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一切还要从我的书桌谈起。
在我即将上高中的时候,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桌。这套书桌是父亲亲手为我打造的,成品我非常喜欢。书桌静静的矗立在一隅,木质的纹理,淡淡的木香。整个房间充斥着古朴宁静的气息。我把为数不多的书摆放在书架上,精心的装饰着书桌的每一个角落。

每次回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书桌。书桌被我收拾的整整齐齐。坐在书桌前,伏案读书是我最享受的时刻。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早在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早就身体力行印证了读书的快乐:“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从此,我也渐渐迷上了读书。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书籍。
有一次去姑姑家,我参观姑父的书房。里面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姑父挑了几本俄罗斯文学书送给我,我如获至宝。我把它们摆放在我的书架上。厚重发黄的书籍,犹如定海神针,让我的书桌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翻看着有年代感的书页,我仿佛步入了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

清代袁枚《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了。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回家,我正趴在床上看得津津有味,父亲回来了。见我在看《红楼梦》,让我收起来,不让看了。父亲的理由很简单,上学就要好好学习,不能看一些无用的闲书。虽然自己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收了起来。那时候自己的观念也还很稚嫩,不知道无用乃大用,闲书自有它的大用。本就贫瘠的阅读之路就这样被封闭了。

大学,是自己阅读之路的高光时刻。每每想起大学的时光,最让自己难忘的还是学校的图书馆。它静静地矗立,却给了我最温暖,最辽阔的向往。它是我最想奔赴的未来。
在图书馆里,我终于开启了书海里的精神之旅。在这里,全都是书,分门别类,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望着这些书,内心是兴奋的。只要没有课程安排,我都泡在图书馆。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书,从来没有这样自由的,随心随性的沉浸。在这里,我实现了阅读自由,沉醉不知归路。

每打开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世界。每打开一本书,就步入了一种人生。我深深地被书所吸引。在这里,坐井观天的我见识了书海无涯,也更加坚定了要泛舟海上。四年的大学时光,翻阅了不知多少本书。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馈赠、内心的坚定和骨子里潜移默化的学养。用心读过的书,就像脚步丈量的路。回首望去,每一步都是铿锵的足迹。我相信,昏黄的路灯会记得那个努力的身影,一如漫天飞舞的雪花也飘洒着诗意的怀念。
在阅读中,我领略了文字的魅力。海子、顾城、席慕蓉……那些不声不语的文字所传达出的悲欢,抵达内心,让人刻骨铭心。我欣羡痴迷那些有质感扣人心弦的文字。是怎样的一颗心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

在学校的征文活动中,我尝试着写了一篇文章。当获奖证书和一张十元的稿费发到自己手上,自己签字时,心情是郑重的,也是激动的。那张十元钱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花掉。因为它是精神之花开出的硕果,因为它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第一份稿费意义非凡。感谢阅读,它像一座灯塔,指引了我的人生之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写宣传片。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宣传片撰写。那时刚刚毕业不久,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一把揽过了这项工作。记得在那张满是文件的桌子上,我捧着一张大报纸,从头到尾的看着。上面是关于此次写作主题的一个资料报道。说实话,非常枯燥,但当时自己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困难。只是认真的读着资料,构思着究竟如何来布局这个片子。虽然没有写过,但是隔行不隔理,当时的心态还是很轻松的。终于在自己的摸索下,片子成型了,而且顺利通过。这是阅读赋予我的第二次成长。如果没有平时的阅读积累,如果没有阅读所给予的开阔视野,就没有此刻的厚积薄发。

阅读与人生相辅相成。人生需要阅读,阅读也无时无刻不在成就着人生。
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有时间自己总会写一写,抒发一下,表达些什么,怀念些什么。
在一次临近年关的时候,为了写征文,熬夜到半夜。当梳理完文章,在邮箱里点击发送,自己伸了伸酸楚的腰背,此刻已是万籁俱寂,就让自己以这样努力的方式来纪念这即将到来的年关吧。那个深沉的夜记住了那个写作的我,那个深沉的夜也回馈了我的执着与付出。
腹有诗书,温润如玉,是阅读给予的气质。
不忧不惧,生如夏花,是阅读沉淀的底气。
在书中,邂逅纳兰性德的深情;在书中,与苏轼在夜阑风静的江边,倚杖听江声;在书中,在南窗的晨曦与暮色中细数流年。
书中有落花流水,书中有红藕香残;书中有流年似水,书中有故人多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