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新片“捅娄子”了?网友:玷污张桂梅,被骂得不冤

令狐伯光 2023-11-22 01:58:58

文|令狐伯光

最近,海清主演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部电影改编自张桂梅的真实事迹。现在国内的女性主义风潮正热,因为历史原型的伟大,所以上映前很多观众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但是电影上映后骂声一片。

而网友骂这部电影实际落脚点主要针对着两三点吧。一是支撑张桂梅信念的开始确实有小情小爱,但后面主要还是信念,这还有本人的采访,但是电影改编成张桂梅老师选择创建华坪女子高中的动机是老公去世了,她为了弥补内心的伤痛而拼命工作。

二是其中把丈夫酗酒给改编成了母亲酗酒。三是原型表示桂梅非常温柔,女孩子不能上学更多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和经济压力之类,结果电影改编成女生逃学去网吧之类等等。

如果要我个人评价的话,一部真实伟大人物改编的电影灵魂都变了,原本这部电影应该是真正的女权主义,大家看看另一部电影《大山的女儿》这才是真正的改编,现在的《我本是高山》引起的争议,证明它本身确实不行。

和原型相比,为何《我本是高山》争议那么大

这个张桂梅老师原型的事迹就不讲了,这个传记电影肯定会有改编。但是这部电影的改编,至少没有获得不少原型的认可,电影频道有《高山》在华坪女高的放映视频,影片映后环节采访了三个原型人物。

分别是任职17年的教育局长、华坪女高建校时跟张老师一个办公室面对面坐了4年的办公室主任、第一届女高学生又回到学校任教的女老师。

感动夸赞的话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说电影让他们回忆起了当初的不容易;二是赞扬张老师。

但这三位的发言分别讲到,第一位局长说,电影很好了,但是120分钟的影片不能苛求,实际上张老师遇到的困难大得多。最后说,我非常敬重张老师、从来没有吼过张老师,张老师也从来没有吼过我。

导演解释说创作的时候请教过局长,不过电影中的角色不是100%符合现实人物。

第二位回忆了他和张老师骑着两轮摩托爬悬崖去家访的经历,他最后说听说电视剧也再拍,祝愿电视剧有足够的篇幅、空间和时间展示张老师和女高的故事。还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出来。

第三位女老师和姐姐都是女高的第一届学生,回忆了当时女高没建好,还要去隔壁学校借厕所的往事。最后她说,张老师对我很好,没有(像电影中)那样。

主持人中间又一次解释说,电影有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平行时空的故事,“跟原型不完全一样”。张老师什么都没讲。平行时空的故事,那应该不能算传记了。大家想看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真实经历,电影主创们创作了一个关于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故事。

父亲改成女亲,最终都要依靠男人?男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原型里父亲酗酒导致女儿不能读书,电影里改成酗酒的母亲。

现实中第一个采访张桂梅,报道她想要建女校,帮助她筹钱办校的是女记者;兜里只有五块钱路费,宁愿自己走6个小时山路回家也要给她捐钱治病的是女村民;刚刚做完手术,摘掉肿瘤,都要马上回去上课的还是女老师......

但电影中变成了酗酒家暴的妈妈;体罚且把女学生当成假想敌的女老师;和“意外怀孕”为了照顾家庭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的女人。贫困山村极端的女男不平等与乡亲们对她的帮助,是她成立女校的初衷。

而电影却统统归为:她没有男人,她是残缺的女人,只能用事业来填补。

如何削弱一个女性的力量感?

塑造一个死去的男人,并让他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死了也要活在她的回忆里。

留校老师当时是几个党员,宣誓坚守女校。结果变成女教师贪图安逸享乐,显得张桂梅跟个精神病一样强迫他们996。一个女校阴阳怪气,高光都给了男的。网友一质疑他倒反过来说,因为电影拍的东西影射到的没法说,把锅又甩到审查头上。

没法说什么?央视纪录片都能拍他都不能说了?不能说张桂梅是因为党性才坚持下去吗,不能说张桂梅偶像是江姐,不能说是在党和组织的帮助下建立女校,对抗重男轻女封的思想吗?

中国的审查肯定有问题,但就该像广电前领导骂过别没有艺术才华,就怪题材限制,这个题材倒是不限制,你不也拍的妖魔鬼怪吗?

这里就又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戏剧源于生活,但影视作品不是纪录片,不必做到完全还原现实,可并不意味着主创就能随意抹黑女性、篡改公众的集体记忆。

这部电影作为传记电影和原型对比,这种不符合现实和没有受到原型认可的问题,在这部电影里面可以说比比皆是了。如果只是一般真实原型改编的电影可能还没有那么大的争议,但是张桂梅老师在当下很有代表性。

她既和当前社会热门的女性权力争议不同,因为她代表那个时代中国女性教育,中国女性的家庭遭遇,中国女性通过艰难教育如何走入社会等等问题,它背后精神是和我党在一起的,也就是电影的精神。

不真实,还没有了精神?海清新片确实“挺气人”

张桂梅老师的信仰开始可能还有家庭的关系,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只有一个,但某些导演和编剧偏偏把一个善良、刚强、慈悲、不屈不挠的先锋队的故事,拍成了封建主义和小布尔乔亚的缝合怪。

张老师的精神支柱她自己就在纪录片之中说过:“作为党员,哪怕只剩下一个,都应该守住阵地”!“党”这个字对你们影视圈的人来说,很烫嘴吗?

电影中直接把张桂梅对党的自白给删去了,是觉得党拿不出手,还是觉得人民见不得光吗?大家在电视中看见张桂梅时刻佩戴党徽,在电影中有么?

连张桂梅几个党员重新宣誓电影也是闪过!

《我本是高山》这电影有个问题,是抛弃人民史观,拿好莱坞那套个人英雄主义的样板戏套路,套在了张桂梅校长的身上了。

这电影描述的张桂梅出发点居然是为了丈夫?为了个人的爱情,像个恋爱脑。这就是好莱坞性转版男主吗:必须有个恩爱的白月光前妻,最好还去世的那种,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时又回想起白月光的美好,然后扭转乾坤,完美结局。

这种套路剧情,把爱情作为个人奋斗的原动力,片面强调个体,非常狭隘。

导演和编剧丝毫不提真实的张桂梅的“信仰”,即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信仰,好像提了这些信仰就太主旋律了,就不高级了,就没办法去西方拿奖了,这也是国内电影和文化领域的通病,好像非要批判点什么,非要隐藏点什么。

他们为了自己的恶趣味和奇葩癖好把整部电影都拍成了你们自己的刻板印象,把主角塑造成了一个丈夫去世就找新寄托的东亚式极端大家长……这是大学文艺理论课教你们写小说、拍电影的“公式”吗?

我相信很多人对于中国电影最大的槽点就在于:明明按现实拍就非常戏剧,非常感人,非常有故事感,可电影人非要自以为高明的二次“创作”。所谓“艺术高于生活”但往往搞艺术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生活的故事性有精彩。

他们自以为更理解“艺术”更理解“观众”,实则脱离实际。远的如抗美援朝电影里的“人海战术”,说是为了拍出“气势”;近的去《高》里的创作。真的,就拍成纪传片,就足够了。

别拍了,除了拿西方奖,你们拍不好“张桂梅”

这部电影目前看来,所有的改编都是导演跑去西方拿奖而做出的,那些酗酒拯救之类的桥段在美剧太常见了,结果改编被国内冲了,说明西方拳法和国内水土不服啊,这些都是小问题

大问题是把一个党员丰功伟绩拍成《武训传》,为啥要允许这样一部价值取向严重偏离问题的电影上映?《隐入尘烟》已经指桑骂槐抹黑我国扶贫成就了,后来有关部门看出问题不得不紧急下映,这个电影基本就是《隐入尘烟》原团队做出来的。

张校长事迹感人,全国人民都知道,各种宣传报道已然不少,可就没听说过这些报道出过啥差音来。而且讲述这样的人物故事居然引起这么大争议,简直匪夷所思嘛!而且主创人员在回怼网民质疑时还发了狠,上了荤词。

这种失态的表现是不是暴露了内心的极度虚亏?

中国娱乐圈,确实病得不轻。

2 阅读:310
评论列表
  • 2023-11-22 08:09

    难道张桂梅不看样片吗?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