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志庆:从学习到超越

新汽车 2023-10-06 09:47:35

作者|葛帮宁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尤志庆,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原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原锡柴副总经济师兼工会常务副主席、纪委副书记、党群工作部部长。

1963年,尤志庆出生在无锡县西漳公社,1980年,考取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1984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锡柴锻冶科当工艺员。1991年9月,担任技改引进办公室组长,负责铸造方面技术改造,其间参与“2066”项目,并担任项目主管。从1993年7月起,尤志庆先后担任铸造二分厂厂长助理、副厂长。2000年9月,铸造一分厂和二分厂合并为铸工车间,担任副主任。2001年7月,尤志庆调任质保部副部长,分管质量管理和现生产质量控制,主持TS16949质量体系贯标工作,参与建立、组织贯彻奥威CA6DL三代开发质保体系,使之与国际接轨。2005年4月,尤志庆被提拔为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当年底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推动一汽市场、社会市场、客车市场和出口市场四条产品线高速发展。2010年,锡柴柴油机销量达450888台,创历史纪录。2011年7月,尤志庆调任管理部部长,同时担任副总经济师、纪委副书记、工会常务副主席。2017年,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改革,他参与长春一发、大柴和无油所的兼并重组过程。2017年11月,尤志庆担任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人力资源部部长、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师,为事业部各板块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提供组织和人才支持。2023年5月,尤志庆退休。

初成锡柴人

我在农村长大。1963年,出生在无锡县西漳公社,现在的无锡市惠山区。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日子虽然有些清苦,但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学习负担不是很重。

1978年中考,赶上改革开放,我幸运地考取了无锡县天一中学新设立的首届重点班。天一中学当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16所重点中学之一,无锡县抽调了全县最好的老师任教,这为我后面学业打下扎实基础。

1980年高考,老师建议我报考南京大学,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就跟最要好的同学相约,一起填报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结果被学校随机调配到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这个专业招收分数不低,在全国同类专业里名列前茅。

回想起来,大学主要有三个特点——幸福指数高、学习劲头高、爱国热情高。

首先,幸福指数高。一是上大学机会来之不易。当年全国本科专科录取仅28万人,录取率刚过3%,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二是教育条件来之不易。学校教育经费折合每年每个学生1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20年工资。

三是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经常邀请名家如中国知名指挥家李德伦、乒乓球队世界冠军蔡振华等到校讲座。作为一名重点高校学生,感到幸福自豪。

其次,学习劲头高。84届铸造专业两个班近60人,大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中。每天晚上,教室和图书馆灯火通明,很难找到空位,直到熄灯前,还有同学拿着书包抢占座位。校内各个场地,到处都是学习外语的身影。在宿舍,大家也都捧着书本孜孜不倦地学习。

第三,爱国热情高。每当看爱国电影,或唱爱国歌曲,大家都从心底里涌出爱国热情。1981年有很多体育赛事,当时条件差,几百个同学就着一个小电视机,踩在凳子上或者站在楼层上观看比赛,边看边高呼“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还多次热血澎湃地高喊爱国口号。尽管这些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二次创业前的无锡柴油机厂

1984年7月毕业,我被分到锡柴,当时叫机械工业部无锡柴油机厂,是响当当的八大柴油机厂之一,在全国和无锡市都久负盛名,能分到这个企业倍感自豪。

虽然锡柴名声在外,但进厂后才发现,就像厂史记录的那样,确实是“大厂的架子、破厂的底子、穷厂的帽子”。全厂4500人左右,年产发动机四五千台,相当于人均每年一台,而且发动机功率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较低,主要集中在45~100马力,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机组和渔船动力等。300系列大马力柴油机效益较好,但数量不多。

锡柴将我分配到锻冶科(后撤销并入铸工车间)。锻冶科有六七十人,包括工艺组、工装组、设备组和管理组。我被安排到造型工序实习,造型岗位非常辛苦,是单调重复的重体力活,环境也非常恶劣,粉尘多、气味重。

通过体力劳动,我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跟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4个半月后离开时,他们还有些恋恋不舍。车间实习结束后不久,我被抽调到工厂节能办去做能量平衡,后来又回到铸工车间,参与“铸造焦在冲天炉上的应用”课题研究。

锡柴的铸造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时任锡柴副总工程师应忠堂负责的密烘铸铁项目,从英国引进技术,其中有个子项目是研发铸造焦。这个项目对我国提高熔炼水平,提升铸件质量意义重大,填补了国内空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锡柴管理松垮,效率低下,产品低劣,市场不畅,每年生产四五千台柴油机,还得靠下个半月干部到装配车间支援生产才能完成。

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对锡柴人刺激很大: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评级,跟锡柴齐名的无锡机床厂很快就通过国家一级企业,但锡柴做了大量工作,却连江苏省二级企业都几次三番难以通过,甚至不如机械局其他中小企业,企业困境可见一斑。

到1990年前后,锡柴已濒于亏损破产边缘。人心思走,人才大量流失,那时调动工作很难,但可以流动,大家都认为外面更有机会。我也动了离开的念头,甚至有一次,我递交了辞职报告,与无锡县一家有色铸造厂签好收购协议,准备去当民营企业小老板,后来被领导强烈劝留。

投身技改“2066”项目

1991年9月,我被借调到总师办搞技术改造。1992年2月,技改引进办公室成立,我担任技改组组长。技改工作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铸造,二是机械加工,三是装配,我主要负责铸造方面的技术改造。

这段时期,工厂百废待兴,技改项目众多,我主要负责“2066”项目总协调,这是新老厂长交替时定下的项目。“2066”项目指预算资金2066万元,用于铸造车间改造。

项目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铸造一分厂引进美国BP公司制芯机项目;其二,铸造二分厂引进德国ECO公司呋喃树脂自硬砂成套设备项目,同时配套熔炼、造型、清理等设备,形成年产5000吨铸件生产能力。

第一个项目是改造铸造一分厂。1991年锡柴改革后,铸造车间改名为铸造一分厂,原来生产机体缸盖采用手工制芯,CA6110柴油机上马后,机体、缸盖泥芯的手工制取已经无法满足形势所需。

而通过从美国BP公司引进热芯机、壳芯机、冷芯机设备,既能提升产量,满足年产15000台CA6110柴油机铸件能力,又能保证质量,使机体、缸盖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提高两个等级以上,达到国际水平。

第二个项目是新建一个铸造车间,也就是铸造二分厂,目的在于提高大马力发动机铸件产量,确保每年提供1500吨大马力柴油机所需铸件,同时改善质量。

当时锡柴产品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是300系列大马力柴油机,用于船机或发电机组;二是100/110/120系列小马力产品,以工程农机为主。其中,300系列产品是盈利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而小马力发动机利润率较低,处于亏损状态。

后来的事实证明,多生产优质的300系列柴油机,获取大量利润,为柴油机厂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20世纪90年代前,铸造车间大马力柴油机铸件生产使用传统烘模砂工艺,一是效率低,二是尺寸精度差,三是表面粗糙度差。铸造专业出身的老厂长拍板引进呋喃树脂自硬砂新工艺,希望打好大马力柴油机铸件生产基础。

但项目争议很大,甚至可以说掀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来看,2066万元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锡柴来说,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铸造技改,简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所以,1991年11月,新老班子交接后,要求项目下马的呼声很高。很多人都认为,以蒋彬洪厂长为首的新班子会否决这个项目。但没想到,经过权衡利弊后,新班子确定项目还要继续推进。项目还得到无锡市和江苏省的大力支持。

这种背景下,项目组成员面临巨大压力。我到总师办后,立即完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可行性报告、项目前期审批等。项目启动后,进度要求很快。工厂内部需要大量分析论证,确定方案,跟机械、工艺、土建、暖通等各工种协作。

外部跟机械工业部、江苏省机械厅联系较多。工厂设计由位于杭州的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负责,所以,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周跑两三次杭州、南京是常事。

最终,我们如期完成任务。1993年锡柴厂庆日前(9月23日),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到无锡为铸造二分厂开工剪彩,勉励我们要管好车间,为提升工厂效益作贡献。

锡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CA6110,为解放配套,但真正批量生产是1993年以后。从这个角度看,“2066”项目对CA6110提质提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段时间里,锡柴还与美国康明斯洽谈引进C系列发动机项目,设计处做了大量工作。为此项目,技改“1950”项目确定后,要对铸造、热处理、校车台架等进行适应性改造,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工作,后来因为与康明斯合作项目搁浅而作罢。

睁眼看世界

1993年7月,我担任铸造二分厂厂长助理,分管技术和质量。1994年,被提拔为铸造二分厂副厂长,分管技术、质量和销售。

铸造二分厂除为锡柴提供大马力柴油机需要的铸件外,还有部分剩余能力向社会和国外提供优质铸件。后来,铸造一分厂和二分厂合并,改名为铸造车间,我担任副主任,在2000-2001年,全面负责铸造二分厂管理工作。

概括起来,铸造二分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为锡柴发展赢得时间。探索自硬砂生产大马力柴油机新工艺,为大马力柴油机提供机体、缸盖、曲轴和活塞等自硬砂铸件,显著地提升了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产能,提高了300、G300系列柴油机的产量和质量。大马力柴油机成为市场抢手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锡柴二次创业初期发展提供助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自硬砂生产大型铸件项目技术走在国内前列,生产大断面G8300球铁曲轴、生产16吨重16V300机体,以及成功试制丹麦诺德麦康大型风电底座铸件,都是国内首创。项目获得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是,为铸件出口打下基础。铸件是基础供应,二分厂既生产机床铸件,也生产柴油机铸件,还生产各种风电等其他设备铸件。

铸件产能和质量提升后,国外企业纷纷前来洽谈铸件出口业务,包括德国、美国、芬兰、奥地利、西班牙、丹麦和日本等国家。锡柴向这些发达国家出口大型铸件,最多时年出口额达到180万美元以上,是锡柴唯一创汇窗口。

三是,为提升管理搭建平台。以铸件为桥梁,锡柴跟日本企业建立起沟通渠道。从1996年开始,锡柴不断有代表团访问日本企业,双方接触非常深入,推动锡柴管理向上。

举个例子。1996年,由蒋厂长带队,锡柴代表团到日本企业访问,14天走访了11个城市18家企业,包括三菱重工4家企业、川崎重工3家企业和洋马柴油机等。后来,锡柴又通过出口铸件渠道,安排五六个代表团访问日本,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受启发。

启发之一,现场管理。我对当时日本企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快捷、干净、安全感到惊叹。无论哪家日本工厂,现场管理都非常到位,新厂也好,老厂也罢,国内企业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以三菱重工为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厂房,经过电气化改造后,破旧的厂房和机床被重组为现代化流水线。回国后,我们专门写了考察报告,把日本企业这些好的做法在锡柴推广。颇有意思的是,CA6DL车间建成后,锡柴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日本大部分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

启发之二,精益管理。日本的产品质量理念、职工素质以及精益管理方式,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回国后,我们在工厂大力倡导这种管理理念。比如在日本,大型铸件的一个铸造圆角只要在图纸上面标多少,就要精确到用卡尺来测量,达到图纸要求。

启发之三,质量管理。譬如检验机制,我们提倡自检、互检、专职检,但在日本,工人们很自觉地进行自工序检验,用不着督促,节省了检验员。在川崎重工,我们看到手工焊的焊缝,其精致程度甚至比机器焊得还好,这种工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蒋厂长总结了“七个化”、“六大选择”。其中,“七个化”指企业管理法治化、工作场地彩色化、工作设施定置化、物件堆放规范化、机械加工微机化、操作方式程序化、经营体制市场化。

“六大选择”指科技兴厂是首要的选择,生产精品是唯一的选择,法治管理是永恒的选择,提高素质是紧迫的选择,深化改革是必然的选择,降本增效是根本的选择)等管理理念,在锡柴大力推广日本企业经验。通过学习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我们的管理水平相应得到提升,成为行业标杆。

质量接轨国际

2001年7月,我调任质量保证部副部长,分管质量管理和现生产质量控制。在质保部近4年,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发布质量工作纲要,严格执行。每年元旦过后上班第一天,质保部都坚持不懈地发布“锡柴一号文件”,即“质量工作纲要”。

这是锡柴加入一汽集团后学到的做法,到现在已经坚持30多年,从未间断,这也是“一件事情干到底”的锡柴文化的典型案例。质量工作纲要制定全年质量工作指导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措施及质量方案,持之以恒,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二是,贯彻TS16949体系标准。2004年,锡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升级,从ISO9001升级到ISO/TS16949。工作量非常大,每个质量文件、每张图纸都要改版,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

其间,各部门积极配合,按时完成质保部下达的计划,一天不落地完成贯标任务。锡柴政令畅通,执行力强,这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在这次贯标工作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CA6DL严格执行三代开发质保体系,确保开发质量。CA6DL柴油机被喻为“一步跨越中国内燃机行业20年”,这句话不是凭空而来。它按照正向开发流程,零部件验证严格执行试制样件、小批试制和批产试制三代开发程序,采用5000小时全速全负荷发动机台架试验,这在全国都属首创。

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对CA6DL每个零部件都进行生产件批准(PPAP)。PPAP不仅针对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对国际采购件的供应商也一视同仁。

CA6DL当时采购了32个国际知名零部件,像奥地利MIBA公司的轴瓦、德国KAMAX公司的螺栓等。锡柴派出代表团前往欧洲,对国际供应商进行PPAP现场审核,经过艰苦工作,大部分供应商对锡柴PPAP认证都表示认同和接受。

但也有供应商态度傲慢,拒不配合。比如一家国际知名油封公司在PPAP现场审核时极度不合作,不愿提供英文PPAP文件。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立即停止PPAP现场审核,终止跟它的合作。

对国际供应商进行PPAP,在中国尚属首次,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学到了先进理念,还增进了与供应商的商务沟通。锡柴严肃认真、不卑不亢的工作态度,也赢得国际供应商的尊重,提升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销售创新纪录

2005年4月,我被提升为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当年年底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是,发动机行业处于低谷,受制于大环境,锡柴销售低迷。

分析原因,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汽车行业,抑或发动机行业,都有其周期性。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有些动能已经在前几年释放完毕,再加上锡柴在行业里还不算绝对领先,综合因素导致产量跌落低谷。

当年锡柴整体销量10.5万台,较前几年有所回落,主要产品CA6DF呈下降趋势。其中,供应一汽解放约3.5万台,社会市场7万台。

蒋彬洪厂长对销售支持力度很大,时任常务副厂长钱恒荣也在销售上倾注更多精力。2005年,锡柴开始实行大营销体模式,所谓大营销体,就是全厂一盘棋支持营销。

效果不错。当时国三排放标准已经实施,CA6DL从2004年8月开始跟一汽解放配套。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市场慢慢拉升,为锡柴销量回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我上任后,销售公司管理层逐步实现年轻化。年轻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为突破销量,提升效益,我们主要推动一汽市场、社会市场、客车市场和出口市场这四大市场发展。

具体来看,一汽市场快速推进,份额攀升。一汽市场是锡柴最大市场,短时间内,销售公司就和经销商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再加上对市场采取有效的应用手段,CA6DL销量和CA6DF份额节节攀升。

社会市场多点发力,屡创新高。2006年12月6日开展“126行动”,力推小马力柴油机,主要是四缸机产品。此外,我们还开发了诸如凯马、时风、五征、福田汽车、江淮汽车等新企业或新产品。

客车市场初具规模。我们成立客车事业部,内部狠抓质量,层层落实责任,把客车产品从每年4000台左右提升到18000台,份额逐年提升。

出口市场则稳扎稳打。在越南等国家设立办事处,在中东、南美等国家派出驻外人员,进行国际市场攻坚,出口产品稳步上升。

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四条战线蒸蒸日上。这一时期,大营销体运营有序得力,厂部领导有方,销售公司跟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比如产品开发、产品改进、计划安排、质量改善、市场服务、生产调度等都相当顺畅。紧贴市场企业就有活力,2010年,锡柴柴油机销量达到43.6万台,创历史纪录。

▲2016年9月26日,鹰文化品牌雕塑在锡柴本部落成

终极竞争力

2011年7月,我调任管理部部长,至2017年改革成立发动机事业部期间,我担任副总经济师,兼任纪委副书记、工会常务副主席。

管理部管理幅度很大,下设党建室、法监室、人力资源室、保卫室、后勤保障室、工会办公室、企业管理室等。2011-2017年,管理部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品牌建设。企业小胜靠勤、中胜靠智、大胜靠道。所谓道,一是品牌,二是文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最高诉求就是建立一个好品牌,让企业和产品增值。2011年是锡柴品牌元年,通过与外部单位合作,全面搭建品牌体系,明确品牌愿景,提出“中国动力专家”品牌定位,确定中国知名、中国领先、世界知名三个建设阶段,以及奥威、恒威、康威三大产品品牌建设路线,形成《品牌手册》。品牌建设的创新之举,在同类型企业里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终极竞争力,无论是蒋彬洪厂长,还是钱恒荣厂长,对企业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视,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

我担任管理部部长期间,在技术管理、创新管理和廉洁管理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2013年,我们提炼了“鹰文化”,它既是品牌,也是文化,当年申报并获得“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得到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高度评价,他们在锡柴召开全国性推广会议。

三是干部管理。相当长时间以来,特别是二次创业阶段,锡柴干部被称为“37干部”,即一周工作7天,每天从早7点到晚7点。

我从1993年开始当中层干部,30年来深有感受。干部是锡柴长期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都较高,能真正做到以厂为家。按照要求,锡柴要打造“五个一”干部——对事业一心一意、抓管理一身是胆、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群众一往情深、对自己一尘不染。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锡柴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管理进步。锡柴从未停止改革。2013年后勤辅业剥离,2014年益群公司改革,技术、营销机构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每年都设立管理攻关项目,针对工厂管理老大难问题进行立项,集思广益加以解决。

解放新动力

2017年9月18日,一汽集团大改革拉开序幕。10月,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成立,这是整合锡柴、道依茨一汽(大连)、无油所、大豪动力和一汽商用车研究院发动机开发所而来。我担任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师、人力资源部部长。

相对而言,事业部改革过程中,整合难度较大的是大柴,当时大柴和道依茨尚未完成脱钩。大柴的改制方案由钱恒荣厂长牵头,按照一汽集团和一汽解放的统一部署制定。11月初,大柴启动改革,在钱厂长带领下,锡柴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其中,我主要参与干部和人事改革。企业整合牵涉方方面面,要做的事情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我们先做企业调研,了解原来工厂的职能、设备和人员等情况,摸清楚各方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材料,制定改革方案,包括今后达成目标,以及所采用的组织架构等,再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确定改革方案,遵照方案执行。

我们对大柴采取先物理整合,再慢慢过渡到化学融合方式。也就是说,先整合到发动机事业部里,至于具体改革措施,比如人事、工资、产品、营销等,再逐步完善。

对我们来说,一汽解放是一个棋盘,如何下好这盘棋,要有艺术性。2019年1月,大柴进行人事改革,二级经理和室主任竞聘上岗。接下来,再做两个品牌之间的文化融合。

其实,在整合大柴前,我们就已经完成对长春一发(长春第一发动机厂)的重组。2017年8月,钱厂长带着我们到长春,与时任一汽解放党委副书记刘延昌等,到长春一发宣布改革方案。

重组后,长春一发改为发动机事业部运动件部,作为一个部门管理。高级经理编制从3个变成0,二级经理编制从14个缩减为5个,骨干分流40多人。运动件部管理幅度和运营效率大为提高,当年就扭亏为盈。

还有无油所的整合。无油所有过辉煌的历史,始建于1980年,是机械工业部直属的行业唯一归口研究所,员工素质都很高,钱厂长调任锡柴前就在这里工作过。1995年,无油所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如何平稳地做好过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无油所合并过来后,我们对它重新定位,并跟锡柴原有设计开发区别开来。无油所偏技术研究,锡柴偏产品开发,将天然气这类产品划归无油所(前瞻研究院)管理。

同时,对无油所分配形式进行改革。技术工程师薪酬按照工时制执行,把改革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无油所科研与生产逐步接轨,员工积极性得以提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锡柴这80年,总结起来就是出产品、出机制、出流程、出人才的历程。我见证了后面近40年由衰到盛、由弱到强的发展,感到无比幸运。可以说,锡柴的进步,其实就是中国工业进步的一个缩影。

对于发动机事业部的未来,我有两句祝愿的话。第一句话,文化精深,海内扬威名。第二句话,品牌高端,国际展雄风。希望发动机及新能源走向国际,畅销全球,特别是解放动力品牌要在欧美国家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所有一汽解放动力人的希望。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值得欣慰的是,身处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值得庆幸的是,置身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值得感恩的是,服务这样一个持续向上的企业。应该说,锡柴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永远感恩锡柴,感恩那些培养我、帮助我、关心我的同事和朋友们!

(本文选自《大国动力:锡柴80年》,葛帮宁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年8月)

0 阅读:13

新汽车

简介:有品质的汽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