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夕浪:“跨学科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难点?

才干王营评 2024-06-27 18:04:41

柳夕浪:“跨学科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难点?

柳夕浪 新校长传媒 2024-06-27 07:02 重庆

作者丨柳夕浪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座教授

跨学科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教育教学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个现象是:只要走进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就是知识点过关。

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过关。这是很常见的,在当下来说也是有必要的,离开这个知识点是不行的。但这样一种东西它总是点状式的,是有缺陷的。

另一个现象是搞活动,你走到哪里就参观、考察、体验,学生也许有些快乐的感受,但效果怎么样?如何真正有所得?对学生来说这个很难说。

这两种现象很常见,它们之间常常是割裂的。这两种现象能不能适当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在想,我们一方面有学科课程,一方面有活动课程,应该可以整合的。

北京教科院刘玲老师写了一本书,提出“跨学科实践活动”,实际上是用整合的方式来讲“学科”和过去的“活动”,是两者有机整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路径。对此我是很赞同的。总的要求是:既不止停留在学科“知识”过关上,也不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活动”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专业人士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比方说,要进行作品展示交流,这里面包含一个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专业人士应该怎么讲?一般人应该怎么讲,这两点是有区别的。

首先,要说清楚作品是什么。有的人说不清楚作品的结构、架构和功能。第二,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第三,作品是怎么做的?

围绕这经典的“三问”来进行作品交流展示,这就是专家思维。但是这个难度不低,我们可以做到一点——看如何实现这种底层逻辑,并迁移到其他生活场景当中,成为终身受益的素养。

跨学科教学的三个难点

第一点是“主题”。

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总是离不开主题。主题选择时要注意不能太散。应该有小学不同学段的大致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尽可能的有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活动安排。

低年级可以具象一点,孩子很难把握住抽象的东西。比如说端午节,它是可把握的、具象性的。中高年级可以适当抽象一些,围绕生活中离不开的较大观念或者概念来设计。比方说平等、公正、正义、感恩。

比如,“诗词中的大美中国”这个主题,把具象和抽象结合在一起,这就很好。“诗词”是很具象的,“大美”里边的讲的审美又是很抽象的。在做的时候要尽可能与学科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这个时代等命题结合起来。

第二点是类型。

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总是有类型的,这个类型应该怎么去架构?我现在感觉大部分都在基于某个学科进行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我看到的都是基于语文学科、音乐学科、道法学科……

这样的好处是简便易行。学科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身份,他的好多东西例如教研、职称评定都跟学科挂钩。但是,如果所有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都是基于某个学科跨到另一个学科,另外一个学科又基于其他学科跨到这个学科,想想彼此之间会怎么样?

它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大家各搞一套,很可能会交叉重复、理不清头绪,还会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

我建议,要更进一步拓展,不能停留在“基于学科的跨学科”,还要做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梳理和统筹工作,《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里对此做出过比较明确的要求。

我提个思路:真正按照活动性质类型的不同来设计。例如围绕今天会议主题(“从全学科阅读到跨学科实践”)展示的课里,从其类型来看有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理解,二是创意表达,要尽可能做到两者有机结合。三是探究实践,包括自然考察与社会调查。这一类活动的思维方式是在一个情境下面对一个什么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作出解释。当然,后续还有可能有交流,它是典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四个活动类型是工程实践,它跟创意表达不太一样,主要不是做作品,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做物品、做产品,在约束条件下思考和行动。其他的还有社区服务,例如志愿者服务。

我们可以按照这么一个方式把跨学科主题活动归类,因为每一类都有特点,针对独特的规律进行分类,再做比较深入的实践探索。

学校的活动类型框架不必太多,建议控制在5-7个,根据办学理念、特色和条件做一个整体设计,不要满足于目前的这种“基于某个学科的跨来跨去”。

第三点是进阶。

学习还是实践都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进阶,它是一个“攀登的阶梯”。学生现在所要面临的情境以及所要解决的任务,它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需要刻画出一个有意义的,由入门逐步发展到专家的水平进阶。它既是活动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的直接依据。

现在我们的评价是一个活动一个量表,实际需要拿出一个贯通性的通用量规。

比方说阅读理解:低水平阅读是能够读懂大致意思,而进一步的水平是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是解释性水平。再高一步是一种个性化的理解。基于生活经历,从中读到独特的感悟,发表自己的境界,这叫个性化的理解。而再进一步,就不能停留在个性化,需要达到整合水平,这是更高水平的阅读理解。

每一个领域可以构建出一种通用量规。建构之后,会让每一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让师生努力攀登的梯子。希望大家多多研究、多多总结,把跨学科教学的要点把握住、研究透、做深入。

0 阅读:0

才干王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