奋进,只有不断吸取新思想新观点与世界接轨。

脱离实际的行为是愚昧的行为,困缚自我的方法是愚昧的方法,因此必须走出去实践自己。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金夫,是武夫的意思。不有躬,是得不到恭敬的意思。得不到恭敬而强行为之,是以必见金夫,受人攻击而已。

故君子之道当释困度终,归正行为,不强而为之,否则则愚,“行不顺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包养蒙童,十分吉祥;娶纳妇人,十分吉祥。

原因是只有接纳和容入才能为发展创造条件,才能承前启后,故“包养童蒙,十分吉祥;娶纳妇人,十分吉祥;如有子克家。”刚柔接也。

其实一切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相互传承,继往开来,才能开创出层出不穷的辉煌。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桎梏,刑具也。要规正人们的行为,启导人们的愚昧,只有树立典范以示其教。如没有刑法的约束就会各行其道天下大乱了。

故国立法,家立笞,以示其教。是以《象》云: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吕氏春秋-当赏篇》上说:“人无道知天,依四时之化而兴作,臣无道知主,依主之赏罚而行力,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岂独兵乎?”

当然,我们这里的主应当是人民的意志民众的主权,如果没有刑法的约束也会各行其道恣意四起天下大乱了。故君子观天下熙熙当趋之以利、动之以刑以示其教则民无不劝而天下可化矣。但过于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不重民意,也就成暴政了。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中国传统师徒文化以尊师重道为核心,强调了"事师犹事父"的师徒关系,明确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三大功能。

尊师重教,奠基未来。强调了尊重教师和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教育是构建未来的基石。

教师是智慧的开拓者,教育的领航员。尊师重教,始于心,见于行。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魂。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未来,我们的责任是尊重他们的努力。

只有尊重教师,才能真正重视教育,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尊重教师,就是尊重这份力量。

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教诲,而教师的教诲贵在言传身教。因此,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育。

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蒙者。只有尊师重教,才能让智慧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尊师重教,践行师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和道德的引导者。尊敬教师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传承文化,弘扬师道。教师不仅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使命,还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弘扬师道,让教师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

尊师重教,国之栋梁。教师是培养国家栋梁的辛勤园丁,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只有我们尊敬教师,支持教育事业,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师恩难忘,铭记于心。感恩教师,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我们铭记师恩,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用优秀的表现和成就为老师争光。

崇尚学术,秉承师德。作为一名学生,要崇尚学术,秉承教师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范,尊重教师的权威,珍视教师的教诲,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

尊师重教,共同成长。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个人、家庭、社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丁俊贵

2023年11月24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