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股市连日大跌,科技股带头下挫,市场情绪几乎崩溃。而在这一片恐慌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竟然暗示,这场崩盘是他“故意制造”的。这样的说法看似荒诞,却在他的支持者中获得了不少响应。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一段视频,视频开头直言:“特朗普正在引发股市崩盘……但他是故意的。”这段视频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辩护,甚至把他塑造成一位精通经济战略的操盘手。这到底是有备而来的经济布局,还是一场政治秀?

一、股市暴跌是“精心设计”?
事情的起点,是特朗普近期提出的“对等关税”计划。他主张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最高达60%的关税,试图借此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但这一举动严重扰乱了市场信心,导致美股出现连日下跌。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支持者发布的视频中宣称,这种人为制造的市场恐慌,是为了逼迫美联储尽快降息。降息有助于降低美国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同时刺激经济复苏,从而在大选年重新夺回舆论主动权。
视频还特别提到,“94%的美股由8%的富人掌控”,因此此次下跌实际上是“打压富人,腾出空间给中产”。听起来似乎充满正义感,但这种理论实际上站不住脚。金融市场信心的丧失,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财富在社会阶层之间的再分配,反而可能让普通投资者首当其冲。
二、巴菲特都支持?假的!
更夸张的是,视频中还援引“股神”巴菲特之名,说他称赞特朗普的举措是“50年来最好的经济决策”。结果,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立刻发布公告辟谣,巴菲特本人也公开澄清:“这是假的。”
这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人正在有意制造信息混乱,试图用知名经济人物的权威性,为某些激进政策背书。这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对金融市场的理性造成破坏。
特朗普随后仍坚持他的口号:“这是场经济革命,我们要挺住。”他试图用爱国情绪、抗争心理来掩盖政策背后的逻辑问题。但无论如何,市场已经做出了反应,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在这场博弈中承担着风险。
三、关税战背后,是对制造业的执念
回到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根本诉求是将制造业链条拉回美国本土。他坚信,只有重建制造业,才能重新唤起铁锈带等地区的就业希望。这种诉求不难理解,但问题是——过去几年,类似的加税手段并未成功。
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多次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结果是制造业回流的愿望落空,反而推高了企业成本和终端消费价格。这轮加税,无非是重蹈覆辙。
而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回应,推出“11项反制措施”,涵盖新能源车、芯片原材料等关键领域,成为全球首个正面对抗“对等关税”的国家。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
四、警惕政治操控金融市场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此次操作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政治干预金融市场的危险性正在上升。
资本市场本应是理性和独立的运行体系,但当政治人物频繁插手,甚至将市场波动作为选举策略的工具,金融稳定就变得岌岌可危。试想一下,如果每次股市波动的背后都藏着政治博弈,普通投资者还敢放心投资吗?美联储还能独立作决策吗?
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不但无法真正振兴经济,反而可能破坏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基础。
五、如何看待这场“经济革命”
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很懂得如何利用情绪、制造对立、制造冲突,来获取选民关注。他的“挺住”口号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而非严谨的经济战略。真正的经济复苏需要时间、合作与系统性的改革,而不是靠“打一拳市场”来换回选票。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和经济节奏。中美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但如何在竞争中不被节奏打乱、如何坚持自身路径,是比关税本身更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姿态,同时不失警觉;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更要提升自身判断力,而不是被外部噪音带节奏。
六、写在最后
特朗普是否“故意”引发美股暴跌,或许很难有确凿答案。但这场混乱背后,揭示的是一个关于信任、操控与博弈的时代现实。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全球市场中,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清晰的逻辑,以及对长期趋势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