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动才算真动,真动是自动,强动非真动,什么内动呢?

顺江聊武术 2025-04-21 21:54:39

(一)头顶背拔

(二)腿曲而松对方劲把劲由脚尖入地,发劲时要力起足跟。

(三)劲打掌指,不可仿宋在肩肘等处。这样身体压不下、拔不起。上身头顶背拔,下身松沉气达涌泉。上下分成两节,骨骼上起,气血皮肉下降,这样上下两节一升一降既能把脊柱拉直,又避免过于硬直,既能下降重心又避免一味向下塌软。

打短劲意在前脚,意念一到,脚 便向踏刹车一样,把人发出。打长劲要由后脚 发力,这样才能劲长及远。不论是弓步、不论是三体式,后退都必须微曲,后脚全脚掌踏实,而腿不可用力挺直,劲要含蓄,对方来力,让他的力由膝盖经脚掌入地,而不让其打到后脚跟。两臂放松不可用力,但要展指郐掌,腕部不可塌死要用意鼓劲。只要劲达指尖,虽两臂不用力但能有效的制人而不被人制。

单推手看似简单实很复杂,练好单推手,对以后练四合手乃至练散手是个坚实的基础。单推手以捋按为主要内容,设二人右手相搭,周身放松,立身中正,沉肩附肘膝窝微曲,接触 点不可用力,当对方先按来,不能有丝毫的顶抗之力,气向正松沉,手肘微微上翻,重心后移,手撤至二人相距的中间便反手为捋,捋到身的右侧再向对方的左侧按云,以此周而复始。这里注意向前按时两个胯窝和尾闾要整体的向前运作,向后捋时要注意转腰正胯。

今天刘福兴问我几个问题,我简要的作了回每件事,顺便记在这里。

(1)在光线暗淡时打拳,提腿时为啥有站立不稳的现象,这里有生理原因,但不要紧,只要头向上坚,身有上拔之意,腿便能稳稳当当抬起来,就在光线好的时候也应有此意念。

(2)站三体式后腿膝盖对准脚尖但不超过脚尖,可是练懒扎衣向前推手时为啥膝盖超过脚尖,向前推手是把重心由后腿逐步移到前腿,但在运行时,膝盖虽超过脚尖,但在方向上要与脚尖保持一致。

(3)站抱桩时除放松外还有别的意念吗?站桩与练拳一样,一个是静中求动,一个是动中求静,所有练拳的规矩都得用上,特别注意上竖下沉分成两节。

(4)说我练拳是身子有些前倾,这影响大吗?杨禄禅大师有句名言:“站住 中定往开里打”,练拳必须立峰中正,脊隹保持自然竖直,尾闾前敛,臀部下垂有坐在板凳上的感觉,不能抬起来,这样才符合静如山岳,稳如泰山的道理。练劈拳心意放在肺经,背部要挺拔前扣,含蓄在胸,伸掌背部后撑似有从手心向肩背抽劲,背部边沿前扣裹抱向前送劲,两肩前扣似有横撑竖裹之意,胸部向空松的圆心,肩、背、臂前后称抱为一。头上竖顶劲,腰腿下沉。

有两点供参考:

(一)丹田里边的动作与外形的动作必须保持一致,外边画圆,丹田里边也在同时画圆,在意念支配下里边还要先动,外形跟着里边动。

(二)在转换换气时让人觉出有断劲、有停顿,这时容易被人截住,主要是内动不好,我们在练拳推手中,内气和呼吸之气既要配合又要分开。内气通过全身放松一直在下边沉着,上边呼吸也不可把内气浮上来,内气与呼吸之气看成是两个东西,但透视也要密切配合,如放人时一呼,化人是一吸都要内外气保持一致。沉肩附肘这几个字,凡练内功拳的都成了顺口溜,然而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为数不多,我练了五十年依然一知半解。

今天与石玉峰谈论此事,提到几点写在这里。

(一)被人托住肘不可硬顶,亦不能乱绕弯,只平心静气,松肩沉肘,所谓沉肘不是硬坠,边沉边张,落实以后,前小臂向里回,再向对方后外打云。不要把劲放到对方后腿的支柱上。不便能摆脱还能把对方放出去。

(二)我小臂直立对方捉住腕子,此时要松肩沉肘,放腔把对方放出去。

(三)二人双掌相接感觉有了顶劲,通即松肩坠肘然后放劲把对方打出。

(四)两人相持,不可硬顶,要松肩坠肘沉气待换了劲变了方向才能放劲击人。

与刘玉军的谈话摘要:

(一)练功夫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性急,抱着有意练功无意成名的宗旨,持之以恒终有一天蹬上高峰。氢二氧一松成水,温度超过100度便成气体,降到零下便成冰,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当然同样是质变人与人也不一样,这与基数有关。水的多少与放出的能量成正比,一壶水与一壶底水同样沸腾,但防除的水蒸汽不是一样多。

(二)使用肩背靠人,下盘站稳不动,突转肩膀便能把人击出,推手中的挤和靠都是如此。(三)沾人的点不可脱开移动,沾住人不丢不顶,只用身子的活动与之周旋。

(四)用尾闾的灵活性,保持脊柱中正,宛如一根木棍托在掌心,使之不倾倒全凭手掌调节,尾闾就是手掌。

(五)把脊椎两旁的两条脊肉练实,好象脊柱辅上了两根扁担。

(六)两脚在意念上越来越大,好象原来的鞋子小了。

(七)练崩拳前手如同把敌人打穿透,后手回拉如同穿透到自己身后,撒播手也是一样这就是透劲。

(八)对方来力自己岁让不能顶抗,但在退化中有弹劲,手臂不用力,可是身上要送点劲以免被人压扁。

(九)后辈除了脊柱竖直外还要放松,只有放松才有劲。

(十)全身何处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个部位都不能自行妄自行动。对方挨我何处我何处松沉,摸根尖打,摸尖根打。

(十一)有的人劲很打,可是大都是僵劲和散劲,所以技击效果不好,如果由下至上串连成为整劲那就理想了。

今天郑浩凡先生屈尊敝舍,闲谈中我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性格问题,我一生甘愿当孙子,但最讨厌别人想当爷爷。二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如果不勤奋,断难成就大业。

原唐山市供销社百货经理部李荣思回忆1954年我们四个人住一间宿舍,有一天早晨下雨,我不能出去练功,竟把床铺搬开,腾出点地方练拳。他说想不到过了四十五年你仍然坚持早四点起来练拳。文革前的学生张和平回忆说,孙老师在文革期间被打成走资派,生活没自由,经常有两个红卫兵看守。在那种本来无法坚持练拳,可是超人的毅力竟想出了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练功方法。当时每天上班让孙老师去掏厕所,有两个红卫兵押送在厕所门口看守,孙老师担着粪桶进去,先掏一桶放到厕所门口,此时在厕所练一趟连环拳,然后再掏第二桶,就这样每天掏几个厕所就练几趟拳。

所谓放人要打一忌打一二,我理解出手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圆弧,因为圆才没有起点和终点,循环无端。用孙禄堂大师的话就是“一气看”。没有断续处,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只一气伸缩,这才叫打一。如单推手进或是退成一圆弧运行中间不停不扁,一气运行就不会被人打出去,如陈式拳的金刚捣锥,不要上挑只需沉肩坠肘顺力翻腕便把对方一气看打出去。所谓整体劲是全身贯串成一,如同绳捆,保有周身放松才能成一,每一举动都是一动俱动,毫不散乱,气聚丹田收歙入骨,步如猫行,身如流星,既灵活又整齐划一。与对方接触必须粘实,似把两人捆在一起,对方稍动便把他打出去。只有整体动作才能发挥腰的主宰作用,只有捆在一起才能发挥轴心的功能。

试想用自行车驼东西,只有把东西捆紧与自行车形成整体,运行起来才轻灵,如捆不紧,东西车倒西歪,那必然费劲。练推手不但练手还要练腿,如单推手前脚与对方的脚贴紧,每一动作都用小腿和膝盖与对方粘揉在一起,有时用小腿挤,时用膝盖跪,而且里手和外手交替练习。如对方用前腿插进中门伸入裆内,可用单腿摆打或用双腿扣打,总之要做到手打三分脚打七。何为谓性命双修,练功者在于练精气神。性即神,命即气,性藏于心,命藏于肾神为阴,气为阳。

孙录堂说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我以为性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命是指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性格、仪表、身体状态主要是指人的五脏六腑是否健康,特别是人体的命根子在于肾、肾健康周身俱佳,中医用药注重补肾,练功的人也注重练肾,肾亏要看是阴亏还是阳亏,如阴亏外表黄瘦而多白发,如阳亏外表咀黑出泡而脱头发。在推手中要巧妙的变换顺和横,这里说的顺横指的是所谓顺就是肩和脖保持四十五度角,所谓横就是两肩两胯平行无角。运行起来对方顺我就横,对方横我就顺。有时顺运河横打,有时横去顺打。两脚 的虚实转换看似容易,其实内中的玄奥非有真伟及数年功夫难以掌握。

就说弓步式吧,后脚顶蹬的劲大把后腿崩直,容易被来力打到后脚跌倒、必须脚实腿松膝盖前顶着下跪之势,来力方能从膝盖到脚尖沉入地下,但腰必须塌住劲,档要圆撑住劲,否则身体尚未完全转换到前脚时,对方横看拨击身体必向两旁跌倒。内功拳博大精深,如同天能容万物,海能纳百川、讲科学、讲正气。老年人掌握此术可以防病益寿延年,青年人爱此道可以增长智能,艺术家乐共求可引出万般妙趣,信奉佛道者练此可六根清静飘飘欲仙,总之不论什么人为此术都百利而无一害。有人说,既然是武术就必须讲打,一伸手把人打倒就是好拳,我说他们讲的只是其中的小道理,非大道也。讲打倒不用说先进武器,就用简单的手枪,手指一动便能使人应声而倒。内功拳发展到今天,用一介武夫,拔剑而起的浅薄道理云解释,那太渺小了。练内功拳通过不断的修为,把身体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人的智能,体能及思想境界大大提高,这才是目的。

昨天李守刚问几个问题,我顺口回答,不知对否,录下来供评论。

(一)跟步什么时机抬后脚前跟为好?我以为这是重心转换问题,在重心前移过程中后脚始终下塌前蹬,待重心完全转移到前脚,再提后足向前跟步,后脚抬早了必然没着落,被人横一拨动立刻无根倾倒。(二)剪子步法有何用处?如站丁八步对方突然用虎扑过来,我立即变剪步,彼必落空,此时我前手撤回,后手击出,必被我击中。

(三)拳谱大都讲练法而不详细讲技击会义这是为什么?我认为练拳主要是练功,有了功夫自会应物自然百般妙用,过早的讲技击含义反而会来缚思想。只有随着功夫的提高在你能领悟的进修逐步的讲解才能掌握,由看熟渐悟懂劲,由懂劲才能阶及神明。如学语文,有篇课文叫“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可讲的内容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如果在小学就讲大学内容,台不是对半弹琴了吗?

几个说不清又必须明白的问题:

(一)对方用力压我的肩,我如用力上抗必被对方搬倒,我如下降重心必被对方压坍,这时只有一身放松不动头上竖腰下塌力从下向上返,对方难撼我矣。

(二)我手心向上,对方托住我时,此时不能用力下压,只把被托之臂完全放松,自然的把臂的重量放在对方手上,待对方用力托我时,我前臂自然弯回肘顺其力外转,则把对方打出。

(三)对方来手推在我胸部,我不能顶抗,胸部放松泄其力,腰胯下沉从下向上返劲,必把对方击出。

(四)对方两手按着我双臂我被按部位不动,周身放松,腰下沉向上返劲,擎住彼劲,待被动时再供彼力把他击出。

(五)云手时胳臂不用力,把意念放在掌指和腕部。推手时对方推我臂我把臂放松只把意念放在手上,臂部松着但不断劲、慢慢化解。

(六)放人时丹田与手脚的劲同时伸出,但意念先注重丹田的内动。

(七)所谓中劲主要指外形放松,先高速好自身的重心,尤其注意上竖下沉的互拔劲,腰部好似一个馒头掰两半头向上顶竖,膝裆向下松沉。九曲珠节节贯串给人以重如泰山无法撼动之感。手臂及形都松沉着,此时有一羽不能加的感沉,这便是听劲的功夫,待对方微动,我先动立即时出击。昨天与杨志新推手谈到进退在转右旋都需灌上劲,所谓灌上劲就是周身整体动作,否则便是断劲,会被人制住。所谓单重,有人误认为一脚虚一脚实便是单重,这里边还有许多内容。如对方来力,我向后引化,除了放松前脚,还必须把后脚变成支撑全身的轴心,不但变成实腿而且能边引边转。同样前脚 变实也要把尾阔前运,使前脚成为轴心,边推边转。求人不如求已,练外不如调内。

0 阅读:0

顺江聊武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