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系列的第三篇。前面分析了生日如何产生“优势叠加”(你的碌碌无为,也许是起跑姿势不对)和出生时代对成功的影响(你的碌碌无为,也许是因为生不逢时),这一篇我们分析努力程度如何影响我们的成就高低。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 Ericsson)在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学院教授的配合下,他们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分为3组:第1组为最优秀的明星学生,他们都有发展成世界级独奏家的潜质;第2组为良好的学生,他们的潜质可以成为演奏家;第3组为一般学生,不太可能做职业演奏家,只能在公立学校当音乐教师。
他们调查了所有学生练习小提琴的经历,发现3组学生大约都在5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小提琴,在最初几年,练琴时间大致相当——每周2小时至3小时。
从8岁开始,不同组别的学生练琴时间开始产生差别。第1组学生练习时间开始明显多于其他两组,9岁时每周练琴时间为6小时,12岁时每周8小时,14岁时每周16小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到30小时。到20岁,第1组学生在练琴上已经投入了10000个小时了。
第2组学生到20岁练琴时长累计为8000小时。
第3组学生到20岁时练琴时间累计为4000小时。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后来写道:“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即便是莫扎特,如果没有10000小时的训练也无法成为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包括上篇我们提到的比尔·乔伊(Sun创始人)和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从1971年开始就泡在机房,有时候为了编程会不分昼夜,包括假期。在1975年个人电脑革命爆发时,他们在编程上花费的时间已经接近10000小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当你投入了一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后,也许你就能够成为前1%的专家,成为某个领域中顶尖卓越的人才。
安德斯•艾利克森后来证实,之前发布的数据不严谨,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在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18岁到20岁为另一作者的推测数据,并不一定能到达10000小时。
尽管如此,但最杰出的学生,付出了普通学生两倍的练习时间,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比同行们更加努力,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练习并不是为了让你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好,而是为了帮助你越做越好。
我们从小写作文经常以爱迪生、司马迁作为努力的例子,我们也知道努力是成功的必需条件。但我们实际行动中更多的是“差不多就行”、“60分万岁”,因为达到及格相对容易,超过优秀需要成倍的努力,成为杰出需要百倍的努力。
《战国策·秦策》有言:“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走百里路,行至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最后十里才是最艰难的。梁启超也说过:“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篑,遂无成功”。
我们常常羡慕唐寅“十六岁府试第一”的才情,但我们更应该尊崇“十一岁才会说话”文徵明的坚持,后者八十岁还在坚持练字,而且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常常看到成功者光鲜的一面,因为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更引人注目。正如埃隆·里夫·马斯克,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特斯拉、SpaceX、OpenAI,却很少有人关注他出生于南非,十岁开始编程,同龄人娱乐的时间他在看书,18岁靠自己努力考到加拿大女王大学。
小时候曾经跟学霸请教过学习之道,他告诉我:“该玩就玩”,后来我才知道,还有后面半句“当学则学”,真是信你个鬼了。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先想想你有没有比他更努力,你能否做到他的坚持。
人生就像骑独轮车,总是颤颤巍巍走在路上。走得过快,你会往后摔倒;刹车过快,你会亲吻大地;不努力蹬车,受伤的可能是你的左膀右臂。你还要小心地掌握进退,懂得何时该进三步,何时不得不退两步。
有些人还要背上包袱,负重前行。也许会摔倒,也许会不止一次地摔倒。但凡还想走得更远,唯有包好伤口,掸掸灰尘,整理好行装,继续向前。不止强者不相信眼泪,成年人有几个相信眼泪。有时候不得不做个孤勇者,前行的路上只有汗水陪着你。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明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1200万(2000年95万),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加倍努力,出路在哪?
有人会问,为什么20年的老司机,无法赶上赛车手?为什么玩了10年的游戏,依然是菜鸟一枚?为什么打羽毛球几十年了,还是业余水平?为什么做了15年的程序员,依然称不上高手?为什么从小就在写作,写了半辈子了,依然写不出杰出的作品?
我在某件事上的付出早就超过了一万小时,为什么到不了想要的高度?
安德斯•艾利克森给了我们答案,练习分为“天真的练习”和“刻意练习”。不断重复“天真的练习”,只能增加熟练度,是无法带来进步的。
欢迎关注“通往成功之路”系列下一篇“你的碌碌无为,是因为在做无效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