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诸葛瑾失联内幕

灵雁淯阳 2024-07-13 13:14:42

诸葛亮与大哥诸葛瑾失去联系将近二十年,双方都是杳无音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诸葛姓氏来自于葛姓,葛姓得名于“葛天氏”,秦末葛婴起兵反秦,被陈胜误杀,西汉文帝时,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今山东诸城西南)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此时的诸葛氏正式进入官宦士族阶层。《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汉元帝时,诸葛丰已官拜司隶校尉、光禄大夫。

西汉末年,诸葛氏族由诸县迁至阳都,并且诸葛姓与葛姓同时使用。

《抱朴子》记载:抱朴子者, 姓葛, 名洪, 字稚川。 其先葛天氏, 盖古之有天下者也。 后降为列国, 因以为姓焉。 洪曩祖为荆州刺史, 王莽之篡, 君耻事国贼, 弃官而归, 与东郡太守翟义共起兵。 将以诛莽, 为莽所败, 遇赦免祸, 遂称疾自绝于世。 莽以君宗强, 虑终有变, 乃徙君于琅邪。 君之子浦庐, 起兵以佐光武, 有大功。 光武践祚, 以庐为车骑。 又迁骠骑大将军, 封下邳僮县侯, 食邑五千户。

  开国初, 侯之弟文, 随侯征讨, 屡有大捷。 侯比上书为文讼功, 而官以文私从兄行, 无军名, 遂不为论。 侯曰:“弟与我同冒矢石, 疮痍周身, 伤失右眼, 不得尺寸之报。 吾乃重金累紫, 何心以安? ”乃自表选取转封于弟。 书上请报, 汉朝欲成君高义, 故特听焉。 文辞, 不获已。 受爵即第, 为骠骑营立宅舍于博望里。 于今基兆石础存焉。 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 给如二君焉。 骠骑殷勤止之而不从。 骠骑曰:“此更烦役国人, 何以为让? ”乃托他行, 遂南渡江而家于句容。 子弟躬耕, 以典籍自娱。 文累使奉迎骠骑, 骠骑终不还。 又令人守护博望宅舍, 以冀骠骑之反, 至于累世无居之者。

《姓氏考略》上的记载,诸葛浦庐,一作葛庐,起兵辅佐刘秀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诸葛浦庐把封位让给弟弟诸葛文,自己渡江南下,居住在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为吴中葛姓始祖。弟弟诸葛文多次请哥哥回南阳博望居住,他始终不返,在京都洛阳的诸葛文,就令人守护博望宅舍,等着哥哥回来,始终未回,没有家人居住。

由此推断,诸葛亮是骠骑将军诸葛文的后人,并且家族在南阳有田舍。到了东汉末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能力更强,与“四世三公”的袁术、荆州牧刘表等,关系紧密。哥哥诸葛瑾在《三国志.吴书》记载:“瑾少游京师,治毛师、尚书、左氏春秋”,这些表明,诸葛亮兄弟,从小是在京城洛阳生活的。

大哥诸葛瑾跟随父亲诸葛圭和继母等人到泰山后,没多久黄巾兵起,父亲病亡,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大战陶谦,徐州一带战火纷飞,血流成河。诸葛瑾与家人失去联系,想回洛阳已经无路,无奈就带着继母南下投奔另一支族人,就是诸葛蒲庐的后人,一路上颠簸流离,流落到吴中,后受孙权姐夫的引荐,跟随孙权,官至东吴左将军,封宛陵侯。

留在洛阳的诸葛玄,为了躲避董卓之祸,就带着年幼的诸葛亮、诸葛均和家人,南下荆州南阳避难,投奔袁术,后随之到淮南,193年袁术安排诸葛玄去做豫章太守,而此时汉献帝又让朱浩做豫章太守。公元195年,被赶出南昌后,落魄的诸葛玄投奔故交刘表,由于他是袁术的属下,而袁术与刘表又是死对头,诸葛玄在荆州收到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忧郁成疾,当年就病逝于荆州南阳郡叶县,葬于平山(今平顶山)脚下金鸡冢,《三国志》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守孝期满后,诸葛亮带着弟弟,迁居南阳城西郊的卧龙岗,晴耕雨读,躬耕陇亩,等待时机。

少年时期的诸葛亮,从父诸葛玄死后,饱尝生活辛酸和无奈,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曾经在南阳多处居住,《中州杂俎》记载:“诸曷亮本琅琊人徒于顺阳之石峡口,结庐而隐,寻徙入南阳之卧龙岗。今裕州有峡口(今南阳方城县小史店)有小茅庵,唐时石记犹存。又尝寓居于新野(今南阳新野)之野白岗,庄宅基址今为玉庙,古井尚在。南阳卧龙岗碑阴载,新野地五顷,佃户张某佃种,亦先贤之遗迹也。又唐县(今唐河县)有诸葛庄,武侯之远田也,曾犁出古碑,在县西桐寨铺东,去南阳庐六十里。”根据以上历史记载,躬耕于南阳时,虽然有多处田地,但是南阳隆中卧龙岗,是诸葛亮的主要生活区、居住地。

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这年秋,曹操南征,荆州投降,诸葛亮跟随刘备弃新野、奔樊城、败当阳、走夏口,在“献策江滨”联合东吴时,才从鲁肃口中知道,大哥已经在东吴,并得到孙权的重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

《抱朴子》等

0 阅读:0

灵雁淯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