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下半年连续进行的三大战役中,我军作战雷厉风行,取得了歼敌155万佳绩。在战后国军对我军的评价是,”火力很猛,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日本人”。虽然这里面有掺杂着恭维的话,但毫无疑问,我军在三大战役中装备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以前的小米加步枪,而是大炮加炮弹。
东北野战军的重炮(剧照)在辽沈战役围攻锦州的作战中,东野上千门火炮一起齐射,打得范汉杰一直到被俘都不愿意相信,我军居然可以在31个小时迅速拿下锦州。同样是面对天津守军,在500门重炮的掩护下,刘亚楼将这个记录提升到了29个小时,黄维的机械化十二兵团更是被华野的炮纵直接轰的灰头土脸。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我军有充足的火炮和炮弹。
整个三大战役我军一共消耗了97万发炮弹(其中平津和辽沈各消耗15万发,淮海65万发),特别是淮海战役的炮弹消耗高的惊人,在淮海战役中,平均我军一天的要打出1万发炮弹,高峰时候一天则是3-5万发。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前线我军敢摒弃自己的节约的传统,可劲的“霍霍”这些炮弹,这些炮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国军快递送货上门当时我军的军歌里面唱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同样,我军没有炮弹也是敌人给我们快递和“造”,换句话说就是我军在战场上的缴获。
那么我军在战场上缴获了多少炮弹呢?
我军缴获的92步兵炮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到三大战役开始之前一共缴获了311万发炮弹。
在当时我军缺乏兵工厂以及大口径火炮生产技术时候,这些炮弹对于我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解放战争初期艰难的岁月里,我军攻坚基本上是靠这些在运动战中缴获的炮弹。比如济南战役我军就缴获了将近55万发的炮弹。
解放战争我军缴获的装备当然除了缴获之外,还有一小部分炮弹是从兄弟国家买或者送的,这些主要集中在东北。当时我军通过大米和富余的粮食找了苏联老大哥换了几车皮的武器,其中就包括一批炮弹,同样来自南面朝鲜兄弟也援助过东野部分武器包含炮弹。
不过别看一共缴获了300万发的炮弹,但也经不住几个战区的消耗,光孟良崮战役打三天,我军就“挥霍”了将近4万发炮弹。而在战争刚开始的两年内,我军一共消耗了也不下300万发炮弹,3大战役就消耗了将近100万发。如果光说靠敌人送和战场缴获,按照我军特别是华野的“火力覆盖”打法,肯定是不够霍霍。因此只靠缴获,我军不可能在三大战役就敢打出100万发炮弹,要知道打没了炮弹,这些巨炮就是废铜烂铁。
淮海战役中我军的重炮群(剧照)所以总结来看,光靠找兄弟国家买的国军快递缴获,根本就无法满足于我军日益增长的炮弹需求,既然靠缴获走不通,那么我军这么多发炮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军兵工厂制造在战场上靠缴获和兄弟国家的支援,并非长远之计,甚至会受制于人。
真正让我军敢毫无节制使用炮弹和国军对轰的,还是靠自己生产的炮弹。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中光1948年我军一年生产的炮弹就达到了400多万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全面抗战的8年时间里全国生产的炮弹一共也就才560万发,也就是折合成年算,我军1948年生产的炮弹是抗战期间全国的6倍有余。
而当时我军生产炮弹的兵工厂主要坐落在三个地方:分别是太行山区、胶东和东北。
先说太行山区,很多人都说在大决战中,八路军的三个师长有两个都是野战军司令员,但贺老总露面却很少。其实这并不是贺老总隐退了,而是选择从前线到了后勤,其中在解放战争中华北的兵工厂就是贺老总一手抓的,而华北的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里面,是以当初八路军的兵工厂扩大生产而来。其规模从抗战时期的“九厂一所”变成了第18个大型兵工厂,员工将近万人。当初在《亮剑》中被李云龙吐槽的边区造手榴弹就是我军黄崖洞兵工厂出品的。
在太行山的我军兵工厂华北地区的太行兵工厂在解放战争中作为最安全的内线,生产受到的干扰较少,以1948年为例,全年仅二厂生产82迫击炮弹将近的65万发,1947-1948年全军的120迫击炮炮弹也全是由华北制造(约42万发)。而从华北兵工厂里面出产的炮弹除了少量是华北野战军用之外,多数是支援给西野、中野和华野用的,有时就连财大气粗的东野有的时候还从太行兵工厂顺一点迫击炮弹。
边区对的兵工厂正在生产武器弹药再来说说华野的胶东地区兵工厂,在1945年的时候冀鲁豫军区就已经可以仿造日军的92步兵炮,甚至可以生产120mm和150mm口径迫击炮,在解放战争时期华野敢在关内一直和国军打硬仗底气也是源自于此。当时华野的兵工厂主要是位于胶东半岛地区,整个山东大型的兵工厂有将近37家,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胶东地区的兵工厂共生产各种炮弹252.8万发。
华野在山东的兵工厂当然了,当时我军最大的兵工厂集群并不是在华北的山东等地,而是关外的东北。
东北从张家父子开始,其工业化水平就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举个例子,当时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其不仅能仿制步枪、机枪,更能制造大炮等重武器。当初东北军的辽13式75毫米野炮、辽13式100毫米榴弹炮、、辽14式150毫米榴弹炮均出自该厂。在鼎盛时期的,沈阳兵工厂可以月产步枪6000余支、子弹1 900万发、炮弹5万发。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沈阳兵工厂完好无缺地被我军接管。
东北兵工厂生产的重炮弹不过接管沈阳兵工厂是辽沈战役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在南满和北满的东北兵工厂产量依然是全国各军区之冠。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一共生产了300多万发炮弹,这些炮弹看似比华北和华东差距不大,但实际上华北和华东主要是以迫击炮和步兵炮弹为主,75mm以上的后装炮弹产量很低,而东北则不一样,除了迫击炮弹还生产重型炮弹。其中联建新公司生产出的一二四式七五山野炮弹超过了 23 万发。
而东北生产的这些炮弹正是关内我军敢对国军进行火力覆盖的原因之一。仿佛前线的炮兵在进行火炮射击的时候,耳边回荡的是东北工人们的号子:管够,敞开了打!
我军兵工厂生产车间雨田君说其实在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军工已经实现从仿造、缴获和维修到自主批量生产的跨越,进攻体系的趋近成熟,其中东北的武器工厂已经可以制造炮弹、大口径山炮和榴弹炮的能力,这也是淮海战役时候,当时的华野敢一天打3万多发炮弹的底气。
火力值远超国军!!国军万万没想到,几年时间火力比世本鬼子还猛
打天津有500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
这你得问张小六子了[呲牙笑][呲牙笑]
自从东北解放,一直走下坡路。
实属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