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夜归奇遇:带毛馒头之谜
在清朝末年,南方的一座小城里,住着一位名叫李慕白的书生。
这李慕白,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是乡里出了名的才子。
可他却有个怪癖,那就是爱夜里读书,常常一读便到了深夜。
这天晚上,他又因沉浸在书卷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月上柳梢头,才收拾起书本,准备归家。
李慕白住在城外的一个小村庄,离城里不算太远,但也要走上个把时辰。
夜风习习,吹得他衣袂飘飘,倒也有几分文人墨客的洒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李慕白边走边想着书中的内容,忽然,一阵凉风袭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抬头一看,只见前方不远处,一座孤坟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他心中一紧,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低沉的哭泣声,那声音时隐时现,仿佛是从坟墓里传出来的。
李慕白心中暗自嘀咕:“这大半夜的,难道真有鬼不成?”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平日里也听过不少鬼神传说,此时心中难免有些发怵。
不过,他转念一想:“我李慕白一身正气,何惧之有?”于是,他壮起胆子,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声音并非来自坟墓,而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坐在坟前哭泣。
李慕白心中一软,上前问道:“老奶奶,您为何深夜在此哭泣?
可是有什么难处?”
那老妇人抬头一看,见是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便抽泣着说道:“小伙子,你有所不知,我这坟里埋的是我那苦命的女儿。
她生前最爱吃馒头,可家里穷,总也买不起。
如今她去了,我想着今晚是她头七,便想来给她烧几个馒头,可没想到,我这老眼昏花的,竟把馒头掉进了泥坑里,沾满了泥,这可如何是好?”

李慕白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怜悯之情。
他想了想,说道:“老奶奶,您别急,我这有几个干净的馒头,您拿去给令千金吧。”说着,他从怀里掏出几个还热乎乎的馒头,递给了老妇人。
老妇人接过馒头,感激涕零:“小伙子,你真是个大好人啊!
我女儿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保佑你的。”说完,她便起身,朝着坟墓走去,一边走一边将馒头放在坟前,嘴里还念念有词。
李慕白见状,心中也颇为感慨,便转身继续赶路。
走了没多远,他忽然想起自己出来得太急,忘记跟妻子说一声了,便决定抄近路回家。
这近路是一条穿过树林的小路,虽然有些偏僻,但比走大路能省不少时间。
李慕白走进树林,只觉四周一片漆黑,连月光都被树叶遮挡住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什么不该踩的东西。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他。
李慕白心中一紧,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方有一丝光亮,心中一喜,便朝着光亮处走去。
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光亮是从一座破旧的土地庙里传出来的。
他推开门一看,只见庙里供奉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塑像,而塑像前,竟然摆着一桌丰盛的供品,其中就有几个白花花的大馒头。
李慕白心中暗自奇怪:“这大半夜的,谁会在这里摆供品?”他环顾四周,却不见半个人影。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低沉的歌声,那声音凄厉而哀怨,仿佛是从地底传来的。
他循声走去,只见庙后的一片空地上,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正背对着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那女子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诡异,仿佛随时都会消失一般。
李慕白心中一惊,想要转身离开,可脚却像被钉在地上一般,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那女子忽然转过身来,脸上挂着一张惨白的笑脸,眼睛里却流出了鲜红的泪水。

李慕白吓得魂飞魄散,大喊一声:“鬼啊!”便瘫坐在地上。
那女子却一步步朝他走来,一边走一边说道:“书生,你别怕,我不会害你的。
我只是太寂寞了,想找个人陪陪我。”
李慕白此时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女子越走越近。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那女子的身影忽然变得模糊起来,最后竟然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了夜空中。
李慕白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土地庙。
他一路狂奔,直到看到村庄的灯火,才停下脚步。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中暗自庆幸:“幸亏我跑得快,不然今天这条命就交代在这里了。”
回到家中,妻子已经睡下了。
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屋,却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盘馒头。
他心中一暖,想道:“还是妻子体贴,知道我还没吃晚饭,特意给我留了馒头。”
他拿起一个馒头,刚咬了一口,却发现那馒头里竟然夹着几根细细的毛发。
他心中一惊,忙放下馒头,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那馒头上的毛发又细又长,还带着几分湿气,仿佛刚从什么动物身上拔下来的一般。
李慕白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之感,他想起了刚才在土地庙里的遭遇,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颤。
他忙叫醒妻子,将馒头递给她看,问道:“这馒头是你做的吗?
怎么里面有毛发?”
妻子接过馒头一看,也吓了一跳:“这……这不是我做的馒头啊!
我今天没做馒头,这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李慕白一听,心中更加惊恐:“那这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难道……难道是刚才那女鬼给我的?”
妻子闻言,也吓得脸色苍白:“那可如何是好?
听说鬼给的东西,可不能随便吃,不然会惹上麻烦的。”
李慕白心中暗自思量:“这馒头我肯定是不敢吃的,可要是扔了,又怕惹恼了那女鬼。
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老妇人给他馒头的情景,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他忙穿好衣服,拿起馒头,朝着城外走去。
他一路疾行,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那座孤坟前。
他将馒头放在坟前,说道:“老奶奶,您的馒头我给您带来了,您拿去给令千金吧。
只求您别再纠缠我了。”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走了没多远,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低语声,仿佛有人在议论他一般。
他心中一惊,忙加快脚步,不一会儿便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他一夜未眠,心中总是想着那带毛的馒头和孤坟前的老妇人。
他暗自思量:“这世间真有鬼神之说吗?
那女鬼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何会找上我?”
第二天一早,他便收拾起行囊,决定离开这个充满诡异气息的地方。
他想着:“或许离开这里,就能摆脱那些诡异的事情了吧。”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场奇遇,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

而真正的冒险和挑战,还在前方等着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且说李慕白打定主意要离开这个鬼魅横行的地方,天刚蒙蒙亮,他就背着个破布包袱,踏上了逃亡的路。
他心里头那个乱啊,就像是被猫爪子挠了一般,七上八下的。
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昨晚的事儿,那带毛的馒头,孤坟前的老妇人,还有土地庙里的红衣女鬼,桩桩件件都透着邪性。
他一路紧赶慢赶,眼瞅着太阳都老高了,才走出那片树林子。
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心想找户人家讨口吃的。
正巧,前头有个小村子,炊烟袅袅的,看起来挺安生。
李慕白心里合计着:“这回可得找个明白人打听打听,看看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进了村,他直奔一户人家走去。
开门的是个老大娘,满脸皱纹,慈眉善目的。
李慕白先作了个揖,说明了来意。
老大娘一听,叹了口气,把他让进了屋。
“小伙子啊,你这可是摊上大事儿了!”老大娘边说边给他倒了碗热水,“咱们这地界儿,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那孤坟里埋的是个冤死的女子,生前最爱吃馒头,死后魂魄不散,总想找个人给她送馒头。
你给了她馒头,她就得跟着你,缠着你,直到你给她解了怨才行。”
李慕白一听,汗毛都竖起来了:“那……那我该怎么办啊?”
老大娘沉吟了一会儿,说:“我听说啊,要想解开这怨,就得去十里外的龙隐寺,求那住持大师给念几天经,超度超度亡魂。”
李慕白一听,眼睛一亮,也顾不上多休息,谢过老大娘就连忙上路,直奔龙隐寺而去。
一路上,他心里那个忐忑啊,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后头跟着他,回头一看,啥也没有,可那种感觉就是挥之不去。
走了小半天,李慕白终于来到了龙隐寺。
这寺庙建在半山腰,香火还挺旺。

他进了庙门,直奔大雄宝殿,求见住持大师。
住持大师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慈眉善目,看起来颇有道行。
李慕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大师一说,大师点了点头,说:“阿弥陀佛,施主莫怕,此事贫僧自有办法。”
大师领着李慕白来到禅房,让他静坐冥想,自己则在一旁诵经。
李慕白闭着眼睛,耳边是大师低沉而悠长的诵经声,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觉到一股凉风拂过,睁开眼一看,竟然是那红衣女鬼站在他面前,眼睛里不再是鲜红的泪水,而是变得清澈起来。
女鬼朝他深深鞠了一躬,说:“多谢书生,你的善心让我得以解脱。
从此,我不会再纠缠你了。”说完,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
李慕白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忙起身谢过大师。
大师微微一笑,说:“善哉善哉,施主心存善念,自有佛祖保佑。”
李慕白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回,他心里踏实多了,脚步也轻快了不少。
一路上,他再也没遇到什么诡异的事儿,心里头那个结,也算是解开了。
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他推开家门,只见妻子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个馒头,一脸焦急地等着他。
见他回来,妻子忙迎了上来:“你可算是回来了,我都急死了。
你这几天去哪儿了?
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李慕白笑了笑,把这几天的经历简单说了一遍。
妻子听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那……那馒头的事儿呢?”

李慕白一拍脑门:“对了,那馒头!
我忘了跟你说了,那馒头根本就不是你做的,是我在路上遇到个老妇人,她让我给坟里的女儿送的。
我昨晚已经给送回去了,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妻子一听,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这几天我提心吊胆的,生怕你出啥事儿。”
李慕白拉着妻子的手,坐在桌边,说:“咱们以后啊,还是得积德行善,多做好事。
你看,我这次不就是因为心存善念,才躲过一劫嘛。”
妻子点了点头,说:“是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咱们以后啊,得多做善事,给子孙积点德。”
夫妻俩边吃晚饭,边聊着家常,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打那以后,李慕白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坚信“善有善报”的道理。
他和妻子一起,在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帮助了不少人。
村民们提起他们,都竖大拇指,夸他们是活菩萨转世。
时光荏苒,转眼几年过去了。
李慕白也从一个年轻的书生,变成了村里受人尊敬的长者。
他时常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自己年轻时的奇遇,告诫他们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里都闪着光,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有一天晚上,李慕白做了个梦。
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座孤坟前,那红衣女鬼正朝他微笑。
她说:“书生啊,谢谢你。

因为你的善心,我得以解脱。
现在,我已经投胎转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也要好好的,记得多做善事哦。”说完,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了夜空中。
李慕白从梦中醒来,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被春天的阳光照耀着一样。
他知道,那是女鬼在感谢他,也是在提醒他,要继续走善行之路。
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份善念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从此,李慕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和妻子一起,继续在村里做着善事,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的故事,也成了村里流传最广、最动人的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就会围坐在篝火旁,给孩子们讲述着这个关于善与爱的故事,让这份美好和希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那天之后,李慕白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他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
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那个红衣女鬼,想起她那双清澈的眼睛,还有那句“记得多做善事哦”。
李慕白琢磨着,自己得干点啥,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于是,他琢磨出了一个主意——在村里办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啥是善,啥是恶,学会做人。
他把这个想法跟妻子一说,妻子立马就同意了:“妈呀,这主意老好了!
咱村这旮旯,孩子们想读书都没地方去。
你要是能办个学堂,那可是积了大德了!”
李慕白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他立马行动起来,找了几间空房子,收拾收拾,就成了学堂。
他又跑到镇上,买了些书本笔墨,一切准备就绪。
学堂开课的那天,村里可热闹了。

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来上课。
李慕白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越办越红火。
李慕白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心人,是个大善人。
他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吃了饺子蘸醋一样,酸酸甜甜的,别提多带劲了。
有一天,学堂里来了个特别的孩子。
这孩子叫小石头,是个孤儿,在村里头东游西荡的,也没个人管。
李慕白一看这孩子,心里头就酸溜溜的,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苦日子。
他二话不说,就把小石头留在了学堂,给他吃,给他穿,还教他读书识字。
小石头这孩子聪明伶俐,学啥都快。
他特别喜欢听李慕白讲故事,尤其是那些关于善与恶的故事。
每次听完故事,他都会瞪大眼睛,问李慕白:“老师,我是不是也能像故事里的英雄一样,做个大善人呢?”
李慕白看着小石头那双清澈的眼睛,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被春天的阳光照耀着一样。
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说:“能啊,孩子。
只要你心里头有善念,只要你愿意去做善事,你就能成为一个大善人。”
小石头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
我要做大善人!
我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李慕白看着小石头那兴奋的样子,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有出息,一定能成为村里人的骄傲。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石头在李慕白的教导下,渐渐长大了。
他成了学堂里最出色的学生,不仅学问好,人品也好。
村里人都夸他,说他将来一定能成大事。
有一天,小石头跟李慕白说:“老师,我想去镇上读书,我想学更多的知识,回来建设咱们村。”
李慕白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实现了。
他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说:“好孩子,去吧!
去追寻你的梦想吧!
记住,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
小石头点了点头,含着眼泪跟李慕白告了别。
他背着书包,踏上了去镇上的路。
李慕白站在村口,看着小石头的背影,心里头那个酸啊,就像吃了没熟的李子一样。
但他知道,这是小石头必须走的路,这是他的未来。
小石头在镇上读书的日子里,李慕白时常会收到他的来信。
信里,小石头总是诉说着他在镇上的生活,讲述着他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每次读信,李慕白都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和追求,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在延续。
几年过去了,小石头学成归来,带着一身的本领和满腔的热情。
他回到村里,跟李慕白一起,把学堂办得越来越好。
他们还一起修了路,建了桥,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
村里人都夸他们,说他们是大善人,是村里的恩人。
李慕白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头那个满足啊,就像吃了满桌子的好酒好菜一样。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年那个小小的决定——办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而这个决定,也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有一天晚上,李慕白做了个梦。
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座孤坟前,那红衣女鬼正朝他微笑。
她说:“书生啊,谢谢你。
因为你的善心,不仅让我得以解脱,还改变了我们村的面貌。
现在,我们的村子已经变得美丽富饶,孩子们都有了读书的机会。
你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村里人的骄傲。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心存善念,多做善事。”
李慕白从梦中醒来,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被冬天的火炉烘烤着一样。
他知道,这是女鬼在感谢他,也是在告诉他,他的善行已经得到了回报。
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走善行之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从此,李慕白和小石头一起,继续在村里做着善事,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的故事,也成了村里流传最广、最动人的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就会围坐在篝火旁,给孩子们讲述着这个关于善与爱的故事,让这份美好和希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而李慕白,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知道,这就是他的人生,这就是他的价值。
他会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