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69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缘起
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对于互联网行业,人们在估值的过程中再次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没有净利润,全部都在亏损,都在烧着风投的钱,都在舍命狂奔、迅速做大。在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下,PE估值法是无效的;哪怕有的互联网企业的净利润为正,但是相对于市值而言,净利润简直小的可怜,所以当时有了“市梦率”这种称呼。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没有很重的资产,资产是电脑、服务器,甚至是桌椅板凳,以及到了35岁就会被辞退的程序员。
在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感到无比困惑的时候,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们发明了PS估值法。互联网企业的确没有净利润,的确没有重资产,但是有持续增长的营业收入,有持续增长的用户数,有持续增长日活月活数,只要青山在,早晚有柴烧,这些暂时无法立刻变现的资产,肯定也是有价值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PS估值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产物,哪怕一家公司没有净利润,没有很重的资产,也一定要霸王强上弓,一定要给它一个估值。
而当所有的互联网企业,甚至随后的芯片行业、软件行业、半导体行业都用上了PS估值法的时候,PS估值体系反倒是建立起来了。最终,这场估值危机总算解除,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们又可以信誓旦旦的对互联网企业摇旗呐喊了。
二、核心公式
PS=市值/营业收入,做一个变形,市值=PS×营业收入。
三、应用
根据如上分析,PS估值法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估值方法,对于诸如互联网行业这类新兴行业,我们最先想到的估值方法依旧是PE估值法,然而,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不得已使用PS估值法。从这个角度来看,PS估值法是某种过渡性质的估值方法,如果如上那些新兴产业真正跑通了商业模式,真正创造了利润,那就应该使用PE估值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某个行业一直都在使用PS估值法,这就说明这个行业,截至目前,依旧没有真正跑通商业模式,依旧没有真正的创造利润,依旧在画饼讲故事,与此同时,人们深信不疑。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个投资者深信不疑,独自使用PS估值法,这是没有用处的,而是所有的投资者,当面对某些特定行业时,全部使用PS估值法,那么至此,这个行业的PS估值法方才建立起来。法不责众,如是哉,因为所有的违法行为,最终都变成了法律本身。
因而,当我们使用PS估值法的时候,应当遵循行业惯例,如果某个行业的的确确大多数投资者使用PS估值法进行估值,那么我们就使用,否则,不用。
PS估值法,一般应用于互联网行业、芯片设计行业、软件行业、半导体行业,这些行业的普遍特点是,属于高新行业,成长期,不咋赚钱,甚至商业模式都没有跑通,一直依靠外部融资,与此同时,拥有一个璀璨的前景,而且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认同。
这就好比,自家有一座矿脉,但是尚未开采出金子,自家有一座青山,但是尚未生产出木材,但是人们普遍相信,早晚会开采出金子,早晚会生产出木材,人们为了这个信念付出了耐心、时间和金钱。
然而,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投资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故事可以讲一时,但不能讲一世,终究需要货真价实的业务作为支撑,换句话说,PS估值法,或者遭遇雪崩,或者终会变成PE估值法。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