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证明,中国上一代大导演,也该“退休了”

令狐伯光 2023-12-10 15:06:40

文|令狐伯光

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争议挺大,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外一部电影,那就是年初的程耳的《无名》。虽然程耳不是严格意义的第六代导演,但他们其实还挺像的,都非常受到学院派的青睐。

同时如果从电影角度上讲,你会发现他们的电影质感很好,氛围很棒(镜头语言、剪辑、配乐和服化道等等很好)。

同时在角色,剧情和表达上,又不像寻常商业大片有什么表达只是噱头。他们无论在叙事上面,还是表达上面,你能明显看到有在深度、尺度和广度上面有所追求,至于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无名》因为有王一博和故事更弱,网友骂得更多。而《愤怒的海》因为表达和主演不错,虽然有争议,但评分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提到这两部片子,因为他们都算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作品。而上一代第五代大导演,张艺谋《满江红》《坚如磐石》,陈凯歌《志愿军》更是不用提了。

评分6.8,上映骂声一片。我证明,《无名》绝对不是“烂片”

《无名》的优点我相信非常明显,那就是镜头语言是中国作者电影顶级,绝对大师级别的影像风格,同时隐喻也是很多的。

我印象最深的镜头第一个是飞机上的狗和地上无处可去的丧家之犬,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也太扎心了,丧家之犬不就是我们被压迫被奴役的千千万万的先辈吗?第二个镜头是被兜头倒水泥的村民们完全无声默默死去。

第三个镜头是叶和日本人在车上对着梁朝伟挑衅,我以为叶是个汉奸把我气死了,第四个就是叶杀那个大佐我才知道叶是地下党我心情才好些。

同时《无名》镜头语言,剪辑工作,以及导演程耳想要表达的特殊时期党派之间的血雨腥风。电影中的一些重要场景和镜头都很妙,如导演通过逆光和仰拍的方式,呈现何先生心事重重的心理状态,以及通过镜子暗示角色的多重身份。

此外,它不对于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和隐喻进行了分析,如镜头运动、角色站位等。这些镜头语言和剪辑,以及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展现了导演程耳的才华和用心。

我一直说《无名》虽然有问题但绝对不是烂片,相反现在全世界像程耳,曹保平这种导演都越来越少。国内像陈思诚《消失的她》,再到开心麻花和大量翻拍,就像香港警匪大片,韩国黑深残和好莱坞大片一样,已经占据电影市场绝对主流。

你要说《流浪地球2》,它和《封神》一样在全世界都属于极少数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和《河边的错误》是正儿八经的文艺片,其实在全世界也属于少数。以前全世界电影之所以好,好比神作频出94年,《肖申克》《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辛德勒的名单》《低俗小说》等等。

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都兼具作者性和商业的电影,不是那么文艺,但其它方面又非常顶级。现在是不是这种电影少了,而且越来越少。

《无名》的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多线叙事,如果和《低俗小说》比较,它没有讲一个太深刻,又非常巧妙,甚至让你觉得神来之笔(结局王一博是正派人物有点),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

如果你对比同样类型的经典类型片,如国内《风声》展现智斗,酷刑和谍战残忍的极致。再到《色戒》里深刻的表达(不管你认同与否),甚至连程耳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民国黑帮大时代下一种消亡感叹,似乎都没有了。

它用很作者手法拍了个主旋律谍战故事,结局有点巧思,但就这——

和《无名》一样?黄渤,周迅新片,问题到底在哪儿

这部电影前半段是复仇片,太爽隐喻太多都达到魔幻现实主义程度了(下鱼和车祸那一段),观众情绪是带起来了的,但是后半段用现实主义叩问原生家庭和人性,整撕裂了。

比如我相信很多观众,还是搞不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描写女主,把女主的人格搞的这么崩坏,想表达因为从小缺爱,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可以表现缺爱,但非要是性吗?导演真的感受到缺爱的人真正的表现吗?

你说他缺爱因为他父亲小的时候对他的教育,可是一个真正缺爱的人,父亲真的会去跑步,游泳吗?你可能说女生剧中很不愿意,可是从一个糙汉子的角度看他可能想去陪孩子,只不过方式并不正确。

他大可以在开头表现出平时父亲对他的态度以及冷漠,我承认缺爱的人,会渴望爱,可是这也不会成为一个人失去底线的理由吧,而且女主有朋友,从照片就能看出来,多少会联系,然后写的女主那么不堪,好像缺爱的人都会像女主一样。

这就导致老一辈观众觉得女主角太矫情,年轻一辈觉得太她疯癫了一样。

最后对于老金这个父亲塑造,虽然他教育方式很粗放,结果来背负这个“杀害孩子”真正的凶手真的公平吗?导演最后借女主那一句“爱,没有”是真的没有吗?看完剧我感觉真的缺爱的女生绝对不会像剧里一样。

观众在电影结束时会很分裂,结束过后甚至觉得莫名其妙。

观众争议在于审美的问题,电影还是要思考完成度,它一方面充斥了各种商业元素的堆砌,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完成人物塑造,连老金都够扁平了,其它人物完全沦为剪影。另一方面好在是在立人物,主题和情节上面的。

但是现在大家都好热衷于集中于“伪社会学”意义上的思考,似乎聊点东亚家庭爱不爱的都够深刻了,完全忽略了电影首先是一门具有它自己衡量规则的艺术!

不止《无名》,也不止《愤怒》,中国第六代导演“纠结了”

像《河边的错误》这种就不是大众电影,历史上有口皆碑的文艺型电影票房都不行。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让文艺片存在,让这些注定很难拿到大票房却还在坚持拍非商业电影的导演,有点出路。

但《无名》《涉过愤怒的海》很商业化了,商业片有票房很正常,通俗的,有爽点的,娱乐大众的,老少皆宜的,当然会很多人看。我为什么支持《无名》《涉过愤怒的海》呢。因为百花齐放的电影市场,才是好的电影市场。

问题是第六代导演,虽然下限不会太低,但是始终少口气,真的挺可惜的。

像《涉过愤怒的海》有些意料之外。从《李米》《烈日》到《追凶者也》,一贯以来的悬疑性,手持摄影大特写的影像风格,借悬疑表达主题等风格更加突出,但是以往故事逻辑的合理性却大大削弱,甚至魔幻。

电影主题还是完整的,但从深刻的角度来看没有比《狗十三》高出多少。最后关于以日语中喜欢与爱的差别来彰显主题的概念也非常巧妙。两个家庭的“弑父”也表达出对传统文化以德、育、教、养挤占下,爱的缺位的批判。

但和《无名》一样,也就停留在这个层次了(虽然比《无名》好点)。

综合来说,仿佛是为了向艺术性,风格性进化的一次勇敢尝试,但有一种想露脸却一不小心露了腚的尴尬。不过对比目前的全世界电影市场的平均水平,那还是超出不少的,所以还是值得支持。

用这两部电影出来对比是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广义上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似乎都遇到了这个问题。电影语言拉满,但是剧情和表达上挺纠结的,无法突破,然后被禁锢了的问题。

这几年,第六代导演的娄烨、管虎、陆川、曹保平、程耳这些后续有追求的导演,似乎都遇到一个隐性天花板在兜兜转转,甚至某种程度上包括贾樟柯,也或许没必要为了追求而追求吧,顺其自然或许能收获花开。

宁浩转型当幕后非常成功,新作如何要看《红毯先生》了。

他们的问题可能是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困境,时代变得太快了,人的灵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像《涉过愤怒的海》里老金只是渔民,他所处的氛围、时代和接受的文化,必定让他做出这样的事,这些事对他来说是确凿的、是不需要去思考和质疑的。

而他的女儿跟他最多差三十岁,而跟她父亲接受的文化就已经截然不同了。

这里的文化指的不是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日本文化或者亚文化这样具有非常明确指代意义的文化,而是更接近于社会对于某些事物的观点这样的表达。正是这种文化,或者说观点的差异导致了这样的悲剧,这个问题放到整个第六代导演也适用。

没有转型商业化的贾樟柯,王小帅还在拍十年和农村问题。观众骂不骂讨好西方先不提,可能人到中年了,功成名就了,方方面面也没有以前犀利,是不是他们文艺片没有以前的经典。

已经转型商业化的娄烨、管虎、曹保平、程耳、陆川等。陆川直接没拍片了,不管是娄烨拍反腐片,还是和管虎拍战争片,那个想表达之前内心的想法,又想要市场票房,但现在年轻观众要求正能量,那别扭劲儿别提多别扭了,你看程耳和曹保平的电影不是也类似。

现在看来,唯有刁亦男和宁浩例外,刁亦男是产量太少,后续不清楚。而宁浩是完全商业化了,压根不去追求了。第六代导演其实应该多学学郭帆,甚至是宁浩。有时候放弃,未必不是一种进步。

2 阅读:56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