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战役中,魏国首都邺城发生了一起叛乱,主谋者竟是曹操老乡?

高旭评历史 2023-09-15 10:24:01

魏相国钟繇手下的西曹掾魏讽谋反!

西曹掾,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秩比四百石。

位置很重要,待遇一般般!

在分析魏讽叛乱的动机前,咱们先列一个时间线。

212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214年,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216年四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

217年,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王太子。

218年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

218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219年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219年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身为丞相的干员,魏讽对曹魏的形势自然了如指掌。

曹操篡汉只是时间问题,大汉的遗老们,正在抓住最后的反扑机会!

魏讽此人交友甚广: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有惑众才,倾动邺都。

他结交的人里面很难说他没有亲汉派。

推翻曹操,光复大汉,要干成这事难度系数极高,但是在219年,却是最好的机会。

在丞相府,魏讽不断收到各种消息,一会是曹操撤出汉中,一会关羽从江陵打到樊城,一会国之重器于禁战前投降,三万精锐被关羽俘虏。

江东的孙权会不会趁机北伐,谁也不知道。

当时的邺城,真的是风声鹤唳!

有人说魏讽是曹操的老乡,绝对不会谋反,背后另有隐情。

连糜芳那种和刘备共患难的老兵,在大好形势下不是也反了,四百石的魏讽要反也不是不能理解。

咱们这个系列一直强调的是人性是很复杂的,上一刻也许你还在为曹操效力,但是下一妙,一旦形势逆转,还能保持初心嘛?

对于魏讽,著名谋士刘晔早有判断,刘晔一见讽、达,而皆云必反,卒如其言。

乱世嘛,愿意赌一把的人到处都有,想象一下,一旦拿下曹丕谋反成功,曹魏会不会立刻崩盘?

青州的臧霸会不会趁机独立?冀州的亲袁派会不会和辽东公孙氏联手,卷土重来?刚安定的凉州会不会再次分离?

如果刘备真的复汉成功,立下大功的魏讽又会拿到什么顶级封赏?

他谋反的动机真的不难解释。

不过仅凭他一个人是干不了那么大的事,魏讽拉来了几位同伙;

长乐卫尉陈祎、王粲二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荆州名士宋忠之子!(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

除陈祎外,剩下这些人有个共同点:都与荆州有联系。

王粲在荆州曾依附过刘表;刘廙是荆州从事;张绣也曾和刘表结为军事同盟,宋忠是荆州大儒。

偏在起事前,陈祎心中恐惧,向世子曹丕告密。曹丕随即开展大清洗,邺城内连坐死者数千人!钟繇都因此案被免掉官职

亲汉派遭此重大打击,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发生在首都的叛乱仍然在曹魏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荆州战区的地方大员纷纷投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降蜀(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河南尹梁县、弘农郡陆浑,颍川郏县等地陆续有百姓起义响应关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曹操虽然派出了以徐晃为首的第二支援军,但对樊城,他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着手将献帝转移至河北。

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官渡打的再激烈,曹操也没提过要动一下献帝,可想而知关羽的襄樊战役对曹魏的震动!

羽威震华夏。

现在可以理解这句话里面的含金量了吧。

现在的形势比赤壁大战后更乱!曹操心神憔悴啊,短短一年时间里,能力最强的几员大将都被蜀汉

夏侯渊死在汉中,于禁在樊城附近投降,曹仁被围在城里岌岌可危,身边只剩下一个徐晃,如果徐晃再败?曹操已经不敢想了。。。。。。

再加上许县、邺城接二连三的叛乱,曹操真的慌了。

击垮曹操,最好的时机已经出现,这时候孙权的动向就非常关键了!

助曹,关羽将陷入两面夹击,整个战略进攻态势也将彻底逆转。

助刘,黄河以南,就会彻底脱离曹操阵营。

孙权在想什么呢?他又会做出什么选择?!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