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伯丹步枪”与1877年的战争有着相当有限的关系?

胡侃杂史 2025-02-19 11:26:22

1865年,两名俄国军官——上校A.P.戈尔洛夫(А.П. Горлов)和上尉“K.I.古尼乌斯”(К.И. Гуниус)派往美国,他们的任务是研究当时已有的前沿武器样品,包括步枪。他们特别关注亨利-皮博迪系统(Henry-Peabody System)的步枪及其弹药。

结果是戈尔洛夫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指出,在现有的武器系统中,没有一种能够在不进行重大改动的情况下被俄罗斯采用。报告中提到的最佳武器系统包括“伯丹”系统、皮博迪系统和雷明顿-赖德系统。“伯丹”的金属壳中央引信子弹特别引起了俄军军官们的兴趣。

至于步枪,“伯丹”进行了两种类型的闭锁实验——一种是通过轴向旋转后向打开,另一种是向上翻转的闭锁方式。戈尔洛夫和古纽斯对第二种类型的步枪产生了兴趣。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测试,这种步枪最终成为了“1868年式步枪,“伯丹”1号”。

决定在科尔特公司工厂生产这种步枪,但必须将枪管钢材的订单交给英国和德国,因为美国国内并没有合适的质量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原材料比英国的更好,这在当时可是新闻——德国商品的质量通常被认为低于“世界工厂”的英国产品。事实上,“Made in”标签的使用规则就是为了区分“真正的英国产品”与廉价的德国伪造品(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奇怪)。

然而,除了精确度外,俄罗斯军队对步枪的要求还有可靠性。为了检验这一点,“戈尔洛夫”和“古尼乌斯”安排了一系列的测试。步枪用加大火药量的弹药射击,打孔弹壳、堵塞枪管,甚至用酸液浸泡部件模拟腐蚀。其中一个测试项目是使用磨料粉末清洁机械部件(可想而知,美国人怎么知道俄罗斯传统的清洁方法:用磨碎的砖块清理枪管)。

海勒姆·C·伯丹(Hiram C. Berdan)

海勒姆·C·伯丹(Hiram C. Berdan)是狙击手部队的创始人。1861年,海勒姆·伯丹是一位机械工程师和发明家,拥有超过30项专利。更重要的是,他被誉为全国最好的射手,自1846年以来,每年都赢得射击比赛。在战争爆发之际,伯丹请求允许他组建一支由熟练射手组成的军团。在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和林肯总统的支持下,他招募了第一和第二美军神射手团,并被任命为第一团的团长。

最终,俄罗斯购买了大约30,000支进口的““伯丹”小口径步枪”。这些步枪由美国科尔特公司生产,生产地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因此在美国它被称为“科尔特-“伯丹”步枪”)。这支步枪于1868年被俄罗斯军队定为“1868年式步枪”。而美国的商人们已经摩拳擦掌,期待着丰厚的利润,但……

最终,这些步枪进入俄罗斯的数量只有大约27,000支。事与愿违,“伯丹”自己搞砸了。他将已经准备好的采购样品进行了修改,改用了纵向滑动闭锁方式,最终诞生了“伯丹”2号步枪。

是的,这个想法不错,但更像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款量产型模型。在试验过程中,新的伯丹型号被认为比其他所有型号都更有前途,包括他之前的型号。经过进一步修改,这款武器在俄罗斯进行改进,伯丹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参与了这一过程。这次修改由在步兵训练营设立的特别委员会进行。经过修改后,新的步枪被正式接受,定名为“4.2线型步枪 1870年式”,并且伯明翰的工厂获得了30,000支新系统步枪的订单。

Berdan II的不同改型

俄国军官还开发了几种改型:如龙骑兵步枪(由波尔科维奇·切比雪夫上校设计)和哥萨克步枪与骑兵卡宾枪(由伊万·萨福诺夫上校设计)。从1871年起,伯丹步枪2号开始进入军队,而在1872年,它开始在国内工厂生产。

截至1877年1月1日,俄罗斯军队的装备情况如下:

• 1870年式伯丹步枪2号(步兵、龙骑兵、哥萨克及卡宾枪)— 正式配发253,152支,储备103,616支;

• 1868年式“伯丹”步枪1号(步兵和龙骑兵)— 正式配发17,810支,储备10,104支;

• 1869年式“克恩卡”步枪(步兵和龙骑兵)— 正式配发413,297支,储备192,866支;

• 1869年式阿尔比尼-巴拉诺夫步枪(步兵)— 正式配发3,691支,储备6,309支;

• 1867年式卡尔步枪(步兵)— 正式配发150,868支,储备51,096支;

• 1866年式特里-诺曼步枪(步兵)— 正式配发4,126支,储备7,874支。

一切都很好,但不幸的是,到战争开始时,伯丹步枪2号仅在卫兵部队中配备,已经为卫兵和掷弹兵团以及一些骑兵团配发了新枪。然而,士兵们依旧拿着老武器上战场(毕竟,怎么能让士兵拿着一款他们不熟悉的步枪上战场呢!)

即使到了1887年,哥萨克部队依旧装备着6线型步枪。所以,在这场战争中,伯丹2号步枪并不是最常见的武器,大多数士兵依旧使用的是老式的“克恩卡”步枪。

在步兵师中,每支步枪配备182颗子弹,其中60颗由士兵携带,60颗由营级弹药箱携带,52颗由机动弹药库携带,10颗由机动车队携带。射击旅则为每支步枪配备184颗子弹。到战争开始时,巴尔干战区的部队已拥有4,500万颗子弹。

军官、军士、乐队指挥、鼓手和号手们都配备了史密斯-韦森(Smith & Wesson)系统的左轮手枪(这些手枪由外国购买);军官们还配备了军刀。4.2线型(10.67毫米)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或称为史密斯-韦森III型(1871年式)手枪,是基于美国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的出口型版本,曾装备俄罗斯帝国军队。这款手枪采用了可折叠框架,便于通过将枪管朝下倾斜来抽取已发射的子弹壳。

这款手枪的主要特点是:口径为4.2线(10.67毫米),弹仓容纳6颗子弹,枪管长度为8英寸(203毫米),采用中央击发式子弹。所有这些手枪当时都是进口的。史密斯-韦森手枪分为两种型号,分别于1871年和1872年正式服役。后来,1880年推出了第三款型号。

这些手枪在尺寸、枪管长度以及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第二款手枪与第一款相比,手柄和击锤的形状有所调整,并在扳机护圈上增加了“蹬板”,用以减少发射时的后坐力,枪管长度减少了1英寸(2.54厘米),方便携带,但相应的初速有所降低。

总共从美国进口了25万支各型号的手枪。此外,德国的“路德维希·勒维与公司”还为俄罗斯制造了约90,000支手枪。俄罗斯本土的生产直至1886年才开始。

俄罗斯骑兵的装备则更加多样。卫队龙骑兵配备了轻型伯丹1号步枪(重3.8千克),其余龙骑兵部队则装备了短小轻便的“克恩卡”步枪;这些步枪配有刺刀,此外,龙骑兵还携带了骑兵刀。哈萨克骑兵部队的前列排配备了长枪和史密斯-韦森手枪,而后排则配备了伯丹1号步枪;另外,所有排的士兵都配有铁鞘的军刀。

一些哈萨克部队仍使用没有刺刀的伯丹1号步枪,而其他部队则装备了由比利时生产的15.2毫米的Tanner“塔纳”前装式步枪。这款武器是击发式的,采用了类似俄罗斯1856年6线型步枪的枪管结构,枪托为亚洲风格,倾斜角度很小,类似于早期的丹麦式手枪。

除了步枪,步兵的哥萨克还配备了长矛和军刀。步兵哥萨克营装备了不同类型的步枪,此外,格鲁吉亚的骑兵不定期部队也配备了多种步枪。塔纳军刀,即塔纳刀,是一种军刀,曾装备在高加索线部队和黑海(后来是库班)哥萨克部队中。此军刀的名称来源于供应商的姓氏——比利时人、汉诺威籍公民吉尔贝特·塔纳或是坦纳(G. K. Tanner),他正是这些军刀的供应商。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胡侃杂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