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慕尼黑“舌战群儒”:能源合作岂容西方指手画脚?

深度问题研究室 2025-02-17 09:09:07

2月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盛大开幕,这场汇聚了全球60多位国家元首、150位部长及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端盛会,却因俄罗斯代表团的缺席而显得格外微妙。

俄罗斯的缺席,无疑让会议的核心议题——俄乌冲突,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而在这场“群英会”上,我方外交部长王毅“单刀赴会”,以一句反问直击西方痛点,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王毅外长在慕安会首日的主旨演讲中,以《在多极化世界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题,重申了中国对和平解决冲突的坚定立场。

然而,真正的“重头戏”却出现在随后的互动环节。

当被西方媒体问及“中国为何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这一敏感问题时,王毅外长没有丝毫退缩,反而以一句铿锵有力的反问直击要害:“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如何保障14亿多民众的基本需求?”

这一问题,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西方代表的心上。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无人能够给出答案。

王毅外长的反问,不仅揭穿了西方对华施压的虚伪面纱,更将全球能源安全的深层矛盾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事实上,西方一直试图将中俄能源合作污名化为“支持侵略”,但他们却刻意忽视了两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24年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天然气依存度也达到了45%。

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其稳定的能源供应对于中国的民生和经济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欧洲对俄能源的依赖程度其实更高。在2022年之前,欧盟40%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即便在制裁之后,印度通过转口俄油再加工,仍然向欧洲输送了大量成品油。

西方对这类“曲线交易”视若无睹,却对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横加指责,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在回答有关中美关系的提问时,王毅外长的表态同样强硬而坚定。

他表示,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和连贯性,不会轻易改变。

接着,王毅外长连续用了三个“必将”,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如果美方执意还要打压、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必将坚定回击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必将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正当发展权利。”

王毅外长的发言,让一些欧洲国家代表虽然表面上保持沉默,但心底里却对中方的态度表示赞同。

毕竟,在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发言堪称“灾难性示范”。他避而不谈美国对乌克兰的实质承诺,反而痛批欧洲“价值观倒退”,甚至声称“欧洲的威胁来自内部”。

这种转移矛盾的论调,与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美国优先”政策如出一辙——既要通过军售从俄乌冲突中牟利,又不愿承担安全保障责任。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欧洲的焦虑在此刻暴露无遗。慕安会发布的年度报告《多极化》承认,世界权力格局已经不可逆转地向新兴国家转移,但欧洲却仍然试图在“战略自主”与“依附美国”之间摇摆不定。

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其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横跳:一方面跟随美国炒作“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与中国合作应对经济衰退。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精彩表现,不仅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智慧和勇气,更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绝不会退缩和妥协。

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

0 阅读:14

深度问题研究室

简介:深度问题研究,看见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