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心有大我,赤诚报国!

宝宝聊过去 2025-02-10 18:58:37

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

他是能把美国航母战斗群吓退到3000公里以外的人,他为祖国打造了杀手锏,亲手将核潜艇推向大海。但他却遭到家族唾弃,被亲友骂为不孝子孙,隐姓埋名三十载,身份才得以被揭秘;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1924年2月24日,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一个医学世家。少年时代的他耳濡目染,立下了救死扶伤的志向。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打响,中华大地义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立志学医的黄旭华大声说道:“我不学医了”。学医救不了国,学医抵御不了外来的侵略,我不学医了,我要学航空或者是造船。

1945年9月,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后黄旭华进入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

1954年1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

1958年,苏联的N级核潜艇开始服役。

彼时英、法两国也正在积极实施核潜艇研制计划。

核潜艇的问世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间。如果世界上发生了核战争,你如果保留下了一条核潜艇,导弹核潜艇去水底下,你就足以给敌人军事、政治、经济、工业,把他毁灭掉。这就叫做:实行第二次核打击的有效手段。

中国面对的核威胁与日俱增,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已迫在眉睫。可核潜艇长什么样子?大家见都没见过。借助赫鲁晓夫来华访问的机会,中国寻求苏联的帮助却被无情拒绝。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当中,第一句话就说:中国想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

得知苏联方面的回复后,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说道:“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8月,黄旭华接到领导派来的神秘任务说,你到北京出差去,没告诉任何的什么任务?没有一句话,什么都没说。到了北京就把黄旭华留下来了,说是搞核潜艇工作。

能够参与核潜艇的研制,黄旭华觉得无比幸运,然而,这份幸运带来的却是要一辈子的隐姓埋名。进来了,就不能出去了,要干一辈子。严守机密,不能暴露你的工作单位,工作职称,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即便如此,黄旭华还是选择了欣然接受。

然而,当时对于中国来说,自主研发核潜艇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一个人见过核潜艇,更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再加上国外的严密封锁,一切都要靠自己艰难的探索,不知道核潜艇长什么样?就用外交人员带回国的玩具模型做参考,没有计算机去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就这样,他们日夜苦干,白天种地养猪,修猪圈,晚上搞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攻坚克难。黄旭华终于突破了核潜艇最为关键的七项核心技术。

1970年12月,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而且这一切全部都是国产化。这条艇所有的设备、材料、管道,全部没有一样是进口的,全部都是我们中国自己造的。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进行300米极限深潜试验,然而,这一试验异常危险。试验之前不久,美国一条王牌核潜艇,还没有潜到200米,在190多米就沉掉了。因此事影响,不少将要参加深潜试验的工作人员,悄悄给家里写信安排后事。为了稳定军心,64岁的黄旭华亲自带队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同年9月,水下弹道导弹试验发射成功,使中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的强大威慑力。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30年的呕心沥血,早已令他两鬓斑白,他为国鞠躬尽瘁,对家庭却满怀愧疚。接受任务前,他最后看望了一次父母,母亲叮嘱他常回来看看,父亲、母亲年纪也老了,希望你常常回家看看,这时候他满口答应,我宣誓,我一定回来看看你。怎料这一去,竟然人间蒸发三十载,就连父亲去世,他也不敢去送最后一程,而寄给他的信也如石沉大海,就这样他成了亲友眼中的不孝子、白眼狼。弟妹们都在母亲面前埋怨着他们的三哥,大学一毕业就不要家了,就忘记养育他的父母了。

直到1987年报纸上刊登了“赫赫有名的人生”,他的身份终于得到了解密,而文章的出现也终于解开了母亲的心结。当母亲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后,安祥的走了。

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广东老家和93岁的母亲在一起。

黄旭华说:我感觉我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家里。但是,就整个来讲,我应该这样做,我无怨无悔,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你从何谈孝;国在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

2019年,黄老被授予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2021年,黄老将所获得的各类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以及科普事业。

隐姓埋名30载,心有大我,赤诚报国,如深海里的核潜艇,悄无声息又力量无穷。

向黄老致敬!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